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19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包括带式输送机、驱动滚筒、并联双永磁电机耦合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称重系统,带式输送机与耦合传动箱连接;称重系统通过称重托辊组与重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煤炭输送量;永磁电机中的电磁离合器开闭、电机启停与驱动模式转换均由隔爆型PLC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并联式双永磁电机驱动的形式,在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工作的同时节省了空间,提高了传动效率;采用隔爆型PLC控制隔爆型变频器、永磁电机以及各个传感器的工作状态,降低了电能消耗量,实时监测带式输送机是否发生打滑,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可靠性;根据带式输送机的负载大小所在的区间决定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带式输送机智能化程度。

A kind of parallel permanent magnet motor intelligent direct drive belt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属于井下输送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机又称胶带输送机,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散料连续运输设备,与其他的运输设备相比,具有运量大,距离远等优点,因此也成为目前煤矿运输巷道中所使用的一种重要输送设备,其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井下煤炭运输的效率,而驱动系统是保障带式输送机稳定、高效运行的首要条件。现有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普遍采用异步电动机+减速器来实现低速大扭矩的输出,减速器的存在会造成驱动系统传动链长、效率不够高、经常维护,且易发生故障,为了缩短传动链、提高驱动电机性能,具有低速大扭矩的永磁同步电机逐渐被应用到带式输送机驱动系统中。但是由于运输顺槽空间有限,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带式输送机的传动方式所需的永磁电机体积太大,且容易造成胶带打滑,这种由于驱动力不足而造成胶带的打滑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井下综采工作面大多采用“三班制”的工作方式,带式输送机常处于不同的工况下,若带式输送机机头一直采用双电机驱动会造成功率的浪费,而一直采用单电机驱动则很有可能出现带式输送机驱动力不足,胶带持续打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在带式输送机机头驱动滚筒上安装有双电机耦合驱动系统,可实现单电机轻载与并联式双电机重载这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大幅度降低了电能消耗量;在保证电机体积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实现低速大转矩传动,两个永磁电机将动力传递至耦合传动箱后经由耦合传动箱内大传动比锥齿轮轴降速,最终满足驱动要求;当带式输送机布置于主斜井或皮带运输大巷等长距离运输区域时,可以同时使用多套并联式双电机耦合系统驱动多个滚筒满足长距离运输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包括带式输送机、驱动滚筒,驱动滚筒安装在驱动滚筒轴承座上,驱动滚筒轴承座通过轴承座连接螺栓安装在机头基架上;还包括耦合传动箱、两个永磁电机、两个隔爆型变频器和隔爆型PLC;耦合传动箱包括箱体、箱盖、输入齿轮轴Ⅰ、输入齿轮轴Ⅱ和输出齿轮轴;输入齿轮轴Ⅰ、输入齿轮轴Ⅱ和输出齿轮轴的齿轮端均位于箱体内部且输入齿轮轴Ⅰ、输入齿轮轴Ⅱ的齿轮分别与输出齿轮轴的齿轮啮合,输入齿轮轴Ⅰ、输入齿轮轴Ⅱ和输出齿轮轴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外,箱盖安装在箱体上;永磁电机包括隔爆壳体、隔板、电机轴、中间轴、输出轴、前端盖和后端盖;隔爆壳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端盖螺钉安装前端盖和后端盖,隔爆壳体内部径向方向设置隔板,隔板将隔爆壳体分为前后两个腔室,电机轴轴向方向贯穿整个后腔室,电机轴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隔板、后端盖连接,永磁体转子通过键连接在电机轴圆周表面,隔爆壳体后腔室的内壁上安装有定子,定子位于永磁体转子外侧一周,电机轴后端延伸至后端盖外侧,本安型测速编码器安装在位于后端盖外侧部分的电机轴上;电机轴前端穿过隔板在前腔室中通过中间轴联轴器与中间轴的后端连接,中间轴的前端通过电磁离合器与输出轴的后端连接,在中间轴的前端与输出轴的后端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电磁离合器,输出轴的前端穿过前端盖延伸至前端盖外侧;隔爆壳体外侧表面设有接线腔,接线腔上设有动力线连接口和控制线连接口;输入齿轮轴Ⅰ、输入齿轮轴Ⅱ分别通过输出轴联轴器与一个永磁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输出齿轮轴通过蛇簧联轴器与驱动滚筒连接;两个永磁电机里面设置的电磁离合器均与隔爆型PLC电连接,两个本安型测速编码器分别通过一个隔爆型变频器与隔爆型PLC电连接;带式输送机上安装有安装底板,两个永磁电机、两个隔爆型变频器、耦合传动箱和隔爆型PLC均安装在安装底板上。进一步的,所述隔爆壳体为防爆水冷壳,壳壁内铸造有循环水路,循环水路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设有一个冷管快速连接头,防爆水冷壳中可以通水,通过水来实现降温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与前端盖连接处设有轴承。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与后端盖轴向方向之间设有轴承挡圈。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轴与后端盖径向方向之间设有毛毡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机头基架上安装有落煤溜槽,落煤溜槽通过落煤溜槽连接螺钉与机头基架连接,落煤溜槽位于带式输送机的一端,可以实现快速卸煤。进一步的,还包括称重托辊组、重量传感器、应力应变片与托辊组连接螺栓;称重托辊组通过托辊组连接螺栓安装在带式输送机的机头基架上;应力应变片贴在测重托辊组上的托辊表面,重量传感器与应力应变片以及隔爆型PLC电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无动力测速滚筒和本安型霍尔转速传感器,无动力测速滚筒安装在无动力测速滚筒轴承座内并将轴端伸出无动力测速滚筒轴承座外,无动力测速滚筒轴承座通过无动力测速滚筒连接螺栓安装在机头基架上;本安型霍尔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无动力测速滚筒伸出的轴端上实时监测无动力测速滚筒的转速,本安型霍尔转速传感器与隔爆型PLC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箱盖表面设有观察盖,观察盖中部设有观察孔,通过观察孔可以直观的观察箱内的工作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并联式双永磁电机驱动的形式,电机提供的动力经耦合传动箱动力耦合后驱动单个滚筒,在保证带式输送机正常工作的同时节省了空间,简化了传动链,提高了传动效率;该并联式双电机驱动单个滚筒的传动形式也适应于安装在主斜井、运输大巷等长距离运输的带式输送机的除机头驱动滚筒外的其他位置上。采用隔爆型PLC控制隔爆型变频器、永磁电机以及各个传感器的工作状态,降低了电能消耗量,实时监测带式输送机是否发生打滑,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可靠性;采用称重系统,根据带式输送机的负载大小所在的区间决定驱动系统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带式输送机智能化程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滚筒与传感器布置示意图;图3为永磁电机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永磁电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耦合传动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工作模式流程示意图;图中:001、带式输送机,002、永磁电机,004、耦合传动箱,005、称重托辊组,006、重量传感器,007、安装底板,008、落煤溜槽,009、隔爆型变频器,011、隔爆型PLC,012、蛇簧联轴器;101无动力测速滚筒,102、本安型霍尔转速传感器,103、驱动滚筒,104、驱动滚筒轴承座、105、机头基架;106、无动力测速滚筒轴承座,107、应力应变片,108、托辊组连接螺栓,109、轴承座连接螺栓,110、无动力测速滚筒连接螺栓,111、落煤溜槽连接螺栓;201、隔爆壳体,202、冷管快速连接头,203、前端盖,204、后端盖,205、端盖螺钉,206、隔板,207、本安型测速编码器,208、毛毡密封圈,209、轴承,210、轴承挡圈,211、长轴套,212、电机轴,213、永磁体转子,214、定子,215、短轴套,216、电磁离合器,217、中间轴联轴器,218、中间轴,219、输出轴,220、输出轴联轴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包括带式输送机(001)、驱动滚筒(103),驱动滚筒(103)安装在驱动滚筒轴承座(104)上,驱动滚筒轴承座(104)通过轴承座连接螺栓(109)安装在机头基架(105)上;/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耦合传动箱(004)、两个永磁电机(002)、两个隔爆型变频器(009)和隔爆型PLC(011);/n耦合传动箱(004)包括箱体(401)、箱盖(405)、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和输出齿轮轴(404);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和输出齿轮轴(404)的齿轮端均位于箱体(401)内部且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的齿轮分别与输出齿轮轴(404)的齿轮啮合,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和输出齿轮轴(404)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401)外,箱盖(405)安装在箱体(401)上;/n永磁电机(002)包括隔爆壳体(201)、隔板(206)、电机轴(212)、中间轴(218)、输出轴(219)、前端盖(203)和后端盖(204);/n隔爆壳体(20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端盖螺钉(205)安装前端盖(203)和后端盖(204),隔爆壳体(201)内部径向方向设置隔板(206),隔板(206)将隔爆壳体(201)分为前后两个腔室,电机轴(212)轴向方向贯穿整个后腔室,电机轴(21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209)与隔板(206)、后端盖(204)连接,永磁体转子(213)通过键连接在电机轴(212)圆周表面,隔爆壳体(201)后腔室的内壁上安装有定子(214),定子(214)位于永磁体转子(213)外侧一周,电机轴(212)后端延伸至后端盖(204)外侧,本安型测速编码器(207)安装在位于后端盖(204)外侧部分的电机轴(212)上;/n电机轴(212)前端穿过隔板(206)在前腔室中通过中间轴联轴器(217)与中间轴(218)的后端连接,中间轴(218)的前端通过电磁离合器(216)与输出轴(219)的后端连接,在中间轴(218)的前端与输出轴(219)的后端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电磁离合器(216),输出轴(219)的前端穿过前端盖(203)延伸至前端盖(203)外侧;/n隔爆壳体(201)外侧表面设有接线腔(221),接线腔(221)上设有动力线连接口(222)和控制线连接口(223);/n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分别通过输出轴联轴器(220)与一个永磁电机(002)的输出轴(219)连接,输出齿轮轴(404)通过蛇簧联轴器(012)与驱动滚筒(103)连接;/n两个永磁电机(002)里面设置的电磁离合器(216)均与隔爆型PLC(011)电连接,两个本安型测速编码器(207)分别通过一个隔爆型变频器(009)与隔爆型PLC(011)电连接;/n带式输送机(001)上安装有安装底板(007),两个永磁电机(002)、两个隔爆型变频器(009)、耦合传动箱(004)和隔爆型PLC(011)均安装在安装底板(007)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永磁电机智能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包括带式输送机(001)、驱动滚筒(103),驱动滚筒(103)安装在驱动滚筒轴承座(104)上,驱动滚筒轴承座(104)通过轴承座连接螺栓(109)安装在机头基架(105)上;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耦合传动箱(004)、两个永磁电机(002)、两个隔爆型变频器(009)和隔爆型PLC(011);
耦合传动箱(004)包括箱体(401)、箱盖(405)、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和输出齿轮轴(404);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和输出齿轮轴(404)的齿轮端均位于箱体(401)内部且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的齿轮分别与输出齿轮轴(404)的齿轮啮合,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和输出齿轮轴(404)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401)外,箱盖(405)安装在箱体(401)上;
永磁电机(002)包括隔爆壳体(201)、隔板(206)、电机轴(212)、中间轴(218)、输出轴(219)、前端盖(203)和后端盖(204);
隔爆壳体(20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端盖螺钉(205)安装前端盖(203)和后端盖(204),隔爆壳体(201)内部径向方向设置隔板(206),隔板(206)将隔爆壳体(201)分为前后两个腔室,电机轴(212)轴向方向贯穿整个后腔室,电机轴(212)的前后两端分别通过轴承(209)与隔板(206)、后端盖(204)连接,永磁体转子(213)通过键连接在电机轴(212)圆周表面,隔爆壳体(201)后腔室的内壁上安装有定子(214),定子(214)位于永磁体转子(213)外侧一周,电机轴(212)后端延伸至后端盖(204)外侧,本安型测速编码器(207)安装在位于后端盖(204)外侧部分的电机轴(212)上;
电机轴(212)前端穿过隔板(206)在前腔室中通过中间轴联轴器(217)与中间轴(218)的后端连接,中间轴(218)的前端通过电磁离合器(216)与输出轴(219)的后端连接,在中间轴(218)的前端与输出轴(219)的后端连接的位置分别设置一个电磁离合器(216),输出轴(219)的前端穿过前端盖(203)延伸至前端盖(203)外侧;
隔爆壳体(201)外侧表面设有接线腔(221),接线腔(221)上设有动力线连接口(222)和控制线连接口(223);
输入齿轮轴Ⅰ(402)、输入齿轮轴Ⅱ(403)分别通过输出轴联轴器(220)与一个永磁电机(002)的输出轴(219)连接,输出齿轮轴(404)通过蛇簧联轴器(012)与驱动滚筒(103)连接;
两个永磁电机(002)里面设置的电磁离合器(216)均与隔爆型PLC(011)电连接,两个本安型测速编码器(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世荣鲍久圣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