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391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具体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工作杆,所述工作杆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工作杆中部设置有工作板,所述工作板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支撑机构,医护人员先将工作杆放置到病患胸前,两个支撑杆分别设置在病患的两侧,然后用抓住工作杆两端并抵住工作杆,装置整体便安装完成,由于两个支撑杆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在工作时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优化了心肺复苏设备在进行工作时的步骤,提高了医护人员操作设备时的效率。

A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evice for emergency medical resc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
技术介绍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而心肺复苏则是病患心搏骤停时的急救方法,因为心肺复苏方法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负担较大,因此出现了心肺复苏装置,通过机械设备对病患进行急救,但是病患心搏骤停时是分秒必争的,每早一秒对病患进行心肺复苏,病患的苏醒的希望就更大。但是现有的心肺复苏装置受结构限制,在使用操作步骤复杂,因此会降低操作的效率。专利技术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通过设置有支撑机构,医护人员先将工作杆放置到病患胸前,两个支撑杆分别设置在病患的两侧,然后用抓住工作杆两端并抵住工作杆,装置整体便安装完成,由于两个支撑杆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在工作时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优化了心肺复苏设备在进行工作时的步骤,提高了医护人员操作设备时的效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工作杆,所述工作杆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工作杆中部设置有工作板,所述工作板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与工作板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支撑柱底部设置有调节槽,所述连接柱顶部延伸至调节槽内部,所述连接柱顶部与调节槽内腔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管与支撑柱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摩擦垫;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工作板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工作板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板与挤压机构之间设置有波纹管,所述伸缩杆和缓冲弹簧均设置在波纹管内。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工作块,所述工作块内部设置有挤压空腔,所述挤压空腔内部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底部设置有气缸。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空腔底部贯穿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内部套设有挤压杆,所述气缸输出端与挤压杆顶端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杆底部设置挤压块,所述挤压块包括连接端和挤压端,所述挤压端固定设置在挤压端顶部,所述挤压端底部设置有弧形槽。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端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挤压端由硅胶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底部均设置有加强杆,两个所述加强杆分别固定设置在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杆两端均套设有摩擦圈,所述摩擦圈由橡胶材料制成。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杆两端均设置有一组弧形档杆,每组所述弧形档杆数量均设置为两个,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弧形档杆两端分别与工作杆和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弧形档杆两端分别与工作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工作板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工作杆长度设置为60cm。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工作杆两端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均垂直设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设置有支撑机构,医护人员先将工作杆放置到病患胸前,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设置在病患的两侧,再抓住工作杆,左右移动,对挤压机构进行微调,使得挤压机构对准病患,然后用抓住工作杆两端,用力抵住工作杆,装置整体便安装完成,可以对病患进行心肺复苏了,由于两个支撑杆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通过四个底板,可以有效提高设备在工作时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与现有技术相比,优化了心肺复苏设备在进行工作时的步骤,提高了医护人员操作设备时的效率;2、通过设置缓冲机构,当挤压机构在进行心肺复苏工作时,工作杆和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会受到震动,支撑柱底部的连接弹簧受到挤压而压缩,而挤压机构顶部的缓冲机构中的缓冲弹簧也受到挤压而被压缩,伸缩杆则可以对防止工作板与挤压机构之间产生倾斜,从而可以最大程度上减轻挤压机构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从而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在操作时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柱与底板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中A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块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工作杆、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工作板、5支撑柱、6底板、7连接管、8连接柱、9调节槽、10连接弹簧、11摩擦垫、12伸缩杆、13缓冲弹簧、14波纹管、15工作块、16挤压空腔、17基板、18气缸、19穿孔、20挤压杆、21挤压块、221连接端、222挤压端、22弧形槽、23加强杆、24摩擦圈、25弧形档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与6所示的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工作杆1,所述工作杆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工作杆1中部设置有工作板4,所述工作板4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与工作板4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底部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顶部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内部设置有连接柱8,所述支撑柱5底部设置有调节槽9,所述连接柱8顶部延伸至调节槽9内部,所述连接柱8顶部与调节槽9内腔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0,所述连接管7与支撑柱5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底板6底部设置有摩擦垫11;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两端分别与工作板4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1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两端分别与工作板4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板4与挤压机构之间设置有波纹管14,所述伸缩杆12和缓冲弹簧13均设置在波纹管14内;所述工作板4截面形状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工作杆1长度设置为60cm;所述底板6截面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工作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杆(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工作杆(1)中部设置有工作板(4),所述工作板(4)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与工作板(4)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n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底部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顶部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内部设置有连接柱(8),所述支撑柱(5)底部设置有调节槽(9),所述连接柱(8)顶部延伸至调节槽(9)内部,所述连接柱(8)顶部与调节槽(9)内腔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0),所述连接管(7)与支撑柱(5)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底板(6)底部设置有摩擦垫(11);/n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两端分别与工作板(4)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1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两端分别与工作板(4)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板(4)与挤压机构之间设置有波纹管(14),所述伸缩杆(12)和缓冲弹簧(13)均设置在波纹管(14)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工作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杆(1)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两端底部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工作杆(1)中部设置有工作板(4),所述工作板(4)底部设置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与工作板(4)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底部设置有底板(6),所述底板(6)顶部设置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内部设置有连接柱(8),所述支撑柱(5)底部设置有调节槽(9),所述连接柱(8)顶部延伸至调节槽(9)内部,所述连接柱(8)顶部与调节槽(9)内腔顶部之间设置有连接弹簧(10),所述连接管(7)与支撑柱(5)之间形成有缝隙,所述底板(6)底部设置有摩擦垫(11);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多个伸缩杆(12),所述伸缩杆(12)两端分别与工作板(4)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相邻两个所述伸缩杆(12)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两端分别与工作板(4)底部和挤压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工作板(4)与挤压机构之间设置有波纹管(14),所述伸缩杆(12)和缓冲弹簧(13)均设置在波纹管(1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工作块(15),所述工作块(15)内部设置有挤压空腔(16),所述挤压空腔(16)内部设置有基板(17),所述基板(17)底部设置有气缸(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科医疗救援用心肺复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空腔(16)底部贯穿设置有穿孔(19),所述穿孔(19)内部套设有挤压杆(20),所述气缸(18)输出端与挤压杆(20)顶端固定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