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0067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包括闸门、拦截网、第一拦截板、第二拦截板、U形沉淀管、净化箱,闸门设置在河道的下游段,拦截网的两端连接有连接件,拦截网的近端通过连接件与于闸门上端垂直相连,第一拦截板垂直连接在拦截网远端的连接件上方,第二拦截板垂直连接在拦截网近端的连接件上方,第二拦截板上分别设有低位泄水口和高位泄水口,高位泄水口与U形沉淀管的左端口相连,U形沉淀管的底部设有排沙口。净化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U形沉淀管的右端口相连,净化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缓冲层、活性吸附层、生物过滤层、储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能耗低、便于河道清理的优点。

A sewage treatment and reuse device for urban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人们生活中,水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而目前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越来越少,节水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话题,对于人们的生活用水,有很多是可以再次利用的水资源,而对于城市河道内水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事实上,根据河水的水质情况以及不同场合对水质的要求不同,有相当一部分河水是可以被利用的,但是目前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公开号为CN20699605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河道污水回收再利用装置,包括总进水口和沉淀池,所述总进水口的一端连接污水另一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水管连通,所述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筛滤器,所述筛滤器安装在沉淀池的上方,所述沉淀池的侧面设有出水阀,所述沉淀池的侧面与水管连通,所述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水口的下方设有生物膜过滤器,所述生物膜过滤器的下端通过水管连接有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侧面安装有出水口。然而该专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多个水泵,能耗较高,并且设置的沉淀池需要长时间的沉淀净化才能实现泥沙分离,因此净化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能耗低、便于河道清理的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包括闸门、拦截网、第一拦截板、第二拦截板、U形沉淀管、净化箱,闸门设置在河道的下游段,拦截网的两端连接有连接件,拦截网位于闸门的上游一侧,拦截网的近端通过连接件与于闸门上端垂直相连,第一拦截板垂直连接在拦截网远端的连接件上方,第二拦截板垂直连接在拦截网近端的连接件上方,第二拦截板的下部设有低位泄水口,低位泄水口上设有阀门一,用于在不进行水净化时,便于泄水。第二拦截板的上部设有高位泄水口,高位泄水口与U形沉淀管的左端口相连,U形沉淀管的底部设有排沙口,排沙口上设有阀门二,用于将沉积在U形沉淀管底部的积沙排出,U形沉淀管也可多个并排串联,进一步提升沉沙效果。净化箱的顶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U形沉淀管的右端口相连,净化箱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缓冲层、活性吸附层、生物过滤层、储水层,储水层的侧面设有出水口。其中,活性吸附层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生物过滤层内设有生物滤膜。进一步地,连接件为圆柱结构,并且设有呈十字分布的四个连接卡槽。通过连接件更加方便安装和更换。更进一步地,闸门的上端设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与连接卡槽相适配。由于闸门一般所要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厚度尺寸与拦截网、第一拦截板、第二拦截板难以统一,因此需要统一规格的连接端。更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闸门的侧面上,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拦截网远端的连接件下方的连接卡槽相连。用于巩固整个装置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进一步地,U形沉淀管靠近右端口的内部设有过滤柱,其中过滤柱内设有尼龙网纱,可对U形沉淀管内未沉积的细砂进行初步过滤,提高净化效率。进一步地,生物过滤层从上至下分为第一生物滤膜、曝气腔、第二生物滤膜,曝气腔内设有曝气管,曝气管连接有风机,为生物滤膜进行供氧,可提高水的净化率。本技术的工作方法为:在河道的下游安装闸门,将水流拦截,致使水流向上溢流,通过拦截网拦截杂物,关闭阀门一,然后水位从高位泄水口流入U形沉淀管内,多余的水越过第二拦截板顶部进入下流段,河水经U形沉淀管内的过滤柱初步吸附后,进入净化箱内,首先在缓冲层进行集聚,为活性吸附层提供缓冲时间,吸附过后流入生物过滤层,打开风机,通过曝气管向曝气腔鼓入空气,为曝气腔上下端的第一生物滤膜、第二生物滤膜进行供氧,提高净化率。净化后的水流入储水层,最后从出水口排出。在不进行净化时,可打开阀门一,方便河水从低位泄水口流入下游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在河道下游设置闸门拦截水流,并在闸门上端设置拦截网对河水进行过滤,不仅可积聚河水的势能,实现无耗能引流,并且还可对河道杂物进行拦截清理。(2)本技术的U形沉淀管不仅可以起到引流的作用,还能够将泥沙沉积在U形沉淀管的底部,并定期通过排沙口进行清理,此外,U形沉淀管靠近右端口的内部设有过滤柱,可对U形沉淀管内未沉积的细砂进行初步过滤,提高净化效率。(3)本技术的净水箱内的活性吸附层对河水进行进一步吸附净化,生物过滤层则通过生物膜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便于回收再利用。总之,本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能耗低并且便于河道杂物清理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连接件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件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闸门的左视图。其中,1-闸门、2-拦截网、3-第一拦截板、4-第二拦截板、5-连接件、6-支撑杆、7-低位泄水口、8-阀门一、9-高位泄水口、10-U形沉淀管、11-排沙口、12-阀门二、13-过滤柱、14-净化箱、15-进水口、16-缓冲层、17-活性吸附层、18-生物过滤层、19-第一生物滤膜、20-第二生物滤膜、21-曝气腔、22-曝气管、23-储水层、24-出水口、25-风机、26-连接卡槽、27-连接凸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包括闸门1、拦截网2、第一拦截板3、第二拦截板4、支撑杆6、U形沉淀管10、净化箱14,闸门1设置在河道的下游段,拦截网2的两端连接有连接件5,如图2-3所示,连接件5为圆柱结构,并且设有呈十字分布的四个连接卡槽26。通过连接件5更加方便安装和更换。拦截网2位于闸门1的上游一侧,拦截网2的近端通过连接件5与于闸门1上端垂直相连,如图4所示,闸门1的上端设有连接凸块27,连接凸块27与连接卡槽26相适配。由于闸门1一般所要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厚度尺寸与拦截网2、第一拦截板3、第二拦截板4难以统一,因此需要统一规格的连接端。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闸门1的侧面上,支撑杆6的另一端与拦截网2远端的连接件5下方的连接卡槽26相连。用于巩固整个装置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第一拦截板3垂直连接在拦截网2远端的连接件5上方,第二拦截板4垂直连接在拦截网2近端的连接件5上方,第二拦截板4的下部设有低位泄水口7,低位泄水口7上设有阀门一8,用于在不进行水净化时,便于泄水。第二拦截板4的上部设有高位泄水口9,高位泄水口9与U形沉淀管10的左端口相连,U形沉淀管10的底部设有排沙口11,排沙口11上设有阀门二12,用于将沉积在U形沉淀管10底部的积沙排出,U形沉淀管10也可多个并排串联,进一步提升沉沙效果。其中,U形沉淀管10靠近右端口的内部设有过滤柱13,其中过滤柱13内设有尼龙网纱,可对U形沉淀管10内未沉积的细砂进行初步过滤,提高净化效率。净化箱14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5,进水口15与U形沉淀管10的右端口相连,净化箱14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缓冲层16、活性吸附层17、生物过滤层18、储水层23,储水层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1)、拦截网(2)、第一拦截板(3)、第二拦截板(4)、U形沉淀管(10)、净化箱(14),所述闸门(1)设置在河道的下游段,拦截网(2)的两端连接有连接件(5),所述拦截网(2)位于闸门(1)的上游一侧,拦截网(2)的近端通过所述连接件(5)与于闸门(1)上端垂直相连,所述第一拦截板(3)垂直连接在拦截网(2)远端的连接件(5)上方,所述第二拦截板(4)垂直连接在拦截网(2)近端的连接件(5)上方,第二拦截板(4)的下部设有低位泄水口(7),所述低位泄水口(7)上设有阀门一(8),第二拦截板(4)的上部设有高位泄水口(9),所述高位泄水口(9)与所述U形沉淀管(10)的左端口相连,U形沉淀管(10)的底部设有排沙口(11),所述排沙口(11)上设有阀门二(12),所述净化箱(14)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5),所述进水口(15)与U形沉淀管(10)的右端口相连,净化箱(14)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缓冲层(16)、活性吸附层(17)、生物过滤层(18)、储水层(23),所述储水层(23)的侧面设有出水口(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污水处理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1)、拦截网(2)、第一拦截板(3)、第二拦截板(4)、U形沉淀管(10)、净化箱(14),所述闸门(1)设置在河道的下游段,拦截网(2)的两端连接有连接件(5),所述拦截网(2)位于闸门(1)的上游一侧,拦截网(2)的近端通过所述连接件(5)与于闸门(1)上端垂直相连,所述第一拦截板(3)垂直连接在拦截网(2)远端的连接件(5)上方,所述第二拦截板(4)垂直连接在拦截网(2)近端的连接件(5)上方,第二拦截板(4)的下部设有低位泄水口(7),所述低位泄水口(7)上设有阀门一(8),第二拦截板(4)的上部设有高位泄水口(9),所述高位泄水口(9)与所述U形沉淀管(10)的左端口相连,U形沉淀管(10)的底部设有排沙口(11),所述排沙口(11)上设有阀门二(12),所述净化箱(14)的顶部设有进水口(15),所述进水口(15)与U形沉淀管(10)的右端口相连,净化箱(14)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缓冲层(16)、活性吸附层(17)、生物过滤层(18)、储水层(23),所述储水层(23)的侧面设有出水口(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震球钱登钱俊毛文伟夏招贤
申请(专利权)人:中节能兆盛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