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871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镜筒;镜片,设置在镜筒内部;凸台,设置在镜筒的内壁面上;凹槽,设置在镜片的外壁面上,凹槽与凸台配合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镜筒和镜片的组立强度减小造成镜筒在装配时容易变形的问题。

Optical imaging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系统成像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全面屏手机兴起的背景下,厂商对产品的外观及成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光学成像系统正在往小尺寸、高像素方向发展,这要求镜筒与镜片的外径尺寸也越来越小。然而,镜筒尺寸过小,不仅会对镜筒成型有影响,而且会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MTF(ModulationTransferFunction)良率。由于镜头尺寸的减小,会导致镜筒壁厚减小,这样可能会造成镜筒与镜片配合时的组立强度减小,镜筒会有组立变形的风险,可能导致光学成像系统的量产良率低下。上述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镜筒和镜片的组立强度减小造成镜筒在装配时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镜筒和镜片的组立强度减小造成镜筒在装配时容易变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镜筒;镜片,设置在镜筒内部;凸台,设置在镜筒的内壁面上;凹槽,设置在镜片的外壁面上,凹槽与凸台配合设置。进一步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凸台和与多个凸台一一对应配合的多个凹槽,多个凸台沿镜筒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凹槽沿镜片的周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镜筒内部的多个镜片,其中,多个镜片中最靠近物侧的镜片的外壁面设有凹槽;或者,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镜筒内部的多个镜片和设置在镜筒的内壁面的多层凸台,多层凸台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各镜片的外壁面均设有与每层凸台配合的凹槽。进一步地,凸台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为梯形或者三角形,凸台的外侧面与镜筒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最大时的点为M点,M点处的切平面为第一平面。进一步地,当凸台的投影为梯形时,凸台的第一拔模角度a1满足如下关系:10°≤a1≤20°;或者,凸台的第二拔模角度a2=10°;或者,凸台的第一拔模角度a1满足如下关系:10°≤a1≤20°,且凸台的第二拔模角度a2=10°。进一步地,当凸台的投影为梯形时,梯形为等腰梯形。进一步地,当凸台的投影为三角形时,凸台的第一拔模角度a1满足如下关系:10°≤a1≤20°;或者,凹槽的第一拔模角度A1满足如下关系:10°≤A1≤20°。进一步地,凹槽的第一拔模角度A1满足如下关系:10°≤A1≤20°;或者,凹槽的第二拔模角度A2=10°;或者,凹槽的第一拔模角度A1满足如下关系:10°≤A1≤20°,且凹槽的第二拔模角度A2=10°。进一步地,凸台的宽度d1满足如下关系:0.05mm≤d1≤0.1mm;和/或,凹槽的宽度D1满足如下关系:0.05mm≤D1≤0.1mm。进一步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镜片,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镜筒的内壁面上设有多个相连接且内径依次增大的安装通孔,多个镜片一一对应设置在多个安装通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凹槽与凸台的嵌入式凹凸配合设置使得镜片的外边沿部分嵌入到镜筒内。这样,不但增加了镜筒的壁厚,而且增加了镜片和镜筒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镜筒和镜头的组立强度,避免了由于组立强度较小导致镜筒和镜片在组立时镜筒易变形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光学成像系统的量产良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实施例一中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镜筒的局部放大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镜筒的A-A向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图5示出了图1的G-G向的局部剖视图;图6示出了与图1中的镜筒相配合的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6的H-H向剖视图;图8示出了图6的镜片的B向视图;图9示出了图1的镜筒与多个镜片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图9中的最靠近物侧的镜片与镜筒组装后的C-C向视图;图11示出了图9中的最靠近物侧的镜片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实施例二中的镜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出了图12中的镜筒的局部放大视图;图14示出了图12中的镜筒的D-D向视图;图15示出了与图12的镜筒相配合的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16示出了图15中的镜片的E向视图;图17示出了图12中的镜筒与多个镜片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8示出了图17中的最靠近物侧的镜片与镜筒组装时的F-F向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镜筒;11、凸台;12、安装通孔;13、环形凸面;14、“L”型阶梯面;15、安装凹槽;20、镜片;21、凹槽;22、安装凸起;30、第一平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成像系统包括镜筒10、镜片20、凸台11和凹槽21。其中,镜片20设置在镜筒10内部;凸台11设置在镜筒10的内壁面上;凹槽21设置在镜片20的外壁面上,凹槽21与凸台11配合设置。根据上述设置,凹槽21与凸台11的嵌入式凹凸配合设置使得镜片20的外边沿部分嵌入到镜筒10内。这样,不但增加了镜筒10的壁厚,而且增加了镜片20和镜筒10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镜筒10和镜片20的组立强度,避免了由于组立强度较小导致镜筒10和镜片20在组立时镜筒10易变形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光学成像系统的量产良率。需要说明的是,镜筒10和镜片20的组立强度是指镜筒10和镜片20在装配时,镜筒10和镜片20抵抗装配变形的能力。专利技术人所知的一些技术中,在装配光学成像系统时,由于镜筒10的内壁较薄,在装配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变形。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10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中,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凸台11和与多个凸台11一一对应配合的多个凹槽21,多个凸台11沿镜筒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凹槽21沿镜片20的周向间隔设置。根据上述设置,多个凸台11和多个凹槽21一一对应的配合设置使得镜片20能够更多地嵌入到镜筒10内,镜片20和镜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n镜筒(10);/n镜片(20),设置在所述镜筒(10)内部;/n凸台(11),设置在所述镜筒(10)的内壁面上;/n凹槽(21),设置在所述镜片(20)的外壁面上,所述凹槽(21)与所述凸台(11)配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镜筒(10);
镜片(20),设置在所述镜筒(10)内部;
凸台(11),设置在所述镜筒(10)的内壁面上;
凹槽(21),设置在所述镜片(20)的外壁面上,所述凹槽(21)与所述凸台(11)配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多个所述凸台(11)和与多个所述凸台(11)一一对应配合的多个所述凹槽(21),多个所述凸台(11)沿所述镜筒(10)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凹槽(21)沿所述镜片(20)的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镜筒(10)内部的多个所述镜片(20),其中,多个所述镜片(20)中最靠近物侧的所述镜片(20)的外壁面设有所述凹槽(21);或者,
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镜筒(10)内部的多个所述镜片(20)和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内壁面的多层所述凸台(11),多层所述凸台(11)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各所述镜片(20)的外壁面均设有与每层所述凸台(11)配合的所述凹槽(2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1)在第一平面(30)上的投影为梯形或者三角形,所述凸台(11)的外侧面与所述镜筒(10)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最大时的点为M点,M点处的切平面为所述第一平面(30)。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泽光丁先翠杨海艳程立邦李建军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