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88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3:41
本公开涉及一种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大灯支架形成为第一U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机舱边梁(2)的上方用于固定大灯的安装板(11)和与安装板互成角度弯折的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机舱边梁上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所述大灯支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的第三侧板(123)。第三侧板用于封闭第一U形结构一侧的开口,不仅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增加了一条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的焊接边,即不仅能够提高大灯支架自身的结构稳定性,还能够提升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连接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升悬置和车身的模态,以及左右悬置和左右前减震器安装点的动刚度,降低车内噪声,提升用户体验和舒适度。

Headlight bracket, engine room side beam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配件的装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大灯支架、机舱边梁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悬置作为连接发动机和车身的重要连接件,其悬置模态过低可与发动机形成共振,使车内噪声增大,影响用户体验。相关技术中,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是影响悬置模态和动刚度的重要部件,并且大灯支架和前端框架相连,能够影响前端横摆模态,机舱上边梁会直接影响白车身和整车前端横摆、弯曲、扭转模态,现有的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结构强度低,模态较低。因此,在进行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的结构设计时,不仅需要考虑自身和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工艺和成本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对悬置和车身模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灯支架,该大灯支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保证前机舱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不仅能够提升悬置和车身的模态,还能够提升左右悬置和左右前减震器安装点的动刚度。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舱边梁,该机舱边梁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保证前机舱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不仅能够提升悬置和车身的模态,还能够提升左右悬置和左右前减震器安装点的动刚度。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本公开提供的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大灯支架,所述大灯支架形成为第一U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机舱边梁的上方用于固定大灯的安装板和与所述安装板互成角度弯折的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机舱边梁上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大灯支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安装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接的第三侧板。可选地,所述第三侧板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大灯支架的两侧,所述安装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两个所述第三侧板为一体式结构且共同围成第一箱形结构,所述第一箱形结构具有朝向所述机舱边梁的第一开口。可选地,所述第一箱形结构的所述第一开口处形成有向外弯折的翻边,所述翻边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上。可选地,所述第一箱形结构的侧壁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加强筋。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机舱边梁,所述机舱边梁形成为第二U形结构,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连接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的连接板,所述机舱边梁还包括位于所述机舱边梁的内腔中用于与所述上安装板、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下安装板相连接的支撑件。可选地,所述机舱边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结构的内腔中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和所述支撑件相对设置或相交设置,所述上安装板、所述连接板、所述下安装板、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加强件共同围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箱形结构。可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之间的矩形板,以及形成于所述矩形板的三个侧边的翻边结构,三个所述翻边结构分别与所述上安装板、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下安装板相连接。可选地,所述加强件形成为第三U形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上安装板形状相贴合的上加强板,用于与所述连接板形状相贴合的连接加强板,以及用于与所述下安装板形状相贴合的下加强板。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大灯支架和上述的机舱边梁,所述大灯支架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上。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机舱边梁相连接的斜拉梁件、第一轮罩板件和第二轮罩板件,所述支撑件包括位于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之间的矩形板,用于与所述上安装板相连接的第一翻边,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的第二翻边以及用于与所述下安装板相连接的第三翻边,其中,所述第一翻边分别与所述大灯支架和所述上安装板相焊接以形成三层焊;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轮罩板件相焊接以形成三层焊;所述第三翻边分别与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斜拉梁件相焊接以形成三层焊。可选地,所述机舱边梁的内腔中还设置有与其内壁形状相贴合的U形加强件,所述U形加强件包括用于与所述上安装板形状相贴合的上加强板,用于与所述连接板相贴合的连接加强板,以及用于与所述下安装板相贴合的下加强板,其中,所述上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大灯支架和所述上安装板相焊接以形成三层焊;所述连接加强板分别与所述连接板和所述第一轮罩板件或所述第二轮罩板件相焊接以形成三层焊;所述下加强板和所述下安装板相焊接以形成两层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侧板用于封闭第一U形结构一侧的开口,不仅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增加了一条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的焊接边,即,不仅能够提高大灯支架自身的结构稳定性,还能够提升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连接的稳定性,进而能够提升悬置和车身的模态,以及左右悬置和左右前减震器安装点的动刚度,降低车内噪声,提升用户体验和舒适度。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大灯支架安装在本公开提供的机舱边梁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大灯支架安装在本公开提供的机舱边梁上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提供的大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发动机舱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提供的大灯支架和机舱边梁上两个箱形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大灯支架2机舱边梁11安装板121第一侧板122第二侧板123第三侧板10第一箱形结构13翻边14加强筋21上安装板22连接板23下安装板3大灯横梁4支撑件40矩形板41第一翻边42第二翻边43第三翻边5加强件51上加强板52连接加强板53下加强板6斜拉梁件7第一轮罩板件8第二轮罩板件20第二箱形结构24第四翻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大灯支架,该大灯支架形成为第一U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机舱边梁2的上方用于固定大灯的安装板11和与安装板11互成角度弯折的用于固定连接至机舱边梁2上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本公开提供的大灯支架还包括用于与第一侧板121、安装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2相连接的第三侧板12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灯支架1固定在机舱边梁2上的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焊接、铆接等,下文中将以两者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详细介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侧板123用于封闭第一U形结构一侧的开口,不仅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同时还增加了一条大灯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灯支架形成为第一U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机舱边梁(2)的上方用于固定大灯的安装板(11)和与所述安装板(11)互成角度弯折的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机舱边梁(2)上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所述大灯支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121)、所述安装板(11)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22)相连接的第三侧板(1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灯支架形成为第一U形结构,包括间隔设置在机舱边梁(2)的上方用于固定大灯的安装板(11)和与所述安装板(11)互成角度弯折的用于固定连接至所述机舱边梁(2)上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所述大灯支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侧板(121)、所述安装板(11)以及所述第二侧板(122)相连接的第三侧板(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123)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所述大灯支架的两侧,所述安装板(11)、所述第一侧板(121)、所述第二侧板(122)以及两个所述第三侧板(123)为一体式结构且共同围成第一箱形结构(10),所述第一箱形结构(10)具有朝向所述机舱边梁(2)的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形结构(10)的所述第一开口处形成有向外弯折的翻边(13),所述翻边(13)固定连接在所述机舱边梁(2)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形结构(10)的侧壁上形成有上下延伸的加强筋(14)。


5.一种机舱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边梁形成为第二U形结构,包括上安装板(21)、下安装板(23)以及连接所述上安装板(21)和所述下安装板(23)的连接板(22),所述机舱边梁还包括位于所述机舱边梁的内腔中用于与所述上安装板(21)、所述连接板(22)以及所述下安装板(23)相连接的支撑件(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边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结构的内腔中的加强件(5),所述加强件(5)和所述支撑件(4)相对设置或相交设置,所述上安装板(21)、所述连接板(22)、所述下安装板(23)、所述支撑件(4)以及所述加强件(5)共同围成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箱形结构(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边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位于所述上安装板(21)和所述下安装板(23)之间的矩形板(40),以及形成于所述矩形板(40)的三个侧边的翻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