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377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该融合器具有在温度20摄氏度以上的第一结构,以及在0至8摄氏度时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由所述第一结构在同一个方向下压缩而成,所述第二结构状态下温度升高到20摄氏度以上时可恢复为所述第一结构,且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外部轮廓均为多面体或曲面体形状结构。这种融合器从寰枢椎侧块关节的后方进行植入,植入时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操作简便,对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损伤小,并且复位效果好,可以显著改善手术疗效。

A fusion cage of atlantoaxial lateral m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
技术介绍
寰枢椎脱位是指由于先天发育畸形、创伤、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因素造成的寰椎与枢椎骨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和神经压迫的病理改变。寰枢椎脱位根据复位性,可以分为可复性脱位、难复性脱位和不可复性脱位,其中难复性脱位的治疗是难点,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经典治疗方式是采用前路的经口齿状突磨除,以及后来演变的经口齿状突周围韧带松解辅以后路的枕颈或寰枢椎固定,但是随着复位技术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单一后路手术即可以达到减压、复位、固定的效果,已成为目前的主流术式。寰枢椎侧块关节是寰枢椎之间的承重关节,在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发生过程中,寰枢椎侧块关节的结构变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随着对疾病认识程度的加深,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的焦点逐渐转移到寰枢椎侧块关节。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植入自体髂骨或融合器,可以起到承重作用保证寰枢椎侧块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可以实现垂直方向的复位,此外还可以配合其他器械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但是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寰椎侧块相较于枢椎侧块向前下滑脱,寰枢椎侧块关节呈前倾状态,现有的融合器要么无法很好地纠正关节前倾,要么所需操作空间大,操作复杂,对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损伤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应性更好的融合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这种融合器从寰枢椎侧块关节的后方进行植入,植入时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操作简便,对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损伤小,并且复位效果好,可以显著改善手术疗效。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具有在温度20摄氏度以上的第一结构,以及在0至8摄氏度时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由所述第一结构在同一个方向下压缩而成,所述第二结构状态下温度升高到20摄氏度以上时可恢复为所述第一结构,且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外部轮廓均为多面体或曲面体形状结构。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可以在两个不同温度下各自保持一种结构状态,而人的正常体温在37摄氏度左右,因此利用融合器的这种特性,可以将其在20摄氏度以上的状态作为自然状态,生产制造后,在相对低温状态下(0-8摄氏度)对其施加外力将其在同一个方向下(比如上下方向)压缩后保持,也即将其压扁,这样在手术过程中便可以以一个很小的体积植入寰枢椎侧块关节,因此,这种融合器可以从寰枢椎侧块关节的后方进行植入,植入时不需要很大的操作空间,也不需要撬开关节,操作简便,对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损伤小,并且复位效果好,可以显著改善手术疗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以下进一步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所述关节融合器为单一结构件,并且所述第一结构其内部结构为互相连通的蜂窝状或网状结构。进一步,所述关节融合器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其中镍的质量百分比为45%-60%。进一步,所述第一结构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上表面及下表面围成,其中,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相对,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相对,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相对,所述第二结构为沿所述第一结构的上下方向压缩后形成。进一步,所述前壁为向前凸起的弧面结构,经压缩后的第二结构中,该前壁仍保持向前凸起。进一步,所述上表面为向上凸起的圆弧面结构,经压缩后的第二结构中,所述上表面为平面结构,并且与所述下表面平行。进一步,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平行,并且所述下表面与所述左侧壁及所述右侧壁垂直,所述前壁的高度大于所述后壁的高度。进一步,所述关节融合器为单一结构件,并且所述第一结构为蜂窝状或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下,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蜂窝状结构或网状结构的孔隙相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一结构下,所述关节融合器还包括设于后壁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以前后方向为轴向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贯通的通孔。进一步,所述关节融合器的形状尺寸参数根据不同的骨骼形状尺寸要求预先设定,采用3D打印一体成型。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结合其进一步的改进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由镍钛合金制成。镍钛合金广泛应用于四肢骨折的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机械强度与医用钛合金接近,但弹性模量仅为医用钛合金的1/2,且蜂窝状或网状结构的多孔结构的设计使融合器的弹性模量进一步降低,更接近人体骨的弹性模量,具有更低的应力遮挡效应,为骨融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学环境。镍钛合金具有超弹性,植入后可产生持续的回复力,起到弹性固定的作用,增加融合器植入的即时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由于其可以在两种温度状态下形成不同结构形状记忆,因此可以利用其形状记忆效应在植入后随温度升高而复形,因此植入时体积较小,植入方便,无需撬拨寰枢椎侧块关节,对周围结构的破坏较小,最大限度地保留关节原有的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由镍钛合金制成,利用其形状记忆效应在植入后随温度升高而复形,利用复形过程中产生的回复力将寰枢椎侧块关节撑开,且复形后前壁高度高于后壁,使枢椎齿状突向前下方移位,同时完成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复位,以更简单的复位操作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对于寰枢椎侧块关节前倾角度较大的病例,融合器还可以作为支点配合钉棒系统使用,达到更大程度的复位。(4)本专利技术采用仿生设计理念,融合器植入后随温度的变化而复形为第一结构,由于在此结构下其上表面呈整体外凸的弧形曲面,与寰椎侧块下关节面形状相吻合,同时由于结构本身是蜂窝状或网状结构,其表面呈网格状凹凸不平,因此具有更加良好的支撑和稳定作用。另外,由于融合器内部由蜂窝状或网状结构填充,因此具有很多互相连通的孔隙,这些孔隙均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通,骨组织可以通过孔隙向融合器内部长入,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5)本专利技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采用3D打印制作,融合器长度、宽度、高度、上表面曲度、前壁与后壁夹角等外形参数及孔径、孔隙率等内部结构参数,均可根据患者寰枢椎侧块关节形态进行个性化定制,可达到最佳的复位、支撑和融合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一结构的立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一结构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一结构的从底部侧视角度的立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所述第二结构的立体外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网状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的网状单元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融合器具有在温度20摄氏度以上的第一结构,以及在0至8摄氏度时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由所述第一结构在同一个方向下压缩而成,所述第二结构状态下温度升高到20摄氏度以上时可恢复为所述第一结构;/n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外部轮廓均为多面体或曲面体形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融合器具有在温度20摄氏度以上的第一结构,以及在0至8摄氏度时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二结构由所述第一结构在同一个方向下压缩而成,所述第二结构状态下温度升高到20摄氏度以上时可恢复为所述第一结构;
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外部轮廓均为多面体或曲面体形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融合器为单一结构件,并且所述第一结构其内部结构为互相连通的蜂窝状或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融合器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其中镍的质量百分比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由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上表面及下表面围成,其中,所述前壁与所述后壁相对,所述左侧壁与所述右侧壁相对,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相对,所述第二结构为沿所述第一结构的上下方向压缩后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为向前凸起的弧面结构,经压缩后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新光郝世杰宗睿万明杜宝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