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08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55
一种扬声器,包括外壳、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外壳围绕出彼此独立的第一音室及第二音室。外壳具有分隔壁,分隔壁阻隔于第一音室与第二音室之间。第一振膜配置于第一音室内,第二振膜配置于第二音室内,第二振膜的振动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频率。

sp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声学装置,且特别涉及到一种扬声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电子产品无不朝向轻巧迷你化的趋势发展,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使用迷你化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或随身听等。此外,由于个人数字产品的日渐普及,例如常见的MP3随身听、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或笔记本电脑等,更是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另外,结合收音机与MP3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已经出现。不论是上述何种电子产品,为了让用户在不干扰旁人的状况下聆听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声音信息,耳机已成为电子产品的必要配件。此外,耳机还提供了聆听者较佳的声音传输,使聆听者能清楚地听到及了解声音内容,不像在空气中传输声音会造成不清晰的情况,且特别是在使用者移动期间,例如在运动、开车、激烈活动或吵杂的环境下也不会受到影响。为了使耳机能够涵盖中、高、低音的音频,一些耳机同时配置了高音振膜及中低音振膜。然而,已知高音振膜及中低音振膜的音室彼此连通,使得高频声波及中低频声波相互影响而无法分明。并且,这种配置方式容易因构件数量增加而无法兼顾装置小型化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可使中低频声波及高频声波彼此分明。本技术的扬声器包括外壳、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外壳围绕出彼此独立的第一音室及第二音室。外壳具有分隔壁,分隔壁阻隔于第一音室与第二音室之间。第一振膜配置于第一音室内,第二振膜配置于第二音室内,第二振膜的振动频率大于第一振膜的振动频率。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覆盖于下壳体以围绕出第一音室及第二音室,分隔壁形成于上壳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音室环绕第二音室。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扬声器包括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及磁性组件,其中第一音圈连接于第一振膜,第二音圈连接于第二振膜,磁性组件配置于外壳内且对应于第一音圈及第二音圈。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分隔壁连接于磁性组件。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磁性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第二导磁件及磁铁,第一导磁件及第二导磁件分别连接于磁铁的相对两端,第一音圈位于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之间,第二音圈位于第一导磁件与第二导磁件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扬声器包括电路板,其中电路板配置于外壳的外表面,磁性组件具有一开孔,外壳具有另一开孔,至少一根导线适于连接于第二音圈且穿过这些开孔而连接至电路板。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具有多个透气孔,这些透气孔分别连通第一音室及第二音室。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扬声器包括多个阻尼件,这些阻尼件覆盖这些透气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的外表面具有凹槽,麦克风适于配置于凹槽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壳的外表面具有沟槽,沟槽连接凹槽,导线适于连接于麦克风且沿沟槽配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在扬声器的轴向上不相互重叠。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扬声器中,对应于第一振膜(例如为中低音振膜)的第一音室及对应于第二振膜(例如为高音振膜)的第二音室通过外壳的分隔壁的阻隔而彼此独立不连通,以避免第一振膜产生的声波与第二振膜产生的声波在音室内相互影响。从而,扬声器能够产生浑厚低沉的中低音,也能产生清亮的高音。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别列举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扬声器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上壳体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扬声器的剖面图。图2是图1的扬声器的分解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扬声器100例如是应用于耳机,且包括外壳110、第一振膜120及第二振膜130。外壳110围绕出彼此独立的第一音室110a及第二音室110b。其中,外壳110具有分隔壁1101,分隔壁1101例如为环状且阻隔于第一音室110a与第二音室110b之间。第一振膜120配置于第一音室110a内,且第二振膜130配置于第二音室110b内。第一振膜例如具有较大的面积并采用刚性较低的材质而为中低音振膜,第二振膜130例如具有较小的面积并采用刚性较高的材质而为高音振膜。亦即,第二振膜130的振动频率大于第一振膜120的振动频率。在此配置方式之下,对应于第一振膜120(例如为中低音振膜)的第一音室110a及对应于第二振膜130(例如为高音振膜)的第二音室110b通过外壳110的分隔壁1101的阻隔而在扬声器100内彼此独立不连通,以避免第一振膜120产生的声波与第二振膜130产生的声波在音室内相互影响。从而,扬声器100能够通过第一振膜120产生浑厚低沉的中低音,亦能通过第二振膜130产生清亮的高音。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0包括上壳体114及下壳体112,上壳体114覆盖于下壳体112以在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2之间围绕出第一音室110a及第二音室110b。分隔壁1101例如是形成于上壳体114,然而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分隔壁1101可形成于下壳体112。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2例如以胶合的方式相结合,然而本技术不对上壳体114与下壳体112的组装方式加以限制。为了节省配置空间,本实施例将第一音室110a设置为环绕第二音室110b,使得第一音室110a内的第一振膜120与第二音室110b内的第二振膜130以同轴的方式大概在同一平面配置而在扬声器100的轴向上不相互重叠,而不会过度增加扬声器的厚度100。进一步而言,本实施例的扬声器100更包括第一音圈140、第二音圈150及磁性组件160。第一音圈140连接于第一振膜120,第二音圈150连接于第二振膜130,磁性组件160配置于外壳110内且对应于第一音圈140及第二音圈150。其中,磁性组件160包括第一导磁件162、第二导磁件164及磁铁166。第一导磁件162例如是导磁板,第二导磁件164例如是磁钢,磁铁166例如是永久磁铁。第一导磁件162及第二导磁件164分别连接于磁铁166的相对两端,第二导磁件164放置于下壳体112内并承载及容纳磁铁166及第二导磁件164,第一导磁件162中央呈略微下凹状以置放第二振膜130。第二导磁件164的外围结构与第一导磁件162之间形成间隙G1,第一音圈140伸入间隙G1而且位于第一导磁件162与第二导磁件164之间。第二导磁件164的中央结构与第一导磁件162之间形成间隙G2,第二音圈150伸入间隙G2而且位于第一导磁件162与第二导磁件164之间。当第一音圈140接收输入信号以通过磁性组件160提供的磁场而作动时,第一振膜120被第一音圈140带动而振动,据以产生对应的中低频声波。类似地,当第二音圈150接收输入信号以通过磁性组件160提供的磁场而作动时,第二振膜130被第二音圈150带动而振动,据以产生对应的高频声波。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围绕出彼此独立的第一音室及第二音室,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阻隔于所述第一音室与所述第二音室之间;/n第一振膜,配置于所述第一音室内;以及/n第二振膜,配置于所述第二音室内,其中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频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围绕出彼此独立的第一音室及第二音室,其中所述外壳具有分隔壁,所述分隔壁阻隔于所述第一音室与所述第二音室之间;
第一振膜,配置于所述第一音室内;以及
第二振膜,配置于所述第二音室内,其中所述第二振膜的振动频率大于所述第一振膜的振动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覆盖于所述下壳体以围绕出所述第一音室及所述第二音室,所述分隔壁形成于所述上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音室环绕所述第二音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音圈、第二音圈及磁性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一振膜,所述第二音圈连接于所述第二振膜,所述磁性组件配置于所述外壳内且对应于所述第一音圈及所述第二音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连接于所述磁性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包括第一导磁件、第二导磁件及磁铁,所述第一导磁件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秀珍
申请(专利权)人:安普新股份有限公司东莞益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