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328995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9: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中的金属元素包括过渡金属元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防伪层是一种柔性透明可拉伸的金属微纳网络,可见光下不易被肉眼看见,然而,在红外光区的反射率较大,易于被红外相机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金属纳米网络具备较好的柔性和粗糙表面顺形性,在高温处理或拉伸、弯曲或折叠等变形条件下能够维持良好的识别效果,可用于书画艺术品、纸币、商品标签等产品的技术防伪。

A flexible anti-counterfeiting layer based on metal micro nano network,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伪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假冒伪劣产品席卷全球市场,给人类健康和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已成为全球性经济的公害。为保护消费者和商家自身的权益,各种防伪方式和产品应运而生。其中,防伪油墨由于其成本低廉、隐蔽性好、检验方便、重现性强等优势,已成为各国纸币和商标的首选防伪技术。然而,油墨中的防伪功能材料的荧光稳定性差、易氧化分解,在油性介质中难以分散、合成难度高,防伪油墨不能实现可拉伸的高度柔性的要求,迫切需要发展新的防伪技术与现有技术互补。因此,本领域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防伪层,所述防伪层具有可拉伸的高度柔性,无激发光源需求,且制备过程简单,可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具有粗糙表面顺形贴附、高温稳定性、可拉伸、弯曲和折叠变形、无激发光源需求等优点。为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中的金属元素包括过渡金属元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中的金属元素包括过渡金属元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的金属占空比为2wt%~50wt%;
优选地,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的厚度为5nm~10μm,优选为5nm~1μm;
优选地,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中金属线的宽度为10~200nm;
优选地,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中网孔尺寸为50nm~100μm,优选为50nm~20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中的金属为金属单质和/或合金;
优选地,所述金属单质为金、银或铜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合金为金银合金、金铜合金、铜银合金或金银铜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的结构包括正方形网络结构、长方形网络结构、菱形网络结构、六边形网络结构、圆孔网络结构、龟裂型网络结构、蛇纹石网络结构、纳米线网络结构、聚合物相分离的随机网络结构或不规则网络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基于金属微纳米网络的柔性防伪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在可见光波段400~760nm的透过率高于90%;
优选地,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在红外光波段2~5μm和8~14μm的反射率高于10%;
优选地,所述金属微纳米网络反射的红外光线来源于环境中的红外热源,优选为电器发热设备或人体。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传飞王燕张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