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69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包括设计收发垂直波束相控阵天线、采用MIMO雷达处理算法,提高雷达探测数据率、采用超分辨测向技术,实现精确测向、采用和差波束测角技术,实现高精度测角。收发天线均采用一维相控阵天线,在方位维接收天线同时多波束,发射天线单波束;在俯仰维接收天线单波束,发射天线多波束;假设发射天线为N×1的向量,接收天线为1×M的向量,通过算法协同,可以同一时刻产生N×M的矩阵,实现二维相控阵的分辨能力,同时提高数据率,使之契合低慢小目标探测的要求。

A vertical beam three coordinate phased array radar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相控阵雷达体制,尤其涉及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
技术介绍
国内的无人机管制系统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复杂环境下可以实用的反无人机系统并不多见,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雷达在复杂环境下对无人机可靠检测的问题。无人机探测属低慢小目标探测,国内的低慢小目标探测雷达主要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两坐标雷达拼凑的三坐标反无人机雷达,这类雷达实现起来较为方便。但是雷达的性能无法满足复杂背景下探测需要。第二类,高性能低慢小目标探测雷达,以中电某所圆阵雷达为代表,该雷达具备边探测边扫描能力,在保证探测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对重点目标提供高数据率的跟踪能力。但是该类雷达造价高昂,其定价在400万元以上,一般应用场合难以承担该成本。第三类,低速率、高检测性能雷达,这类雷达具备边探测边扫描能力,但是在方位上是机械扫描体制,因此数据率较低,无法适用无人机机动飞行时的跟踪;另外这类雷达是机械扫描,天线方向图的调制严重影响了改善因子指标,所以在复杂背景下小目标的探测能力依然不足。此外:传统的集中式雷达体制,收发天线在波束覆盖上和波束调度上必然是完全相同的,即在同一时刻,空间的覆盖完全相同,波束的变化完全一致,这样可以保证能量的利用率。针对低慢小目标,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的探测,需要考虑如城市背景等恶劣环境,此时需要雷达的改善因子大于65dB,在此要求下,雷达必须采用相控阵体制(机械扫描体制改善因子难以超过50dB)。采用经典相控阵体制完成对目标三坐标的测量(方位、仰角、距离),则需要采用二维相控阵,这带来了两个主要问题:a)假设1维相控阵所需通道数为N,则2维相控阵所需通道数为N2,即2维相控阵成本约为1维相控阵成本的N倍,民用领域难以承受;b)2维相控阵的三维方向图是针状波束,如果任务范围方位是90°,俯仰是20°,则立体角范围是1800°;假设针状波束方位上为7.5°,俯仰上为5°,则针状波束立体角为37.5°;设每个针状波束的探测时间为0.8s,则雷达数据率为38.4s,数据率无法满足要求。综上,国内在低慢小目标的探测上,特别是消费无人机的探测上存在严重的性能与造价之间的矛盾,所以至今少有能够满足当前市场主流需求的雷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收发天线分别采用单元数为M和N的一维向量,达到传统二维相控阵雷达M×N矩阵的分辨效果,同时提高了数据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包括:S1、设计收发垂直波束相控阵天线接收天线为水平16路的一维相控阵天线,采用数字DBF技术在水平方向同时实现12个波束指向,完成水平90度的覆盖;垂直方向1路串联5~6个贴片单元,保证垂直16度的波束覆盖;发射天线采用2个16×1的一维相控阵天线,利用频率分集技术在空间上、同一时刻可以形成2个相邻波束指向,通过电子扫描分时满足波束覆盖,每个波束水平覆盖90度,垂直覆盖4度;S2、雷达工作过程雷达工作可分为两个过程:检测过程和跟踪过程;S3、采用MIMO雷达处理算法,提高雷达探测数据率;S4、采用超分辨测向技术,实现精确测向;S5、采用和差波束测角技术,实现高精度测角;为保证仰角测量精度,采用和差测角方式进行测角,通过频率分集技术实现差波束,通过发射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形成和波束。进一步,所述雷达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S2.1、所述检测过程中,水平方向,16路接收通道在方位90度范围内利用DBF技术同时形成12路波束,对方位90度进行凝视探测;垂直方向,设置4个预置仰角,根据具体阵地不同,调整预设仰角;S2.2、当新出现的目标为非地面目标时,则需要进行测高,此时进入跟踪模式;S2.3、在进入跟踪模式时,需对目标仰角进行粗测,根据粗测结果设置测高、仰角预置位,经过对测高仰角预置位的遍历,完成仰角精测;S2.4、在完成一次仰角精测后,雷达进入跟踪模式,并在跟踪模式中针对空中目标穿插跟踪模式。进一步,所述MIMO雷达处理算法的处理过程为:S3.1、发射天线使用两个频率,同时产生两路发射波束;S3.2、16个接收通道,每个通道接收到两个频率的发射数据,经AD采样后,对两个频率分别进行正交鉴相,形成两路基带信号;S3.3、针对每个频率做抽取和滤波,对DDC后的每个频率对应的基带信号分别进行DBF,分别形成12路接收通道;S3.4、对每个频率对应的12路接收通道分别进行动目标检测和恒虚警检测处理,形成检测视频;S3.5、对每个频率对应的12个通道的检测视频进行点迹凝聚;S3.6、对两个频率的点迹进行融合,然后进行超分辨测向和和差波束测角;S3.7、最后进行航迹跟踪。进一步,所述接收天线和所述发射天线利用收发垂直波束相控阵技术,在单个阵面下,完成方位90度、俯仰16度的空域覆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收发天线均采用一维相控阵天线,采用收发波束垂直部署的方案:在方位维接收天线同时多波束,发射天线单波束;在俯仰维接收天线单波束,发射天线多波束;假设发射天线为N×1的向量,接收天线为1×M的向量,通过算法协同,可以同一时刻产生N×M的矩阵,实现二维相控阵的分辨能力,使之契合低慢小目标探测的要求,同时数据率提高为二维相控阵的N×M倍,成本较2维相控阵降低(M·N)/(M+N)倍;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数据率实现二维相控阵雷达的探测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天线布局图;图2为收发天线方位维瞬时覆盖情况;图3为收发天线俯仰维覆盖情况(分时);图4为雷达工作流程框图;图5为收发天线俯仰维覆盖情况(瞬时);图6为接收天线水平面波束合成12路示意图;图7为雷达信号处理过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包括:S1、设计收发垂直波束相控阵天线收发天线在结构上完全不同,其中天线的布局如图1所示:接收天线1为水平16路的一维相控阵天线,采用数字DBF技术在水平方向同时实现12个波束指向,完成水平90度的覆盖;垂直方向1路串联5~6个贴片单元,保证垂直16度的波束覆盖;发射天线2采用2个16×1的一维相控阵天线,利用频率分集技术在空间上、同一时刻可以形成2个相邻波束指向,通过电子扫描分时满足波束覆盖,每个波束水平覆盖90度,垂直覆盖4度;收发天线方位上波束覆盖效果如图2所示,其中,接收方向图101为多波束,发射方向图201为单波束,发射天线在方位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nS1、设计收发垂直波束相控阵天线/n接收天线为水平16路的一维相控阵天线,采用数字DBF技术在水平方向同时实现12个波束指向,完成水平90度的覆盖;垂直方向1路串联5~6个贴片单元,保证垂直16度的波束覆盖;/n发射天线采用2个16×1的一维相控阵天线,利用频率分集技术在空间上、同一时刻可以形成2个相邻波束指向,通过电子扫描分时满足波束覆盖,每个波束水平覆盖90度,垂直覆盖4度;/nS2、雷达工作过程/n雷达工作可分为两个过程:检测过程和跟踪过程;/nS3、采用MIMO雷达处理算法,提高雷达探测数据率;/nS4、采用超分辨测向技术,实现精确测向;/nS5、采用和差波束测角技术,实现高精度测角/n为保证仰角测量精度,采用和差测角方式进行测角,通过频率分集技术实现差波束,通过发射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形成和波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
S1、设计收发垂直波束相控阵天线
接收天线为水平16路的一维相控阵天线,采用数字DBF技术在水平方向同时实现12个波束指向,完成水平90度的覆盖;垂直方向1路串联5~6个贴片单元,保证垂直16度的波束覆盖;
发射天线采用2个16×1的一维相控阵天线,利用频率分集技术在空间上、同一时刻可以形成2个相邻波束指向,通过电子扫描分时满足波束覆盖,每个波束水平覆盖90度,垂直覆盖4度;
S2、雷达工作过程
雷达工作可分为两个过程:检测过程和跟踪过程;
S3、采用MIMO雷达处理算法,提高雷达探测数据率;
S4、采用超分辨测向技术,实现精确测向;
S5、采用和差波束测角技术,实现高精度测角
为保证仰角测量精度,采用和差测角方式进行测角,通过频率分集技术实现差波束,通过发射数字波束合成技术形成和波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收发垂直波束三坐标相控阵雷达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工作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所述检测过程中,水平方向,16路接收通道在方位90度范围内利用DBF技术同时形成12路波束,对方位90度进行凝视探测;
垂直方向,设置4个预置仰角,根据具体阵地不同,调整预设仰角;
S2.2、当新出现的目标为非地面目标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晓钱增锋殷前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