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341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负载被使用时,能根据正母线Vin+和负母线Vin‑之间的电压U及操作者想要的耗散功率P1换算出所需加载的负载阻值RL1,然后自动控制大功率负载组中的电阻加载情况,再根据所述电阻加载情况及所述负载阻值RL1,自动控制BUCK电路的输出电流,以使得电阻R2实现相应的功率耗散,最后根据所述电阻加载情况及所述负载阻值RL1,自动控制BUCK电路的输出电流,以使得电阻R2实现相应的功率耗散。由于BUCK电路的输出电流可呈线性连贯地变化,故电阻R2的耗散功率在范围内无级可调,如此,通过大功率负载组和无级可调单元的相互配合,即可使负载能提供大范围内的连贯的耗散功率,从而适用于多种多样的负载测试。

High power stepless adjustable l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载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
技术介绍
发电机等电源在生产阶段需用负载箱进行带载测试,以检测电源的带载输出能力。现有技术中,负载箱由众多不同阻值的大功率电阻构成,使用时操作者根据被检测电源输出端的实际电压及操作者想要测试的耗散功率(反映电源带载能力的重要指标),换算出所需的负载阻值,然后将各个大功率电阻进行串并联设置,以使负载箱搭配出相应阻值。为了使负载箱能搭配出越多阻值,负载箱内就需设置越多不同阻值的大功率电阻,导致现有技术中的负载箱体积庞大,而且这种通过搭配产生相应阻值的方式总会存在阻值空隙,不能无级可调(即调节方式不是跳跃式的,是在一个范围内任意相对平滑的调节)。申请内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负载的硬件结构,待软件人员对其中控制器进行编程后,该负载可实现无级可调。本申请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一种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包括正母线Vin+、负母线Vin-、大功率负载组、无级可调单元和控制器,大功率负载组和无级可调单元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其特征是,包括正母线Vin+、负母线Vin-、大功率负载组、无级可调单元和控制器,大功率负载组和无级可调单元的这两者的输入端共接后跨接于正母线Vin+和负母线Vin-之间,/n所述大功率负载组设有多个相互并联的作为大功率负载组输入端的大功率电阻,各个大功率电阻的阻值互不相同,每个大功率电阻所在的并联支路上均串联有电控开关,各个电控开关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相接,/n无级可调单元包括降压电路、驱动电路和电阻R2,降压电路的输入端即无级可调单元的输入端,电阻R2并联降压电路输出端,所述控制器经驱动电路连接至降压电路的受控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其特征是,包括正母线Vin+、负母线Vin-、大功率负载组、无级可调单元和控制器,大功率负载组和无级可调单元的这两者的输入端共接后跨接于正母线Vin+和负母线Vin-之间,
所述大功率负载组设有多个相互并联的作为大功率负载组输入端的大功率电阻,各个大功率电阻的阻值互不相同,每个大功率电阻所在的并联支路上均串联有电控开关,各个电控开关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相接,
无级可调单元包括降压电路、驱动电路和电阻R2,降压电路的输入端即无级可调单元的输入端,电阻R2并联降压电路输出端,所述控制器经驱动电路连接至降压电路的受控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其特征是,所述降压电路具体是BUCK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其特征是,驱动电路具体为比较器,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BUCK电路中的开关管Q1的B极,其负向输入端接有基准电压VA,所述控制器具有DA端口,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与该DA端口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功率无级可调负载,其特征是,驱动电路还设有NPN管Q2、PNP管Q3、电阻R6、电阻R7、电阻R8、高压线V+和低压线V-,NPN管Q2、电阻R6、电阻R7、PNP管Q3相互串联,其中高压线V+依次经NPN管Q2的C极、NPN管Q2的E极、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赫单文敏吴彬孟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