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32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包括上下设置的针板和尾针板以及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双头针,所述针板和尾针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供所述双头针穿过的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双头针包括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针套以及套装于针套上端的探针,所述针板上端在对应第一针孔的位置处设有直径大于第一针孔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防止针套过度磨损,并降低了针套和针板报废的问题,从而降低测试成本,还提高了测试性能。

Fixed structure of combined double headed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产品测试设备在与产品进行电信号连接时都会使用到探针,而探针是固定在针板模组上面的,现有的固定结构,在探针固定的过程,一是容易出现针套磨损造成探针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二是容易出现针尾偏差错位,造成针套和尾针板报废的情况;三是尾针板不能控制探针的下陷距离,经常出现下陷过量等不良现象,造成检测时的测试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可防止针套过度磨损,并降低了针套和针板报废的问题,从而降低测试成本,还提高了测试性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包括上下设置的针板和尾针板以及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双头针,所述针板和尾针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供所述双头针穿过的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双头针包括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针套以及套装于针套上端的探针,所述针板上端在对应第一针孔的位置处设有直径大于第一针孔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针套上端设有向外径向凸起的针节,所述针节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针节的上下端均为弧状。进一步的,所述针套包括上端的本体以及下端的针头,所述针头的直径小于本体的直径,使所述本体与针头的连接处形成一限位部;所述探针的下端套装于所述本体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针孔的下端为直径小于所述本体直径且大于所述针头直径的限位孔,使所述第二针孔与限位孔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与所述限位部配合的止挡台阶。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针孔的上端开口两侧均设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斜面。进一步的,所述尾针板上设有多个向上垂直凸起的定位杆,所述针板上设有供所述定位杆穿过的过孔。进一步的,所述针板和尾针板之间设有垫块,所述垫块的中间为上下贯穿的开孔,所述针套和定位杆均穿过所述开孔;所述针板和尾针板分别通过螺丝与所述垫块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尾针板与垫块之间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侧面板,所述侧面板上设有供螺丝穿过的螺丝扩孔。进一步的,所述尾针板与垫块之间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挡板,且所述挡板与侧面板通过螺丝固定。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针孔的上端设置直径大于其的凹槽,这样在将针套插入针板中时,使针套在下落过程中在凹槽处不发生摩擦,从而有效的减少了针板与针套之间的滑动摩擦行程,可有效防止针套过度磨损,避免针套因磨损造成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在尾针板处的第二针孔上端设置倒角斜面,从而扩大了第二针孔的开口,这样在将针套下插入尾针板时,针套的下端可顺着倒角斜面进入第二针孔中,防止尾针偏位而不能进入第二针孔,解决针尾偏差错位造成针套和尾针板报废的问题,从而降低测试成本;在第二针孔的下端设有限位孔,该限位孔与针套配合能限制并控制针套的下陷距离,从而避免针套下陷过量,提高测试时的测试性能;还在尾针板上设置有与针板配合的定位杆,保证针板与尾针板上的针孔的同心度,使针套能够顺利的下落组装于两者中。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中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中第一针孔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第二针孔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中双头针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中双头针的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中针套插入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的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包括上下设置的针板1和尾针板2以及上下贯穿设于针板1和尾针板2中的双头针3,针板1和尾针板2上分别设有若干个供双头针3穿过的第一针孔11和第二针孔21,且第一针孔11和第二针孔21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双头针3包括上下贯穿设于针板1和尾针板2中的针套31以及套装于针套31上端的探针32,针板1上端在对应第一针孔31的位置处设有直径大于第一针孔11的凹槽12,从而使第一针孔11形成沉孔结构,在将针套从上往下插入针板和尾针板中时,因凹槽的存在,针套不与凹槽处的孔壁接触,使针套在下落过程中在凹槽处不发生摩擦,从而有效的减少了针板与针套之间的滑动摩擦行程,可有效防止针套过度磨损,避免针套因磨损造成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具体的,针套31上端设有向外径向凸起的针节311,针节31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凹槽12的直径,且针节311的直径大于第一针孔的直径,这样在针节向下穿过凹槽并插入第一针孔后,利用针节与孔壁的过盈配合减慢针套的下落并形成一定的固定力;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针节311的上下外侧端均设计为弧状,便于针节插入第一针孔中或拆卸时便于将针套拉出。具体的,针套31包括上端的本体301以及下端的针头302,探针32的下端套装于本体301内,针头302的直径小于本体301的直径,使本体301与针头302的连接处形成一限制针套沉降的限位部312;第二针孔21的下端为直径小于本体301直径且大于针头302直径的限位孔211,使第二针孔21与限位孔211之间的连接处形成一与限位部312配合的止挡台阶212,从而通过限位部312和止挡台阶212的平面接触配合,能有效限制并控制针套的下陷距离,从而避免针套下陷过量,提高测试时的测试性能。在第二针孔21的上端开口处设有向外倾斜的倒角斜面213,使第二针孔形成沉孔结构,从而扩大了第二针孔的开口,这样在将针套下插入尾针板时,针套的下端可顺着倒角斜面进入第二针孔中,防止尾针偏位而不能进入第二针孔,解决针尾偏差错位造成针套和尾针板报废的问题,从而降低测试成本。具体的,在尾针板2上设有四个呈四角分布并向上垂直延伸凸起的定位杆4(即销钉),针板1上设有供定位杆4穿过的过孔13,确保针板与尾针板上的第一针孔与第二针孔的同心度,使针套能够顺利的下落组装于两者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针板1和尾针板2之间设有垫块5,垫块5的中间为上下贯穿的开孔51,针套31和定位杆4均穿过开孔51,垫块5的作用为使针板与尾针板之间的距离满足双头针的安装需要,降低针板和尾针板的厚度,且通过开孔51减少针套31与针板和尾针板之间的摩擦行程;针板1和尾针板2分别通过上下交错的螺丝与垫块5固定。具体的,尾针板2与垫块5之间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侧面板6,侧面板6上设有供螺丝穿过的螺丝扩孔61,用于进一步扩大针板与尾针板之间的距离;在尾针板2与垫块5之间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挡板7,且挡板7与侧面板6通过螺丝固定,挡板用于遮挡住针板与尾针板之间的空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针板和尾针板以及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双头针,所述针板和尾针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供所述双头针穿过的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双头针包括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针套以及套装于针套上端的探针,所述针板上端在对应第一针孔的位置处设有直径大于第一针孔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设置的针板和尾针板以及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双头针,所述针板和尾针板上分别设有多个供所述双头针穿过的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且所述第一针孔和第二针孔呈上下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双头针包括上下贯穿设于针板和尾针板中的针套以及套装于针套上端的探针,所述针板上端在对应第一针孔的位置处设有直径大于第一针孔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上端设有向外径向凸起的针节,所述针节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凹槽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节的上下端均为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包括上端的本体以及下端的针头,所述针头的直径小于本体的直径,使所述本体与针头的连接处形成一限位部;所述探针的下端套装于所述本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双头针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针孔的下端为直径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锦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迅科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