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及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7616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3:0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及电池组件。该电池单体包括电池本体以及分别与电池本体相连接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连接在电池本体的第一端,并且正极耳从电池本体的第一端凸出于电池本体的第一侧面,负极耳连接在电池本体的第二端,并且负极耳从电池本体的第二端凸出于电池本体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设置在了电池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并且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从电池本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凸出。这样,上述的结构使得正极耳和负极耳较宽,在降低单体电池内阻的同时,使得电池组能够满足大倍率放电的要求,还可以避免组装过程中容易导致的短路等情况。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及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及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3C数码产品、储能电池及电动汽车等领域。由于目前多数锂离子动力电池单体电压较低、容量较小,满足不了整车的动力需求,因此需要将多个单体电芯串并联成可以满足整车动力需求的电池模组。锂离子电池按照外包装可以分为铝壳电池、钢壳电池以及软包铝塑膜电池。目前由软包装电芯组成的电池模组所使用的电芯大部分为一端出双极耳,以利于包装组合安装。但是,由于双极耳仅从电芯的一端伸出,不能制造形成较大的电芯极耳,这样就造成电芯极耳较窄,内阻偏大,以及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导致的短路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组及电池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包电池存在的电芯极耳较窄造成的电池组内阻偏大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池本体以及分别与电池本体相连接的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连接在电池本体的第一端,并且正极耳从电池本体的第一端凸出于电池本体的第一侧面,负极耳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池本体(10)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本体(10)相连接的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11)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一端,并且所述正极耳(11)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一侧面(a),所述负极耳(12)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二端,并且所述负极耳(12)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二侧面(b),所述第二侧面(b)与所述第一侧面(a)相对,当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串联时,两个所述电池单体叠置,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正极耳(11)与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负极耳(12)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池本体(10)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池本体(10)相连接的正极耳(11)和负极耳(12),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耳(11)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一端,并且所述正极耳(11)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一端凸出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一侧面(a),所述负极耳(12)连接在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二端,并且所述负极耳(12)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电池本体(10)的第二侧面(b),所述第二侧面(b)与所述第一侧面(a)相对,当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串联时,两个所述电池单体叠置,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正极耳(11)与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负极耳(12)相连。


2.一种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叠置,并且依次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正极耳(11)与另一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负极耳(12)相连。


3.一种电池组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为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还包括散热间隔片(30),所述散热间隔片(30)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间隔片(30)上开设有散热孔(31)。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宽李雪云汪高峰吴西燚魏文飞曾梦丝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