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混纺针织物舒适度的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混纺针织物舒适度的生产工艺,属于针织物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各色各样的纺织材料,结合稳定成熟的纺纱技术和纤维特点,满足人们对纺织物应用在服饰文化方面、提高对品质功能的新要求,特别是混纺材料,将化学纤维与其他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混合纺纱制成,综合了各纤维材料的优点,将在针织物领域得到长足的应用。现有针织物通过针织将线砂材料构成线圈,线圈是组成针织物的基本单元,为一空间曲线,它在织物平面上的投影由近似的直线部段与弧线部段组成,直线的称为圈柱,弧线的称为圈弧,再把线圈相互串套成织物,使互相临近的纱线环绕穿套构成稳定关系,单一线砂、毛织物存在起球、静电现象,编织张力和给纱量等工艺参数不佳,导致线圈歪斜横纵列不垂直,纤毛粗糙,编织困难,由于针织物的总面积变化改变横向或纵向尺寸的伸长量较人体或使用需求不够,线圈形状变化回复较差,导致针织物制品的舒适度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混纺针织物舒适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为,其步骤如下:/n(1)给纱:编织机械上呈90°配置的针盘和针筒内分别设置交错设置的上舌针和下舌针,将混纺纱输送至编织机械的成圈编织区域;/n(2)退圈:上舌针和下舌针从退圈低位置上升至退圈最高点,使旧线圈从针钩内移至针杆上完成退圈,此时编织机械的沉降片抵住旧线圈的沉降弧,防止退圈时针织物随上舌针或下舌针移动;/n(3)垫纱:上舌针和下舌针下降并与导纱器的相对运动过程中,从导纱器引入新的混纺纱垫入针钩下;/n(4)闭口:随上舌针和下舌针下降,上舌针和下舌针的针勾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向上关闭针口;/n(5)套圈:上舌针和下舌针继续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混纺针织物舒适度的生产工艺,其特征为,其步骤如下:
(1)给纱:编织机械上呈90°配置的针盘和针筒内分别设置交错设置的上舌针和下舌针,将混纺纱输送至编织机械的成圈编织区域;
(2)退圈:上舌针和下舌针从退圈低位置上升至退圈最高点,使旧线圈从针钩内移至针杆上完成退圈,此时编织机械的沉降片抵住旧线圈的沉降弧,防止退圈时针织物随上舌针或下舌针移动;
(3)垫纱:上舌针和下舌针下降并与导纱器的相对运动过程中,从导纱器引入新的混纺纱垫入针钩下;
(4)闭口:随上舌针和下舌针下降,上舌针和下舌针的针勾在旧线圈的作用下向上关闭针口;
(5)套圈:上舌针和下舌针继续下降,旧线圈沿针勾上移套在针勾外形成套圈;
(6)弯纱:沉降片外移,上舌针和下舌针的下降使针钩接触混纺纱逐渐弯纱,并随下降延续至线圈成形;
(7)脱圈:上舌针和下舌针进一步下降使旧线圈从针头上脱下,套在正在进行弯纱的新线圈上;
(8)成圈:上舌针和下舌针下降到最低位置形成新线圈;
(9)牵拉:牵拉装置把脱下的旧线圈和形成的新线圈拉向上舌针和下舌针背后,脱离编织区域,此时沉降片内移推动新线圈辅助牵拉,并循环步骤(1)~步骤(8)形成单路罗纹组织,单路罗纹组织以每三路制造循环获得针织面料,三路中第一路为(n+1)+n罗纹组织,第二路为n+n罗纹组织,第三路为n+(n+1)罗纹组织,n为1~5的整数;
(10)后整理:将针织面料在180~185℃下置于开幅机上开幅定型,随后织接呈混纺针织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云,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翔宇工艺编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