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图像传感器以及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48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31
本公开涉及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以及终端,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光学指纹传感器需要额外的光源而导致指纹芯片模组难以小型化和轻薄化的技术问题。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包括:基底(11);光电二极管(12),连接于金属互联层(13),所述金属互联层(13)铺设于所述基底(11)上;光隔离栅(14),并排架设于所述光电二极管(12)上方,相邻的所述光隔离栅(14),之间形成通孔(140);电致发光层(15),铺设于所述光隔离栅(14)上方,设有与所述通孔(140)对应的透明通孔(150);所述电致发光层(15)的阴极(152)与阳极(151)通过连线(153)连接于所述金属互联层(13)。

Fingerprint image sensor and termin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指纹图像传感器以及终端
本公开涉及传感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以及终端。
技术介绍
指纹传感器(又称指纹Sensor)是实现指纹自动采集的关键器件。指纹传感器按传感原理,即指纹成像原理和技术,分为光学指纹传感器、半导体电容传感器等。相关技术中,显示器件中指纹识别方式大多数为电容传感式指纹识别。但是,电容传感式指纹识别在在手湿的情况下不容易解锁,而且电容式指纹识别芯片也容易损坏,因此,光学指纹识别受到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以及终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光学指纹传感器的需要额外的光源而导致指纹芯片模组难以小型化和轻薄化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包括:基底;光电二极管,连接于金属互联层,所述金属互联层铺设于所述基底上;光隔离栅,并排架设于所述光电二极管上方,相邻的所述光隔离栅之间形成通孔;电致发光层,铺设于所述光隔离栅上方,设有与所述通孔对应的透明通孔;所述电致发光层的阴极与阳极通过连线连接于所述金属互联层。可选地,所述电致发光层包括:多个电致发光单元,所述电致发光单元之间设有所述透明通孔;连接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的外围控制电路,围设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和所述透明通孔。可选地,还包括:光栅阻挡层,填充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下方区域。可选地,所述光栅阻挡层填充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下方的阴极所在的区域内。可选地,所述电致发光单元与所述透明通孔间隔排列。可选地,所述电致发光单元的数量大于所述透明通孔的数量。可选地,还包括:封装壳体,用于封装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中的元器件。可选地,还包括:盖板,架设于所述封装壳体上。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底底部的焊球,连接于所述金属互联层。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图像传感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本公开通过在盖板与光电二极管之间增加电致发光层,通过电致发光层发出的光经指纹反射后被达光电二极管吸收,转化成电信号,进而可以对指纹成像,避免光学指纹识别需要增加额外的光源,而电致发光层作为可以由有机发光材料制成,能够做的轻薄,进而使得光学指纹传感器小型化和轻薄化成为可能,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学指纹传感器的需要额外的光源而导致指纹芯片模组难以小型化和轻薄化的技术问题。另外,光隔离栅阻挡了电致发光层产生的未经指纹反射的光,避免了未经指纹反射的光被达光电二极管吸收而影响指纹成像。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剖视图。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发光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电致发光层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电致发光层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基底12光电二极管13金属互联层14光隔离栅140通孔15电致发光层150透明通孔151阳极152阴极153连线154电致发光单元155外围控制电路16光栅阻挡层17封装壳体18盖板19焊球31指纹32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光学指纹传感器需要额外增加光源,以用来采集指纹的图像数据,而额外增加光源对指纹识别芯片模组的小型化和轻薄化不利。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剖视图,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光学指纹传感器需要额外的光源而导致指纹芯片模组难以小型化和轻薄化的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该指纹图像传感器包括:基底11、光电二极管12、金属互联层13、光隔离栅14和电致发光层15。如图1所示,所述光电二极管12连接于金属互联层13,所述金属互联层13铺设于所述基底上11。所述光隔离栅14并排架设于所述光电二极管12上方,相邻的所述光隔离栅14之间形成通孔140。所述电致发光层15铺设于所述光隔离栅14上方,所述电致发光层15设有与所述通孔140对应的透明通孔150,透明通孔150中可以填充透明介质。透明通孔150的高宽比决定指纹的分辨率,透明通孔150可以设置高为40um,宽为2um。所述电致发光层15的阴极152与阳极151通过连线153连接于所述金属互联层13。如图1所示,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还包括:封装壳体17、盖板18和设于所述基底11底部的焊球1,所述焊球19连接于所述金属互联层13。所述封装壳体17用于封装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中的元器件。所述盖板18架设于所述封装壳体17上,所述盖板18可以为透明的玻璃板。透明的盖板18顶层距光电二极管可以设置为400um。接下来对所述电致发光层15进行介绍。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电致发光层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电致发光层15包括:多个电致发光单元154以及连接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的外围控制电路155。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之间设有所述透明通孔150,外围控制电路155围设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和所述透明通孔。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可以是由有机发光材料制成,控制有机发光材料发光的外围控制电路155在相关技术中是公知技术,为了说明书的简洁,不再详细阐述。在图4中,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与所述透明通孔150间隔排列,电致发光单元154的这种排列方式能够提高光学指纹芯片的分辨率。电致发光单元154的排列方式也可以是如图5所示,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的数量大于所述透明通孔150的数量,电致发光单元154的这种排列方式能够提高光学指纹芯片的灵敏度。接下来,请参照图2,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指纹图像传感器还包括光栅阻挡层16。所述光栅阻挡层16填充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下方区域,可选地,在图2中,所述光栅阻挡层16填充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下方的阴极152所在的区域内。在其它的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述光栅阻挡层16位于所述阴极152的下方区域,横跨两个所述光隔离栅14。接下来,对本公开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简要阐述。请参照图3,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的发光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指纹图像传感器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底(11);/n光电二极管(12),连接于金属互联层(13),所述金属互联层(13)铺设于所述基底(11)上;/n光隔离栅(14),并排架设于所述光电二极管(12)上方,相邻的所述光隔离栅(14),之间形成通孔(140);/n电致发光层(15),铺设于所述光隔离栅(14),上方,设有与所述通孔(140)对应的透明通孔(150);所述电致发光层(15)的阴极(152)与阳极(151)通过连线(153)连接于所述金属互联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指纹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11);
光电二极管(12),连接于金属互联层(13),所述金属互联层(13)铺设于所述基底(11)上;
光隔离栅(14),并排架设于所述光电二极管(12)上方,相邻的所述光隔离栅(14),之间形成通孔(140);
电致发光层(15),铺设于所述光隔离栅(14),上方,设有与所述通孔(140)对应的透明通孔(150);所述电致发光层(15)的阴极(152)与阳极(151)通过连线(153)连接于所述金属互联层(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层(15)包括:
多个电致发光单元(154),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之间设有所述透明通孔(150);
连接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的外围控制电路(155),围设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和所述透明通孔(1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图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光栅阻挡层(16),填充于所述电致发光单元(154)下方区域。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郭先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