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光灯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9159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均光灯罩,其是经由模塑所制成的固状罩壳,并在模塑过程中,将熔融胶液与气体导入模具中,使气体与熔融的胶液产生众数个气泡并环绕充斥于罩壳内,使沿着罩壳表面延伸;该罩壳另设一或以上的壳孔,以供一或以上的光源装置的容置与连结;以便光源装置点亮后,其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各气泡彼此的反射、折射与漫射后,使生成的均匀光线由罩壳的表面散出而成者。(*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一种均光灯罩,尤指一种可将光源装置所发射的光线转变成柔合的均匀光线,以便用于指示、导引、警示或装饰的灯罩者。按吾人使用灯具的场合甚多,也由于灯具走入吾人生活领域,因而延长吾人作息时间,使得传统的缺乏照明设施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为之改变,也使得吾人的活动不再局限于白天。事实上,以今日的灯具而言,种类繁多,五花八门,而功能各异,且逐渐泛用于吾人生活周遭。然不可违言,各类的灯具均需藉由灯泡、白炽灯管、PL灯管、甚至是发光二极管(LED)为光源,方可大放光明。其中,白炽灯管及PL灯管是利用玻璃灯管内的气体及萤光物质产生均光的照明,故在此不列入本案讨论的范围。而习用的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则主要藉由灯丝产生阻抗或两极片间的晶体受到电流作用进而产生亮度,由于其是在一封闭空间内的单一位置产生耀眼的亮度,故在视觉上,该阻抗部位置的亮度最亮,并逐渐往周围延伸,进而产生渐层状的晕光。由于习用的灯泡或发光二极管的阻抗部位置最亮的事实无法改变,因此无法适用于需要均光效果的指示、导引、甚至需要装饰的场所或器物上;而具均光效果的白炽灯管或PL灯管又局限于其体积庞大无法应用于较小的器物上,以致灯具的制造厂往往在习用的灯泡或发光二极管外再加置一毛玻璃或各种颜色的透明板,以希冀消除该阻抗部的亮点,唯效果往往不彰。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来从事发光二极管的焊线机设计与研发的经验,期能对亮度集中于阻抗部的灯泡或发光二极管赋予新的运用,使其具均光的效果,经不断的测试与研究,进而发展出本技术的“均光灯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光灯罩,使其发出的光具有均光的效果。本技术一种均光灯罩,其是经由模塑所制成的固状罩壳,并在模塑过程中,将熔融胶液与气体导入模具中,使气体与熔融的胶液产生众数个气泡并环绕充斥于罩壳内,使沿着罩壳表面延伸;该罩壳另设一或以上的壳孔,以供一或以上的光源装置的容置与连结;其中罩壳以透明材料所制成者为佳;其中罩壳于模塑过程中可添加色料,以增加色彩的变化;其中罩壳以圆球体为佳;其中罩壳为表面具若干切割面的多面体为佳;其中光源装置是为灯泡;其中光源装置是为发光二极管(LED);其中罩壳的壳孔内得连结一中空的连结座,该连结座中央设一座孔,而光源装置亦相对设置接合部,以便与座孔连结,使光源装置固设于连结座内;其中该连结座亦得预置于模具内与罩壳一体成型,且其周缘设一或以上的突环,且突环面上设若干的环纹,以便与罩壳形成较佳的连结关系;其进一步包括一固定板,以便与罩壳连结,该固定板依实际所需的位置设置螺孔,以便与光源装置的接合部连结,并将各光源装置的电路串接连结,即形成一具均光效果的灯具;其中光源装置是由一极棒与一极杆的端部分别设置成相邻状的棒端与杆端,且该杆端的容置部内置入一晶体,随即将极杆与极棒一同置入壳孔内,并籍由胶液将壳孔封合,即形成一具均光效果的灯泡者。为进一步揭示本技术的具体
技术实现思路
,首先请参阅图式,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均光灯罩与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组立后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与固定板的连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灯罩与光源装置的极棒和极杆的连结示意图。如图1至2图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均光灯罩是由一经由模塑而制成的罩壳,并搭配光源装置2,诸如灯泡或发光二极管(LED)所组合而成。其中,罩壳1是经由模塑而成的固形物,其造形不拘泥任何形状,唯以圆球形或表面具若干切割面的多面体为佳。为展现均光或光线变化的效果,故在模塑的过程中,是在模具上设一可启闭的气孔,以便选择性地控制该气孔,使熔融胶液与气体导入模具中,使气体与熔融胶液产生众数个气泡11环绕充斥于罩壳1的表面12内,使气泡11沿着表面12而延伸;此外,该罩壳1的一端设一或以上的壳孔13,以供光源装置2的容置。再者,为使罩壳1产生较佳的均光效果,故其以透明材料制成者为佳,且在模塑的过程中,于熔融的胶液中可添加色料,使其具色彩的变化。光源装置2为提供照度的来源,于实际实施时,以灯泡或发光二极管为佳。请再参阅图式,所揭示的光源装置2是以发光二极管为之,欲组立时,仅要将光源装置2置入罩壳1的壳孔13内,即完成本技术的组装。当光源装置2接通电源后,即于阻抗部产生光亮,其所发射的光线经由罩壳1内的气泡11反射、折射与漫射,最后光线经由罩壳1的表面12射出,即可获得均光的效果。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可使原照明装置2由阻抗部所产生的局部最亮点被气泡11所遮蔽,且其照度经气泡11的反射、折射与漫射后而衰减,而不致显得刺眼,故可广泛地适用于指示、导引等物品上,甚至可运用于装饰用的灯具上,进而获得柔合的灯光效果。而为考量光源装置2与罩壳1的连结,故可另设一中空的连结座3嵌入前述壳孔13内顶部,该连结座3中央设一具螺纹的座孔31,以便与光源装置2外的接合部21螺合,使光源装置2固设于连结座3内,以形成定位。此外,该连结座3亦得预置于模具内与罩壳1一体成型,故其周缘设一或以上的突环32,且突环32面上设若干的环纹33,以便与罩壳形成牢固的连结状态。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技术与固定板4的连结示意图,该固定板4上依实际所需的位置分别设置螺孔41,以便与光源装置2的接合部21锁固连结,并将各光源装置2的电路串接连结后,即形成一指示或警示装置,且由于本技术的罩壳1可将光源装置2所散发的光线经由气泡11的彼此反射、折射与漫射,进而以均光方式由表面12散出,以供吾人的辨视,故不致有突兀感。请参阅图4,所示者乃本技术的罩壳直接与光源装置2的极棒与极杆的连结示意图,欲组装时,先将一极棒22端部的棒端221与一极杆23端部的杆端231设成相邻状,并在杆端231顶部的容置部232内置入一晶体233,然后将极棒22与极杆23一同置于壳孔13内,再以胶液进行壳孔13的封合作业,此时仅需将极棒22与极杆23接通电源,即可使晶体233产生阻抗而发光,使其所发出的较亮的光线经由各气泡11的彼此反射、折射与漫射后,最后以均光方式由罩壳1的表面12射出,使本实施例形成一具有均光效果的灯泡。经由本技术的实施,其主要是适用于由阻抗部所产生光源的光源装置,均可与具气泡的罩壳连结,使其局部的较亮光线经由罩壳内的气泡彼此折射、反射与漫射后,进而产生均一照度的效果,故可泛用于指示、导引、警示,甚至是装饰用的灯具,使产生的柔合光线与习用的白炽灯管或PL灯管毫无二致,并彻底改善习用的灯泡或发光二极管所衍生的缺失,并保留其易于装设的优点,在在说明本技术的实用性与进步性非坊间同类产品所可比拟者。本技术所揭示者,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而为熟悉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者,具不脱本技术的专利权范畴。综上所述,本技术无论就目的,手段与功效,在在显示其迥异于习知的技术特征,且其首先创作合于实用,亦在在符合技术的专利要件,恳请贵审查委员明察,并祈早日赐予专利,以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权利要求1.一种均光灯罩,其特征在于,其是经由模塑所制成的固状罩壳,并在模塑过程中,将熔融胶液与气体导入模具中,使气体与熔融的胶液产生众数个气泡并环绕充斥于罩壳内,使沿着罩壳表面延伸;该罩壳另设一或以上的壳孔,以供一或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光灯罩,其特征在于,其是经由模塑所制成的固状罩壳,并在模塑过程中,将熔融胶液与气体导入模具中,使气体与熔融的胶液产生众数个气泡并环绕充斥于罩壳内,使沿着罩壳表面延伸;该罩壳另设一或以上的壳孔,以供一或以上的光源装置的容置与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新美化精机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