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789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模板与支撑体系包括模板结构(1)和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支撑在模板结构(1)内侧;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圆筒(21)和撑杆(22),所述圆筒(21)设置在模板结构(1)的内侧中心位置,所述撑杆(22)一端支撑在圆筒(21)外侧,另一端支撑在模板结构(1)内侧;所述圆筒(21)外侧还设置有爬梯(21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大断面竖井施工。

A formwork and support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haft lin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竖井是建筑施工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结构,竖井的施工包括掘进与衬砌两个步骤,其中衬砌是保证竖井建成后使用时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竖井施工方法包括顺作法和逆作法,对于大断面的深井一般都采用逆作法,先分层开挖基坑一个节段,初衬后施工浇筑该节段竖井内衬墙结构形成永久支护,待内衬墙混凝土养护到一定的强度后,再往下开挖基坑下一个节段,再进行初衬并施工浇筑该节段竖井内衬墙,如此自上而下循环直到井底完成整个竖井结构。目前的逆作法进行竖井衬砌作业时,模板外侧通过钢结构做简单对撑或“井”状支撑,这种方法对于大断面的深井需要的钢结构长度较长,模板与支撑体系的强度与刚度要求高,模板与支撑体系的体量大、用钢量大,安装及拆除作业工序多、不方便,而且这些钢结构在多次分节段循环作业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吊入和吊出,操作麻烦并且效率低,耗费人力并且延长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包括模板结构和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支撑在模板结构上;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圆筒和撑杆,所述圆筒设置在模板结构的外侧中心位置,所述撑杆一端支撑在圆筒外侧,另一端支撑在模板结构上;所述圆筒外侧还设置有爬梯。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内侧径向支撑有多个加强杆。进一步地,所述圆筒外侧设置有U形卡槽,所述撑杆一端固定在U形卡槽上;所述模板结构外侧设置有卡位,所述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模板结构外侧设置的卡位上。进一步地,所述U形卡槽在圆筒外侧横向呈中心对称布设多个,竖向设置多层;竖向上每相邻两组U形卡槽之间设置有一个爬梯。进一步地,所述撑杆靠近圆筒一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撑杆在收纳状态时可以挂在圆筒上。进一步地,所述模板结构上侧设置有站位和靠背。进一步地,所述模板结构包括底模和侧模,所述侧模与底模联结。进一步地,所述底模为木质模板,并且设置有钢筋插孔;所述侧模为钢质模板。进一步地,所述侧模包括标准块和楔形块,所述标准块与楔形块拼接成侧模。本技术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实现的有益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圆筒与撑杆形成的支撑结构以稳定的侧向支撑,而且采用这种方式与现有的支撑方式相比可以将撑杆缩短、减少模板与支撑体系的用钢量,亦避免使用对拉螺栓来固定内衬墙侧模板,并使得搭设与拆除及在竖井作业时撑杆的吊出吊入更加灵活、方便快捷;同时,圆筒外侧还设置有作业爬梯,从而不用在竖井内设置单独的爬梯,省略了单独设置爬梯所需的组装、拆卸及吊装等作业工序,从而可以简化大断面竖井施工的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支撑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侧模拼接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底模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支撑结构与模板结构安装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支撑结构与模板结构安装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仅示出了圆筒一侧的撑杆和模板结构,另一侧的撑杆和模板结构因结构相同省略)。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参阅图1~6,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主要用于大断面的竖井。模板与支撑体系包括模板结构1和支撑结构2,模板结构1围设在竖井内侧,方便进行竖井内衬的浇筑;所述支撑结构2支撑在模板结构1外侧,为模板结构1提供侧向支撑力,保证模板在浇筑时的稳定性。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圆筒21和撑杆22,圆筒21可以采用直径较大的钢筒,例如直径为DN2000的钢筒;撑杆22可以采用钢管,例如φ48.3×3.6的脚手架用钢管。参阅图1~6,支撑结构2支撑模板结构1时,模板结构1围设在竖井内侧形成圆筒结构,所述圆筒21设置在模板结构1的外侧中心位置,即圆形的竖井、模板结构1及支撑结构2的圆筒21由外向内同圆心设置。所述撑杆22一端支撑在圆筒21外侧,另一端支撑在模板结构1外侧,从而可以通过圆筒21与撑杆22形成的支撑结构将模板结构以稳定的侧向支撑,而且采用这种方式与现有的支撑方式相比可以将撑杆缩短、减少模板与支撑体系的用钢量,亦避免使用对拉螺栓来固定侧模12,并使得搭设与拆除及在竖井作业时撑杆的吊出吊入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所述圆筒21外侧还设置有爬梯211,不用在竖井内再设置单独的作业爬梯,省略了单独设置爬梯所需的组装、拆卸及吊装作业流程,从而可以简化大断面深井施工的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参阅图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圆筒21内支撑有多个加强杆213,可以设置多个加强杆213形成井字形结构或米字形结构的支撑,多个加强杆213在圆筒内部径向呈辐射状支撑,并且在圆筒内设置多层支撑,这样形成的圆筒结构径向强度和刚度更强,可以提供的支撑力更强。加强杆213也可以采用φ48.3×3.6的脚手架用钢管,并且焊接在圆筒内壁。爬梯211可以用Ф22钢筋弯折成U形,沿圆筒21竖直方向依次焊接在钢筒外壁上,作为施工作业爬梯;爬梯的两侧可用竖向钢筋连接,保证爬梯的承重能力。爬梯的宽度可以设置为50cm、梯步间距30-40cm。参阅图1,撑杆22在圆筒21外侧固定可以采用圆孔等常用的固定结构,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圆筒21外侧设置有U形卡槽212,所述U形卡槽212开口朝上设置,所述撑杆22一端可以固定在U形卡槽212上。所述模板结构1外侧设置有卡位123,卡位123可以设置为U形卡槽或盲孔结构,所述撑杆22的另一端固定在卡位上。撑杆22的长度最好设置为稍大于侧模12与圆筒21的水平径向间距,例如设置为比侧模12与圆筒21的水平径向间距约大于20mm,这样撑杆22可以在法向上斜撑在侧模12与圆筒21之间,支撑的更紧。参阅图1、5和6,所述U形卡槽212在圆筒21外侧横向呈中心对称布设多个、竖向设置多层从而可以安装预定的固定撑杆22,为侧模12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本实施例中横向设置12个U形卡槽212、竖向设置4层,实际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的U形卡槽。加强杆213最好在圆筒内对应U形卡槽212位置设置,也是横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结构(1)和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支撑在模板结构(1)上;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圆筒(21)和撑杆(22),所述圆筒(21)设置在模板结构(1)的外侧中心位置,所述撑杆(22)一端支撑在圆筒(21)外侧,另一端支撑在模板结构(1)上;所述圆筒(21)外侧还设置有爬梯(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板结构(1)和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支撑在模板结构(1)上;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圆筒(21)和撑杆(22),所述圆筒(21)设置在模板结构(1)的外侧中心位置,所述撑杆(22)一端支撑在圆筒(21)外侧,另一端支撑在模板结构(1)上;所述圆筒(21)外侧还设置有爬梯(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21)内侧径向支撑有多个加强杆(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21)外侧设置有U形卡槽(212),所述撑杆(22)一端固定在U形卡槽(212)上;所述模板结构(1)外侧设置有卡位,所述撑杆(22)的另一端固定在模板结构(1)外侧设置的卡位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竖井内衬墙施工的模板与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卡槽(212)在圆筒(21)外侧横向呈中心对称布设多个,竖向设置多层;竖向上每相邻两组U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平谢雷罗沪文林健生刘意兴陈俊兴张彬钟桂芳刘杰翀黄丽霞吴英成陈家亮王付祥李丽燕王振华孟宪禹胡芳胡承豪罗长荣敖翔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水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