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9124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涉及智能配变监控系统技术领域,为解决由于无法直观的接收高过载配电变压器中的各部件温度,导致对变压器设备监控不足,无法及时监测到该处变压器异常的问题。包括CPU系统、LCD/KEY、通信信号口、自动报警口、RS232维护口、红外维护口、抄表485口、抄表/级联485口、无线通信口、电源、计量模块和无功补偿模块;其中,CPU系统与LCD/KEY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抄表485口和抄表/级联485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RS232维护口和红外维护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无线通信口双向数据连接;电源的输入端与CPU系统和无线通信口的输入端连接;CPU系统的输入端与自动报警口输入端连接。

A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for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with high over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配变监控系统
,具体为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
技术介绍
农网配电变压器虽然全年绝大部分时间处于轻载运行状态,年平均负载率偏低,但爆发性负荷较强,如春节、农忙等时期农村用电负荷急剧增长,我国部分地区配电变压器短时段严重过载运行,导致停电、配电变压器烧毁等严重事故的频繁发生。由于无法直观的接收高过载配电变压器中的各部件温度,导致对变压器设备监控不足,无法及时监测到该处变压器异常,到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由于无法直观的接收高过载配电变压器中的各部件温度,导致对变压器设备监控不足,无法及时监测到该处变压器异常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包括CPU系统、LCD/KEY、通信信号口、自动报警口、RS232维护口、红外维护口、抄表485口、抄表/级联485口、无线通信口、电源、计量模块和无功补偿模块;其中,CPU系统与LCD/KEY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抄表485口和抄表/级联485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RS232维护口和红外维护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无线通信口双向数据连接;电源的输入端与CPU系统和无线通信口的输入端连接;CPU系统的输入端与自动报警口输入端连接;通信信号口的输出端与CPU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CPU系统包括CPU、WATDOG、NANDFLASH、SDRAM、LDO和FRAM;其中,CPU与WATDOG、NANDFLASH、SDRAM、LDO和FRAM均双向数据连接。优选的,所述CPU系统采用型号为AT91SAM9260。优选的,所述SDRAM采用型号为HY57V5616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红外维护口与光纤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实现高过载配电变压器绕组、铁芯与绝缘油温度在线监测,为高过载配电变压器运维技术的改进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无线通信口、通信信号口将采集的温度数据向外传输,解决了由于无法直观的接收高过载配电变压器中的各部件温度,导致对变压器设备监控不足,无法及时监测到该处变压器异常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计量模块能准确测量单相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量等电参数,实现高过载配电变压器电气量的采集,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实时的监测变压器内部电流的变化,便可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改成使用是非异常,让维护工作变得较为轻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CPU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包括CPU系统、LCD/KEY、通信信号口、自动报警口、RS232维护口、红外维护口、抄表485口、抄表/级联485口、无线通信口、电源、计量模块和无功补偿模块,无功补偿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装;其中,CPU系统与LCD/KEY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抄表485口和抄表/级联485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RS232维护口和红外维护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无线通信口双向数据连接;电源的输入端与CPU系统和无线通信口的输入端连接;CPU系统的输入端与自动报警口输入端连接;通信信号口的输出端与CPU系统的输入端连接,通过LCD/KEY实现了变压器数据的直接显示,计量模块能准确测量单相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量等电参数,通过CPU系统的设置便可实现对数据的运算和存储,通信信号口和无线通信口可以实现对有线和无线数据传输的需要,红外维护口用于连接红外维护口实现对温度数据的传输。进一步,CPU系统包括CPU、WATDOG、NANDFLASH、SDRAM、LDO和FRAM;其中,CPU与WATDOG、NANDFLASH、SDRAM、LDO和FRAM均双向数据连接。进一步,CPU系统采用型号为AT91SAM9260,该型号可以满足高速通信要求的需要。进一步,SDRAM采用型号为HY57V561620,其存储读写的速度非常高,在系统中主要用作程序运行空间,临时数据及堆栈区。当系统初始化完成后,程序调入SDRAM中运行,这样系统将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NANFLASH采用三星的K9F1208,它以页为单位读写数据,而以块为单位擦除数据,形成三类地址:列地址,页地址和块地址,具有擦写速度快,数据掉电不丢失,存储容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采集终端嵌入式系统的数据和程序存储器。工作原理:该系统运行时,计量模块能准确测量单相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量等电参数,将电气量传输给CPU系统,CPU系统进行分析、运算,同时红外维护口负责连接光纤温度传感器,将其采集的高过载配电变压器绕组、铁芯与绝缘油温度均传输给CPU系统,CPU系统进行分析和管理,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LCD/KEY进行数据的显示,通过无线通信口负责连接GPRS/CDMA通信模式,GPRS/CDMA通信模式下的拨号过程、TCP链路维护和TCP收发数据缓冲的维护功能,通信信号口负责连接有线网络,负责完成局域网或以太网通信模式下的TCP链路维护和TCP收发数据缓冲的维护功能。实现对工作人员对数据的远程监控,通过CPU系统中的NANDFLASH、SDRAM、FRAM来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通过当温度高于设定参数、设定时长时,CPU系统通过自动报警口连接警报器,进行报警提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PU系统、LCD/KEY、通信信号口、自动报警口、RS232维护口、红外维护口、抄表485口、抄表/级联485口、无线通信口、电源、计量模块和无功补偿模块;/n其中,CPU系统与LCD/KEY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抄表485口和抄表/级联485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RS232维护口和红外维护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无线通信口双向数据连接;电源的输入端与CPU系统和无线通信口的输入端连接;CPU系统的输入端与自动报警口输入端连接;通信信号口的输出端与CPU系统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过载配电变压器智能配变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PU系统、LCD/KEY、通信信号口、自动报警口、RS232维护口、红外维护口、抄表485口、抄表/级联485口、无线通信口、电源、计量模块和无功补偿模块;
其中,CPU系统与LCD/KEY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抄表485口和抄表/级联485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RS232维护口和红外维护口双向数据连接;CPU系统与无线通信口双向数据连接;电源的输入端与CPU系统和无线通信口的输入端连接;CPU系统的输入端与自动报警口输入端连接;通信信号口的输出端与CPU系统的输入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华赵遵龙倪广魁韩国栋毛军罗健王宁侯文龙郭帅周晓宾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芜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