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8648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7:01
一种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板运动以与第二压板共同挤压金属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中,将样品放到在第二压板后启动装置进行自动试验,提高了试验效率;试验可以一次自动完成压合,通过控制装置精确控制行程,提高试验的精度;试验无需手动反复操作确保接触面长度,减少人员,提高试验安全性。增加压力传感器,可对试验过程中压合行程进行距离控制,使移动速率更精准;压扁试验操作方便简单。

A flattening test device for metal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
,特别地涉及一种空调用铜管压扁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压扁试验是检验金属管在给定条件下压扁变形而不出现裂纹缺陷的极限塑性变形能力。其原理是,以垂直于金属管纵轴线方向对规定长度的试样或金属管施加力进行压扁,直至在力的作用下两压板之间的距离达到相关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值。在空调金属管领域,例如铜管类比于空调系统的血管,是重要的零件,它将蒸发器、冷凝器上的弯头、管组件、毛细管、四通阀等所有零件连接起来,形成封密系统组成一台空调。铜管的强度直接关系到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铜管强度是空调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如图1所示,现有的空调用铜管压扁试验方法如下:铜管压扁后两外壁间的距离t等于试样的公称壁厚的2倍,且两内壁面接触宽度大于最长内宽度b的一半,试样未发现裂纹和裂口,即可判定为合格。然而,目前铜管压扁试验方法较为原始,测试时需要用台虎钳夹紧铜管,手动旋转压合试验,而现有技术中没有此类自动化专用工装。因此,本领域需设计制作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操作更方便的专用工装用于测试,以简化人工操作的不方便和不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以提高金属管压扁试验的自动化和试验准确性,同时便于试验操作的进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板运动以与第二压板共同挤压金属管。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中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运行。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升降运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第一压板升降运动以挤压金属管。进一步,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丝杆,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进一步,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可将检测的压力值传送给控制装置。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均通过导线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所述导线安装在导线拖链内并沿所述导线拖链布线,所述导线拖链通过固定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进一步,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显示器,用户可通过所述显示器对控制装置发出指令或进行编程。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为手动升降装置。进一步,所述机架包括底板,第一支撑板和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的第二支撑板,底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轴承杆连接形成机架。进一步,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对齐设置,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的宽度相同且小于金属管的直径,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第二压板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底板上,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驱动装置相连。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本专利技术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中,将样品放到在第二压板后启动装置进行自动试验,提高了试验效率;试验可以一次自动完成压合,通过控制装置精确控制行程,提高试验的精度;试验无需手动反复操作确保接触面长度,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试验安全性。增加压力传感器,可对试验过程中压合行程进行距离控制,使移动速率更精准;压扁试验操作方便简单。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为现有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包括机架10,设置在机架10上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压板20,以及第二压板30,第一压板20与第二压板30配合设置,例如对齐设置,第一压板20与第二压板30间设置有金属管,例如金属管设置于第二压板30上,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板20挤压位于第二压板30上的金属管,第一压板20和第二压板30的挤压宽度优选均小于金属管的直径,以将金属管挤压出如图1所示的形状。当金属管压扁后两外壁间的距离t等于试样的公称壁厚的2倍,且两内壁面接触宽度大于最长内宽度b的一半,试样未发现裂纹和裂口,即可判定金属管为合格。上述机架10包括底板11,第一支撑板13和位于第一支撑板13上方的第二支撑板14,底板11、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通过轴承杆12连接形成机架10。驱动装置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3和/或第二支撑板14上,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中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驱动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进行运行。驱动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例如升降丝杆50,升降装置可在人工手动操作下进行升降运动,升降装置在人工手动操作下升降运动时带动第一压板20升降运动,从而挤压金属管。驱动装置优选还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可以是伺服电机40,伺服电机40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动力装置驱动升降装置升降运动,升降装置带动第一压板20升降运动,从而挤压金属管。第二压板30设置于机架10上,例如设置于机架10的底板11上,第一压板20位于底板11与第一支撑板13之间且与驱动装置相连,例如与驱动装置的升降丝杆50相连。控制装置还包括显示器60,用户可通过显示器60对控制装置发出指令,以此通过显示器60操作指令控制装置,从而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显示器60通过电源线61与外部电源相连。本专利技术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还包括压力传感器80,压力传感器80与第一压板20或第二压板30相连,以监测挤压金属管的压力大小,压力传感器80与控制装置相连,压力传感器80将检测的压力值传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压力值控制驱动装置的运行,以确保安全。控制装置均通过导线与压力传感器80和驱动装置(伺服电机40)相连,导线安装在导线拖链70内,导线拖链70包裹导线,以保护导线,导线拖链70优选通过固定架71安装在机架10上。由此,根据试验所需要求,选用合适的升降丝杆50、伺服电机40、压力传感器80、压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显示器60等零部件进行安装,各部件拆装简易、各测试关键部件计量、更换和维护保养方便。试验装置的电源、压力传感器80及连接线布局合理安全,内部电路系统的电器安全可靠。本专利技术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的操作过程如下,根据试验方法,通过显示器60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编程,保证各部件按检验过程执行,优化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取试样为10mm≤L≥100mm将铜管放在第二压板30上;接着,连接电源,开机后在显示器60上设置压合距离,即2倍铜管的壁厚,设置第一压板20移动速度,如设置为25mm/min;接着,在显示器60上点启动自动按钮,控制伺服电机40运转,通过升降丝杆50传动带动第一压板20向下移动至设置距离位置后停止;最后,第一压板20下行设定距离停止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板运动以与第二压板共同挤压金属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与驱动装置相连的第一压板,以及第二压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压板运动以与第二压板共同挤压金属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控制装置中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驱动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升降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动力装置驱动所述升降装置升降运动,所述升降装置带动所述第一压板升降运动以挤压金属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为升降丝杆,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管压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一压板或第二压板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相连,所述压力传感器可将检测的压力值传送给控制装置。


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清沈玉鹏康扬罗兴涛刘爽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