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83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包括轴向的进气室、压缩单元、机壳以及底座,进气室位于机壳前侧,压缩单元位于机壳内,机壳位于底座上,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机还包括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位于机壳尾部,与机壳的筒体垂直且排气管的中心轴线呈水平,进入进气室的流体经压缩单元后从排气系统水平侧向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大型压缩机水平侧向排气设计,使机组在单层即可完成布局。同时采用轴向进气,可减少入口压力损失,提升整机效率。

A structure of axial compressor with axial intake and horizontal lateral exha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轴流压缩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同类的离心及轴流压缩机产品中,一般采用径向进气径向排气设计或轴向进气径向排气设计,使得机组系统必须放置在二层平台上,以便进行管路系统的布置。从而引起土建费用高。现有个别小型压缩机采用了侧向排气结构,均将排气筒布置于中分面法兰一侧,或者采用无剖分整体式外机壳结构。当压缩机大型化后,上述方案将会引起压缩机机壳结构尺寸及重量过大,以及整体式外机壳无法实现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该结构可使压缩机布置在单层平台,能用于大型化压缩机,解决现有径向排气压缩机结构过于庞大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包括轴向的进气室、压缩单元、机壳以及底座,进气室位于机壳前侧,压缩单元位于机壳内,机壳位于底座上,该压缩机还包括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管位于机壳尾部,与机壳的筒体垂直且排气管的中心轴线呈水平,进入进气室的流体经压缩单元后从排气系统水平侧向排出。本结构还包括滑销系统,所述滑销系统包括机壳上设置的六个支撑平台,四个用于连接滑动支撑,两个用于连接固定支撑,滑动支撑设置在机壳进口侧及中部,固定支撑设置在机壳尾部;滑销系统还包括机壳中部设置的三个滑动导向键、底座上设置的与滑动导向键配合的三个键座;滑销系统还包括底座上设置的滑动支座和固定支座,滑动支座用于安装滑动支撑,固定支座用于安装固定支撑。进一步的,压缩单元包括由转子、叶片承缸和扩压器组成的压缩段,转子位于叶片承缸内,扩压器与机壳设计为一体,位于叶片承缸尾部。优选的,排气系统还包括环形加强梁,设置在排气管穿过中分面法兰处,环形加强梁分为上下两半,分别与机壳的中分面法兰及排气管进行焊接。优选的,进气室采用悬臂设计,通过其端面法兰止口与机壳进口端面定位,并通过整圈的螺钉进行紧固。可选的,所述机壳采用水平剖分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实现了大型压缩机水平侧向排气设计,使机组在单层即可完成布局。同时采用轴向进气,可减少入口压力损失,提升整机效率。2、本技术的结构,适用于大型压缩机结构,突破了现有侧向排气结构的局限性。3、本使用新型可使压缩机布置在单层平台,大幅降低土建成本,同时方便了检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压缩机剖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压缩机向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缩机底座示意图。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1—进气室,2—机壳,3—底座,4—排气管,5—滑动支撑平台,6—滑动支撑,7—固定支撑平台,8—固定支撑,9—滑动导向键,10—键座,11—滑动支座,12—固定支座,13—转子,14—叶片承缸,15—扩压器,16—环形加强梁,17—中分面法兰。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3所示,图1示意了压缩机整体的布局结构,图2示意了排气管与机壳的相对空间关系,图3示意了压缩机滑动键与键座的配合关系、压缩机支座的布置。本实施例给出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的轴流压缩机结构,包括具有轴向进气结构的进气室1、具有由转子13和叶片承缸14组成的压缩段以及机壳2,为实现水平侧向排气结构,机壳2优选设计成具有水平侧向排气结构的布置型式。进气室1供流体轴向流入,压缩段压缩从进气室1输送来的流体,机壳2呈中空圆柱形状,用以承载压缩机内部的所有构件重量。通过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8将重量传递至底座3。流体经叶片承缸14和转子13压缩后,再经过与机壳2设计为一体的扩压器15扩压后进入排气管4。优选的,水平侧向排气机壳结构要具有一定支撑,为实现支撑,可选的,机壳2上焊接有6个支撑平台,四个为滑动支撑平台5,位于机壳2进口侧及中部的中分面处,允许自由滑动,两个为固定支撑平台7,位于机壳2尾部,6个支撑平台分别由滑动支撑6及固定支撑8予以支撑,从而确保压缩机在中部具有稳定的支撑。机壳2下部为滑动导向键9,底座3上设置有与滑动导向键9配合的三个键座10,引导机壳2沿着既定方向(径向及轴线)热涨,并可承载由于水平侧向排气方式引起的气流反力。底座3上设置有滑动支座11和固定支座12,滑动支座11用于安装滑动支撑6,用于支撑机壳2,固定支座12用于安装固定支撑8,用以支撑机壳2,同时成为压缩机的轴向固定点。这部分共同形成滑销系统。其中:滑动支撑6用以支撑压缩机,并可滑动,以适应热位移,固定支撑8用以支撑压缩机,并在轴线方向上作为固定点,底座3用以支撑压缩机。通过水平侧向排气机壳结构及采用的6点支撑,在一个水平剖分壳体中实现了排气管中心线通过压缩机水平剖分面的设计,采用新的滑销系统布置提升了压缩机抵抗横向外力的能力。从而使得大型轴流压缩机单层布局成为可能,适应了单层工艺系统布局要求,节约了基础建设费用。压缩单元包括由转子13、叶片承缸14和扩压器15组成的压缩段,转子13位于叶片承缸14内,扩压器15与机壳2设计为一体,位于叶片承缸14尾部。排气系统还包括环形加强梁16,设置在排气管4穿过中分面法兰17处,环形加强梁16分为上下两半,分别与机壳2的中分面法兰17及排气管4进行焊接,中分面法兰17在现有压缩机上很常见,布置位置也不用发生变化。进气室1采用悬臂设计,通过端面法兰止口与机壳2进口端面定位,并通过整圈的螺钉进行紧固,其重量由设置在机壳2进口侧的滑动支撑6进行承载。机壳2采用水平剖分结构,排气管4在机壳2尾部,其与机壳2筒体垂直且中心轴线位于水平面上,即排气管4中心穿过中分面法兰17形成水平侧向排气结构。本技术结构的原理是:进气室1采用轴向进气布置结构,使得气流可沿着轴线流入由转子13和叶片承缸14组成的压缩段,相比径向进气结构,可减少气流压力损失。转子13和叶片承缸14将进气室1的来流进行压缩,并送至与机壳2为一体的扩压器15中,进行减速扩压。机壳2采用水平侧向排气结构,在排气管4侧,中分面法兰17被断开,机壳2刚性降低,通过在机壳2排气管4穿过中分面法兰17处设置环形加强梁16,并在中部采用滑动支撑6。本使用新型实现了大型压缩机水平侧向排气设计,压缩机、驱动电机、进出口管路系统可布置在单层平台上,使机组在单层即可完成布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包括轴向的进气室(1)、压缩单元、机壳(2)以及底座(3),进气室(1)位于机壳(2)前侧,压缩单元位于机壳(2)内,机壳(2)位于底座(3)上,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机还包括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4),排气管(4)位于机壳(2)尾部,与机壳(2)的筒体垂直且排气管(4)的中心轴线呈水平,进入进气室(1)的流体经压缩单元后从排气管(4)水平侧向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包括轴向的进气室(1)、压缩单元、机壳(2)以及底座(3),进气室(1)位于机壳(2)前侧,压缩单元位于机壳(2)内,机壳(2)位于底座(3)上,其特征在于,该压缩机还包括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4),排气管(4)位于机壳(2)尾部,与机壳(2)的筒体垂直且排气管(4)的中心轴线呈水平,进入进气室(1)的流体经压缩单元后从排气管(4)水平侧向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轴向进气、水平侧向排气轴流压缩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还包括滑销系统,所述滑销系统包括机壳(2)上设置的六个支撑平台,包括四个滑动支撑平台(5)和两个固定支撑平台(7),六个支撑平台分别由滑动支撑(6)和固定支撑(8)予以支撑,滑动支撑(6)设置在机壳(2)进口侧及中部中分面处,固定支撑(8)设置在机壳(2)尾部;滑销系统还包括底座(3)上设置的滑动支座(11)和固定支座(12),滑动支座(11)用于安装滑动支撑(6),固定支座(12)用于安装固定支撑(8);滑销系统还包括机壳(2)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辉杨岐平孙标周根标申振张小龙张俊龙朱托雷任栋苏瑞青王美莹杨倩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