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姗姗专利>正文

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91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具体涉及软管技术领域,包括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划伤层,所述抗划伤层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抗划伤层的外部包裹有防护组件,所述软管本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加强组件及支撑组件,其中两个编织层改善了以往的单线编织方式,二者均是由两组软管纤维线交叉编织而成,极大的提高了软管本体的防爆裂能力,保证了自身的防护能力,配合支撑组件的使用,能够分散软管本体所承受的压力,有效的增加了其抗压能力,大大的提升了其耐用性和抗扭曲性能。

A kind of explosion-proof reinforced hose with three rubber and two wire and two wire brai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
本技术涉及软管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
技术介绍
软管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部件,软管主要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规格从3mm到150mm,小口径软管(内径3mm-25mm)主要用于精密光学尺之传感线路保护、工业传感器线路保护,用途主要分为:穿线软管、排水软管、通风软管、花洒软管、线束管,按材质主要分为: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波纹软管、橡胶软管、塑料软管,一般。但是一般的三胶两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都是单线制成的,防护能力较差,抗压能力较低,且其耐用性以及抗扭曲性能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通过设置了加强组件及支撑组件,其中两个编织层改善了以往的单线编织方式,二者均是由两组软管纤维线交叉编织而成,极大的提高了软管本体的防爆裂能力,保证了自身的防护能力,配合支撑组件的使用,能够分散软管本体所承受的压力,有效的增加了其抗压能力,大大的提升了其耐用性和抗扭曲性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包括软管本体,所述软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划伤层,所述抗划伤层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抗划伤层的外部包裹有防护组件,所述软管本体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加强组件,所述加强组件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有第一编织层,所述第一编织层内表面设置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内侧设置有第二编织层,所述第二编织层内部安装有内衬垫;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有胶柱,所述胶柱外部一体化成型有四组支撑垫,所述支撑垫一端固设有垫板。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划伤层由抗划性剂制成,且抗划伤层的厚度为2毫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有胶管,所述胶管上沿水平方向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胶管的外表面粘接有防护垫,且胶管的内部粘接有玻璃棉。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管由酚醛树脂制成,且胶管的厚度为5毫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编织层和第二编织层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玻璃纤维层的厚度为3毫米。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编织层与第二编织层均是由两组软管纤维线交叉编织而成。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加强组件及支撑组件,其中两个编织层改善了以往的单线编织方式,二者均是由两组软管纤维线交叉编织而成,极大的提高了软管本体的防爆裂能力,保证了自身的防护能力,配合支撑组件的使用,能够分散软管本体所承受的压力,有效的增加了其抗压能力,大大的提升了其耐用性和抗扭曲性能;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防护组件,当软管本体出现弯折的时候,将胶管滑动到弯折点,这样就会给软管本体一个保护作用,有效的避免了软管本体因弯折时间过长导致老化损坏的现象,提供了较高的保护作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抗划伤层和刻度线,其中抗划伤层能够对软管本体表面进行保护,有效的保证了其表面美观度,提供了良好的防护作用,并且人们通过观看刻度线,来确定软管本体的长度,以此满足于人们的使用需求,极大的方便了人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加强组件和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软管本体、2抗划伤层、3刻度线、4防护组件、5加强组件、6支撑组件、7胶管、8玻璃棉、9防护垫、10凹槽、11第一编织层、12玻璃纤维层、13第二编织层、14内衬垫、15胶柱、16支撑垫、17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附图2、附图4和附图5所示的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所述软管本体1的外部包裹有防护组件4,所述软管本体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加强组件5,所述加强组件5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组件6;所述加强组件5包括有第一编织层11,所述第一编织层11内表面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2,所述玻璃纤维层12内侧设置有第二编织层13,所述第二编织层13内部安装有内衬垫14;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有胶柱15,所述胶柱15外部一体化成型有四组支撑垫16,所述支撑垫16一端固设有垫板17;所述第一编织层11和第二编织层13的厚度为2毫米,所述玻璃纤维层12的厚度为3毫米;所述第一编织层11与第二编织层13均是由两组软管纤维线交叉编织而成。实施方式具体为:在软管本体1的内壁上固定了加强组件5,加强组件5由第一编织层11、玻璃纤维层12、第二编织层13以及内衬垫14结合而成,其中第一编织层11与第二编织层13改善了以往的编织方式,二者均是由两组软管纤维线交叉编织而成,极大的提高了软管本体1的防爆裂能力,保证了自身的防护能力,并且在软管本体1内部安装了一个支撑组件6,胶柱15外部一体化成型有四组支撑垫16,支撑垫16一端的垫板17抵在软管本体1内壁上,能够分散软管本体1所承受的压力,有效的增加了其抗压能力,大大的提升了其耐用性和抗扭曲性能。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还包括有防护组件4,所述防护组件4置于软管本体1外部,所述防护组件4包括有胶管7,所述胶管7上沿水平方向上开设有凹槽10,所述胶管7的外表面粘接有防护垫9,且胶管7的内部粘接有玻璃棉8;所述胶管7由酚醛树脂制成,且胶管7的厚度为5毫米。实施方式具体为:人们将手搭在胶管7上的凹槽10位置处,将其向两边拨开,卡在软管本体1上,胶管7上的玻璃棉8则是紧紧的贴合在软管本体1上,当软管本体1出现弯折的时候,将胶管7滑动到弯折点,这样就会给软管本体1一个保护作用,有效的避免了软管本体1因弯折时间过长导致老化损坏的现象,提供了较高的保护作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还包括有抗划伤层2,所述抗划伤层2置于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所述抗划伤层2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3;所述抗划伤层2由抗划性剂制成,且抗划伤层2的厚度为2毫米。实施方式具体为:在软管本体1的外部涂抹有抗划伤层2,并且厚度设置为1至3毫米,能够对软管本体1表面进行保护,有效的保证了其表面美观度,提供了良好的防护作用,并且人们通过观看刻度线3,来确定软管本体1的长度,以此满足于人们的使用需求,极大的方便了人们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划伤层(2),所述抗划伤层(2)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3),所述抗划伤层(2)的外部包裹有防护组件(4),所述软管本体(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加强组件(5),所述加强组件(5)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组件(6);/n所述加强组件(5)包括有第一编织层(11),所述第一编织层(11)内表面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2),所述玻璃纤维层(12)内侧设置有第二编织层(13),所述第二编织层(13)内部安装有内衬垫(14);/n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有胶柱(15),所述胶柱(15)外部一体化成型有四组支撑垫(16),所述支撑垫(16)一端固设有垫板(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包括软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抗划伤层(2),所述抗划伤层(2)的外部设置有刻度线(3),所述抗划伤层(2)的外部包裹有防护组件(4),所述软管本体(1)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加强组件(5),所述加强组件(5)的内部安装有支撑组件(6);
所述加强组件(5)包括有第一编织层(11),所述第一编织层(11)内表面设置有玻璃纤维层(12),所述玻璃纤维层(12)内侧设置有第二编织层(13),所述第二编织层(13)内部安装有内衬垫(14);
所述支撑组件(6)包括有胶柱(15),所述胶柱(15)外部一体化成型有四组支撑垫(16),所述支撑垫(16)一端固设有垫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胶两线双线编织防爆增强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划伤层(2)由抗划性剂制成,且抗划伤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陈姗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