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37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17
一种整线组件,包含两个可拆离地相结合的主壳体,及两个可拆离地置于所述主壳体内的套管。每一个主壳体包括承接部、连接所述承接部的主壁部、连接所述主壁部的连接壁部,及连接所述连接壁部的端壁部,所述主壳体结合后,所述承接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轴向延伸的承接槽,所述主壳体彼此相配合围绕出主线槽及两个副线槽,所述连接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径向方向延伸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采用径向开设而可供所述套管置入,且所述容置槽同时也能供线穿过,因此能同时对应圆线及扁线,有效提升泛用性。

Whole wir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整线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整线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的整线组件。
技术介绍
参阅图1及图2,一般LC-H型的光纤连接器1可根据需求连接图1中的圆线11或图2中的扁线12两种不同类型的光纤缆线,参阅图3及图4,一般的光纤连接器1包含了用来供光纤缆线通过并对其进行限位的整线组件13,所述整线组件13一般是由两片相同或类似结构的板壳体131对合而成,但不同于单芯的圆线11,扁线12是采用三芯的设计,因此还需要使用如图4所示的两个套管14来容置扁线12两侧的芯线121,这使得用来对应扁线12的整线组件13须采用不同的设计,以能容置所述套管14及扁线12两侧的芯线121。因此需要特别使用两组不同的模具来分别生产对应圆线11及扁线12的整线组件13,且这两种整线组件13皆无法对应SC-H型的光纤连接器(图未示),因此这两种整线组件13的泛用性较低,且制程及模具无法整合,成本难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泛用性高而可适用于圆线及扁线的整线组件。本技术整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线组件包含两个可拆离地相结合的主壳体,及两个套管,每一个主壳体包括承接部、连接所述承接部的主壁部、连接所述主壁部的连接壁部,及连接所述连接壁部的端壁部,所述主壳体结合后,所述承接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轴向延伸的承接槽,所述主壳体彼此相配合围绕出沿轴向延伸且连通所述承接槽的主线槽,及两个沿径向位于所述主线槽相反两侧的副线槽,所述连接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径向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主线槽及所述副线槽的容置槽,所述端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连通所述容置槽且与所述主线槽同轴配置的主穿线槽,及两个连通所述容置槽且分别与所述副线槽同轴配置的副穿线槽,所述套管可拆离地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容置槽内,每一个套管围绕出同轴连通其中一个副线槽及相对应副穿线槽的通孔。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整线组件,其中每一个主壁部具有两个沿径向相间隔且朝向另一个主壳体的对合面,每一个主壳体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对合面上的第一结合部,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对合面上的第二结合部,当所述主壳体结合时,每一主壳体的所述第一结合部是分别与另一主壳体的所述第二结合部可拆离地结合。较佳地,前述整线组件,其中每一个主壁部具有两个沿径向相间隔且朝向另一个主壳体的对合面,每一个主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其中一个对合面上的第一结合部,及设置于另一个对合面上的第二结合部,当所述主壳体结合时,每一个主壳体的第一结合部是与另一主壳体的第二结合部可拆离地结合。较佳地,前述整线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结合部为凸设于相对应对合面上的卡榫,所述第二结合部为由相对应对合面凹陷形成的榫槽。较佳地,前述整线组件,其中当所述主壳体结合时,所述承接部还彼此相配合界定出两个彼此沿径向相间隔且连通所述承接槽的定位槽。较佳地,前述整线组件,其中每一个主壳体还包括由所述端壁部沿轴向向外延伸的延伸壁部,当所述主壳体组合时,所述延伸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连通所述主穿线槽及所述副穿线槽的出线槽。本技术的有益的效果在于:所述容置槽采用径向开设而可供所述套管置入,且所述容置槽同时也连通所述主线槽及所述主穿线槽,因此能同时对应圆线及扁线,有效提升泛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立体图,说明一个与圆线的光纤缆线搭配的习知光纤连接器;图2是立体图,说明一个与扁线的光纤缆线搭配的习知光纤连接器;图3是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图1中的整线组件;图4是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图2中的整线组件;图5是立体图,为本技术整线组件的第一实施例;图6是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图5的组件组合关系;图7是俯视剖面图,说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与扁线的光纤缆线相配合的态样;图8是俯视剖面图,说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与圆线的光纤缆线相配合的态样;图9是立体图,为本技术整线组件的第二实施例;图10是立体分解图,进一步说明图9的组件组合关系;图11是俯视剖面图,说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与圆线的光纤缆线相配合的态样;图12是立体图,说明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与SC-H型连接器相配合的态样;及图13是俯视剖面图,说明图12的整线组件与圆线的光纤缆线相配合的态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5及图6,本技术整线组件2的一个第一实施例,适用于组合于一个连接器3的末端。所述整线组件2包含两个可拆离地相结合的主壳体4,及两个置于所述主壳体4间的套管5。每一个主壳体4包括一个承接部41、一个连接于所述承接部41的主壁部42、一个连接所述主壁部42的连接壁部43、一个连接所述连接壁部43的端壁部44、两个凸设于所述主壁部42上的第一结合部45,及两个凹陷形成于所述主壁部42上的第二结合部46。所述主壁部42具有两个沿径向相间隔且朝向另一个主壳体4的对合面420。所述第一结合部45是分别凸设于所述对合面420上且彼此呈对角线分布,所述第二结合部46是分别凹陷形成于所述对合面420上,且与所述第一结合部45交错设置。当组合所述主壳体4时,每一个主壳体4的每一个第一结合部45会卡制于另一个主壳体4的相对应第二结合部46内,每一个第二结合部46会被另一个主壳体4的相对应第一结合部45卡制,使得每一个主壳体4的每一个对合面420贴触另一个主壳体4的相对应对合面420。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合部45为卡榫,而所述第二结合部46为榫槽,但当然也可以视需求而为其它结合机构,例如扣件或其它种类的卡榫,不应以此为限。参阅图5、图6,及图7,当所述主壳体4组合后,所述承接部41彼此相配合界定出一个沿轴向延伸且供所述连接器3部分置入的承接槽411,及两个沿径向相间隔且连通所述承接槽411并用于嵌入所述连接器3的两个凸缘31的定位槽412,所述主壁部42彼此相配合围绕出一个沿轴向延伸且连通所述承接槽411的主线槽421,及两个沿径向位于所述主线槽421相反两侧的副线槽422,所述连接壁部43彼此远离而相配合界定出一个沿径向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主线槽421及所述副线槽422的容置槽431,所述端壁部44彼此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连通所述容置槽431且与所述主线槽421同轴配置的主穿线槽441,及两个连通所述容置槽431且分别与所述副线槽422同轴配置的副穿线槽442。所述套管5是置于所述容置槽431中,且每一个套管5围绕出一个同轴连通其中一个副线槽422及相对应副穿线槽442的通孔5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是将所述主壳体4相互结合并卡制于所述连接器3的末端,当配合的光纤缆线61如图7所示地为扁线时,是将主要的光纤主线611由所述连接器3沿所述整线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序通过所述承接槽411、所述主线槽421、所述套管5间(所述容置槽431)及所述主穿线槽441后穿出,而所述光纤缆线61的其它两个光纤支线612则分别由所述副线槽422中,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整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线组件包含两个可拆离地相结合的主壳体,及两个套管,每一个主壳体包括承接部、连接所述承接部的主壁部、连接所述主壁部的连接壁部,及连接所述连接壁部的端壁部,所述主壳体结合后,所述承接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轴向延伸的承接槽,所述主壳体彼此相配合围绕出沿轴向延伸且连通所述承接槽的主线槽,及两个沿径向位于所述主线槽相反两侧的副线槽,所述连接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径向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主线槽及所述副线槽的容置槽,所述端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连通所述容置槽且与所述主线槽同轴配置的主穿线槽,及两个连通所述容置槽且分别与所述副线槽同轴配置的副穿线槽,所述套管可拆离地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容置槽内,每一个套管围绕出同轴连通其中一个副线槽及相对应副穿线槽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线组件包含两个可拆离地相结合的主壳体,及两个套管,每一个主壳体包括承接部、连接所述承接部的主壁部、连接所述主壁部的连接壁部,及连接所述连接壁部的端壁部,所述主壳体结合后,所述承接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轴向延伸的承接槽,所述主壳体彼此相配合围绕出沿轴向延伸且连通所述承接槽的主线槽,及两个沿径向位于所述主线槽相反两侧的副线槽,所述连接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沿径向方向延伸,且连通所述主线槽及所述副线槽的容置槽,所述端壁部彼此相配合界定出连通所述容置槽且与所述主线槽同轴配置的主穿线槽,及两个连通所述容置槽且分别与所述副线槽同轴配置的副穿线槽,所述套管可拆离地置于所述主壳体的容置槽内,每一个套管围绕出同轴连通其中一个副线槽及相对应副穿线槽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线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主壁部具有两个沿径向相间隔且朝向另一个主壳体的对合面,每一个主壳体还包括多个设置于所述对合面上的第一结合部,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对合面上的第二结合部,当所述主壳体结合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源许淑惠郭文基
申请(专利权)人:建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