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及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3025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及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结构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结构的倾斜面的最低点与第二结构的倾斜面的最低点重合;所述第一结构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与第二结构的长度、宽度、厚度一致;所述复数个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依次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洪涝灾害、补给地下水源,是减少水污染、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循环的有效手段。

Prefabricated concrete of road rainwater guide and prefabricated concrete unit of road rainwater Gu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及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
本技术涉及城市雨水径流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化的城市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内涝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城市道路是内涝发生的重点区域,随着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建立高效、绿色的道路雨水排放系统成为解决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城市内涝的起因之一是,城市化过程中大面积的硬质化道路建设从根本上阻碍了城市地表雨水径流的排放,影响了自然的水文循环,造成大量的雨水流失,交通路面积水严重,雨洪时期排水系统压力激增等等问题。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通过明沟暗渠等方式将道路径流收集入城市雨水管网。为了排除污水,除管渠本身外,还需在管渠系统上设置某些附属构筑物,城市道路雨水口就是这些构筑物的一种。街道路面上的雨水首先经过雨水口通过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雨水口的设置位置应能保证迅速有效地收集地面雨水。一般应在交叉路口、路侧边沟的一定距离处以及设有道路边石的低洼地方设置,以防止雨水漫过道路或造成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而妨碍交通。传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包括复数个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结构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结构的倾斜面的最低点与第二结构的倾斜面的最低点重合;所述第一结构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与第二结构的长度、宽度、厚度一致;所述复数个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依次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包括复数个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包括第一结构、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二结构的上表面为倾斜面;所述第一结构的倾斜面的最低点与第二结构的倾斜面的最低点重合;所述第一结构的长度、宽度、厚度分别与第二结构的长度、宽度、厚度一致;所述复数个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依次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为向下倾斜的面;所述第一结构中,倾斜面的倾角为9~10°;所述第二结构中,倾斜面的倾角为3~4°;所述第一结构的上表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二结构的上表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结构的上表面三角形结构的长边与所述第二结构的上表面三角形结构的长边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其特征在于,复数个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为一体结构;所述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中,相邻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俊钱云查张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