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716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11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包括上盖和装置本体,所述上盖与凸块一体成型,且上盖上焊接有把手,同时上盖通过合页铰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板的左下端与第一插块一体成型,且安装板的右下端与第二插块一体成型,同时第一插块与第二插块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安装板与试剂投放口一体成型,且试剂投放口底部与吸附内板相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且装置本体的右上端开设有右安装槽,同时右安装槽和左安装槽内部均与第二安装孔相连通。该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提高四组吸附腔中的重金属吸附剂对水分中重金属的吸附效率;改善土壤品质的特点。

A portable soil heavy metal adsorption co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
本技术涉及环境治理、污染生态治愈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
技术介绍
重金属离子,是指重金属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状态,重金属主要来自采矿、有色金属、电镀、电解、农药、医药、油漆、颜料等工业,主要含有镉、锌、铜、铅等,其种类、含量及存在形态随产生条件不同而不同,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对环境中重金属的去除进行了研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稳定化、络合剂处理法、酸化溶出法、微生物淋滤法、分子键合稳定技术等,这些方法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但是上述办法中涉及到的相关去除设备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利于去除作业中进行转移和携带,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目前市场上所存在的缺点,急需改善土壤重金属吸附装置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土壤中重金属吸附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利于去除作业中进行转移和携带,在实际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所述导流孔、钢丝网、集液腔和金属吸附腔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提高四组吸附腔中的重金属吸附剂对水分中重金属的吸附效率;改善土壤品质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包括上盖和装置本体,所述上盖与凸块一体成型,且上盖上焊接有把手,同时上盖通过合页铰接在安装板上,安装板的左下端与第一插块一体成型,且安装板的右下端与第二插块一体成型,同时第一插块与第二插块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安装板与试剂投放口一体成型,且试剂投放口底部与吸附内板相连通;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且装置本体的右上端开设有右安装槽,同时右安装槽和左安装槽内部均与第二安装孔相连通,第二安装孔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螺栓相适配的螺纹,装置本体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导流孔,且导流孔内部焊接有钢丝网,同时装置本体内部形成集液腔,装置本体的底部与倾斜面一体成型,吸附内板内部形成金属吸附腔,第一吸附腔与第二吸附腔相连通,且第二吸附腔与第三吸附腔相连通,同时第三吸附腔与第四吸附腔相连通,装置本体内部开设有密封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插块的尺寸与左安装槽的尺寸相适配,且第二插块的尺寸与右安装槽的尺寸相适配。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通过左下侧的第一插块插接在左安装槽内部,且安装板通过右下侧的第二插块插接在右安装槽的内部,同时固定螺栓穿过第二安装孔螺接在右安装槽的内部,便于对吸附内板进行清洗和对吸附内板中已失效的重金属吸附剂进行更换。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通过底部的试剂投放口和吸附内板插接在集液腔的内部,且安装板为可拆卸结构,同时试剂投放口与密封块为同心圆结构。优选的,所述吸附内板是由不锈钢材质做成的长方形网状结构。优选的,所述导流孔为梯形设置,且导流孔的孔径由外到内逐渐变小。优选的,所述金属吸附腔由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第三吸附腔和第四吸附腔四部分组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吸附腔、第二吸附腔、第三吸附腔和第四吸附腔构成十字形,可增大吸附腔与土壤中的水分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四组吸附腔中的重金属吸附剂对水分中重金属的吸附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四组吸附腔为十字形设置,可增大吸附腔与土壤中的水分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四组吸附腔中的重金属吸附剂对水分中重金属的吸附效率;2.钢丝网有效的将土壤阻隔在集液腔的外侧,同时水分通过钢丝网进入到集液腔的内部,避免导流孔在地下被土壤堵塞住;3.安装板通过第一插块和第二插块可拆卸的插接在左安装槽和右安装槽上,便于对吸附内板进行清洗和对吸附内板中已失效的重金属吸附剂进行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金属吸附腔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A-A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导流孔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标号:1、凸块,2、上盖,3、把手,4、合页,5、第一插块,6、安装板,7、试剂投放口,8、第二插块,9、第一安装孔,10、吸附内板,11、右安装槽,12、第二安装孔,13、装置本体,14、导流孔,15、钢丝网,16、集液腔,17、倾斜面,18、固定螺栓,19、左安装槽,20、金属吸附腔,21、第一吸附腔,22、第二吸附腔,23、第三吸附腔,24、第四吸附腔,25、密封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包括上盖2和装置本体13,上盖2与凸块1一体成型,且上盖2上焊接有把手3,同时上盖2通过合页4铰接在安装板6上,安装板6的左下端与第一插块5一体成型,且安装板6的右下端与第二插块8一体成型,同时第一插块5与第二插块8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9,第一插块5的尺寸与左安装槽19的尺寸相适配,且第二插块8的尺寸与右安装槽11的尺寸相适配;安装板6与试剂投放口7一体成型,且试剂投放口7底部与吸附内板10相连通;安装板6通过左下侧的第一插块5插接在左安装槽19内部,且安装板6通过右下侧的第二插块8插接在右安装槽11的内部,同时固定螺栓18穿过第二安装孔12螺接在右安装槽11的内部;安装板6通过底部的试剂投放口7和吸附内板10插接在集液腔16的内部,且安装板6为可拆卸结构,同时试剂投放口7与密封块25为同心圆结构;吸附内板10是由不锈钢材质做成的长方形网状结构;装置本体13的左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19,且装置本体13的右上端开设有右安装槽11,同时右安装槽11和左安装槽19内部均与第二安装孔12相连通,第二安装孔12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螺栓18相适配的螺纹,装置本体13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导流孔14,且导流孔14内部焊接有钢丝网15,同时装置本体13内部形成集液腔16,导流孔14为梯形设置,且导流孔14的孔径由外到内逐渐变小;装置本体13的底部与倾斜面17一体成型,吸附内板10内部形成金属吸附腔20,第一吸附腔21与第二吸附腔22相连通,且第二吸附腔22与第三吸附腔23相连通,同时第三吸附腔23与第四吸附腔24相连通,装置本体13内部开设有密封块25;金属吸附腔20由第一吸附腔21、第二吸附腔22、第三吸附腔23和第四吸附腔24四部分组成;第一吸附腔21、第二吸附腔22、第三吸附腔23和第四吸附腔24构成十字形;如图1-5所示:安装板6通过第一插块5和第二插块8可拆卸的插接在左安装槽19和右安装槽11上,便于对吸附内板10进行清洗和对吸附内板10中已失效的重金属吸附剂进行更换;装置本体13底部为锥形设置,便于插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包括上盖(2)和装置本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与凸块(1)一体成型,且上盖(2)上焊接有把手(3),同时上盖(2)通过合页(4)铰接在安装板(6)上,安装板(6)的左下端与第一插块(5)一体成型,且安装板(6)的右下端与第二插块(8)一体成型,同时第一插块(5)与第二插块(8)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9),安装板(6)与试剂投放口(7)一体成型,且试剂投放口(7)底部与吸附内板(10)相连通;/n所述装置本体(13)的左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19),且装置本体(13)的右上端开设有右安装槽(11),同时右安装槽(11)和左安装槽(19)内部均与第二安装孔(12)相连通,第二安装孔(12)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螺栓(18)相适配的螺纹,装置本体(13)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导流孔(14),且导流孔(14)内部焊接有钢丝网(15),同时装置本体(13)内部形成集液腔(16),装置本体(13)的底部与倾斜面(17)一体成型,吸附内板(10)内部形成金属吸附腔(20),第一吸附腔(21)与第二吸附腔(22)相连通,且第二吸附腔(22)与第三吸附腔(23)相连通,同时第三吸附腔(23)与第四吸附腔(24)相连通,装置本体(13)内部开设有密封块(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包括上盖(2)和装置本体(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与凸块(1)一体成型,且上盖(2)上焊接有把手(3),同时上盖(2)通过合页(4)铰接在安装板(6)上,安装板(6)的左下端与第一插块(5)一体成型,且安装板(6)的右下端与第二插块(8)一体成型,同时第一插块(5)与第二插块(8)内部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9),安装板(6)与试剂投放口(7)一体成型,且试剂投放口(7)底部与吸附内板(10)相连通;
所述装置本体(13)的左上端开设有左安装槽(19),且装置本体(13)的右上端开设有右安装槽(11),同时右安装槽(11)和左安装槽(19)内部均与第二安装孔(12)相连通,第二安装孔(12)的内部开设有与固定螺栓(18)相适配的螺纹,装置本体(13)的表面均匀开设有多组导流孔(14),且导流孔(14)内部焊接有钢丝网(15),同时装置本体(13)内部形成集液腔(16),装置本体(13)的底部与倾斜面(17)一体成型,吸附内板(10)内部形成金属吸附腔(20),第一吸附腔(21)与第二吸附腔(22)相连通,且第二吸附腔(22)与第三吸附腔(23)相连通,同时第三吸附腔(23)与第四吸附腔(24)相连通,装置本体(13)内部开设有密封块(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吸附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块(5)的尺寸与左安装槽(19)的尺寸相适配,且第二插块(8)的尺寸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