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的外壳以及包含该外壳的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08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器的外壳以及包含该外壳的冷却器,该外壳用于围成该冷却器的工作内腔,且该外壳由多块板材焊接而成;其中,该外壳具有进口和出口,该进口和该出口分别用于供被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该工作内腔。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为焊接式外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铸造式外壳,可省去开发模具的过程,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另外,焊接式外壳的结构形式可不依赖于模具限定的固定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进行调整,因而可提高外壳结构的灵活性,从而也提高冷却器结构的灵活性。

The shell of a cooler and the cooler containing th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的外壳以及包含该外壳的冷却器
本技术涉及冷却
,尤其涉及一种冷却器的外壳以及包含该外壳的冷却器。
技术介绍
冷却器为冶金、能源、交通、食品、民用等领域常用的换热设备。以列管式冷却器为例,列管式冷却器又称管壳式冷却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的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冷却器。这种冷却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在冷却
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冷却器的外壳多采用铸造工艺制造,费用高昂、制造周期长且结构形式不易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降低冷却器外壳的制造费用以及制造周期,以及提高冷却器外壳结构的灵活性。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冷却器的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围成所述冷却器的工作内腔,且所述外壳由多块板材焊接而成;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用于供被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所述工作内腔。可选地,所述冷却器为列管式冷却器,所述工作内腔中设有冷却芯体,所述冷却芯体与外界连通,以使冷却介质流入至所述冷却芯体中。可选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或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被冷却介质从所述进口导向所述冷却芯体,所述第二导流板用于将被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芯体导向所述出口。可选地,多块所述板材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板材,两块所述第一板材均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外凸出的凸板,两块所述凸板的顶点均设置有开口,以分别形成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可选地,所述第一板材由多块子板材焊接而成,多块所述子板材环绕所述开口的轴线设置。可选地,所述子板材的数量为四块,其中两块为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另外两块为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子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一板材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板材在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其中,所述第二子板为曲面板,所述第二子板的用于形成所述开口的侧边所在的平面为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可选地,所述开口为圆形,所述开口处设置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圆形法兰,所述圆形法兰用于与被冷却介质的输送管道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二子板与所述第一子板相邻的部分为向所述第一子板平滑过渡的曲面。可选地,所述外壳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用于安装所述冷却芯体的两个端部。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外壳的纵轴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多块所述板材形成环绕所述纵轴线的周向侧壁,所述周向侧壁的两端分别形成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或第二开口处设置有连接端座,所述连接端座用于与所述冷却芯体的所述端部相连。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进口的中心点和所述出口的中心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第二方向的夹角为45°~9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冷却器,包括上述任一种外壳。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为焊接式外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铸造式外壳,可省去开发模具的过程,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另外,焊接式外壳的结构形式可不依赖于模具限定的固定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进行调整,因而可提高外壳结构的灵活性,从而也提高冷却器结构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的轴测视图;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的正视图;图1c为图1b的局部视图;图2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外壳的轴测视图;图2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器外壳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技术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技术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技术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参考图1a~图2b,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器100,冷却器100具有外壳1,外壳1用于围成冷却器100的工作内腔O,被冷却介质在流经工作内腔100时,可被冷却器100冷却。本技术对冷却器的类型不作限定,冷却器可以是间壁式冷却器、喷淋式冷却器、夹套式冷却器和蛇管式冷却器等。本实施例中,外壳1由多块板材焊接而成,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1为焊接式外壳。具体地,外壳1具有进口13a和出口13b,被冷却介质通过进口13a从外界进入工作内腔O,经冷却芯体2的冷却之后,再通过出口13b从工作内腔O中流出。本实施例中,被冷却介质为压缩空气,但本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被冷却介质可以为高温液体等。本实施例提供的外壳1为焊接式外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铸造式外壳,可省去开发模具的过程,因此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另外,焊接式外壳的结构形式可不依赖于模具限定的固定形式,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进行调整,因而可提高外壳结构的灵活性,从而也提高列管式冷却器结构的灵活性。参考图1a~图1c,本实施例中,冷却器100为列管式冷却器,列管式冷却器包括冷却芯体2,冷却芯体2设置在外壳1围成的工作内腔O中。进一步地,冷却芯体2与外界连通,以使冷却介质流入至冷却芯体2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水,冷却芯体2的一端设置有进/出水端盖21,进/出水端盖21上连接有进水管31和出水管32;冷却芯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回程端盖22,回程端盖22附近设置有疏水板23。冷却水从进水管31流入到冷却芯体2的去程管束24a中,然后继续沿管程流动至回程端盖22,接着在疏水板23的作用下迫流至回程管束24b,最后从出水管32流出。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1c,疏水板23与外壳1/回程端盖2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5,以避免冷却水泄漏到外界;进一步地,疏水板23上设置有通孔231a,冷却芯体2的管束插设在通孔231a中,以使得去程管束24a中的冷却水可流动至疏水板23与回程端盖22之间的空腔M中,再从该空腔M流回至回程管束24b中。本技术中,冷却介质不限于冷却水,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可以为酒精、机械油等。参考图2b,外壳1内还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11和/或第二导流板12。第一导流板11的延伸方向为进口13a朝向冷却芯体2的方向,用于将被冷却介质从进口13a导向冷却芯体2;第二导流板12的延伸方向为出口13b朝向冷却芯体2的方向,用于将被冷却介质从冷却芯体2导向出口13b。本实施例中,外壳1中可仅设置第一导流板11,也可仅设置第二导流板12,还可以两者都设置。本实施例的外壳1为焊接式外壳,不存在脱模工序对外壳1结构产生的局限性,专利技术人利用焊接式外壳的该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用于围成所述冷却器的工作内腔,且所述外壳由多块板材焊接而成;/n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用于供被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所述工作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用于围成所述冷却器的工作内腔,且所述外壳由多块板材焊接而成;
其中,所述外壳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用于供被冷却介质流入和流出所述工作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器为列管式冷却器,所述工作内腔中设有冷却芯体,所述冷却芯体与外界连通,以使冷却介质流入至所述冷却芯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或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用于将被冷却介质从所述进口导向所述冷却芯体,所述第二导流板用于将被冷却介质从所述冷却芯体导向所述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多块所述板材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块第一板材,两块所述第一板材均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外凸出的凸板,两块所述凸板的顶点均设置有开口,以分别形成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材由多块子板材焊接而成,多块所述子板材环绕所述开口的轴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板材的数量为四块,其中两块为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板,另外两块为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子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第一板材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板材在所述第三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东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