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651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属于建筑排水配件领域,解决了清洁效率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副地漏体嵌入于主地漏体内并且两者的进水口相互叠套配合,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均包括筒体、以及转动连接于筒体的排水口用于启闭排水口的密封板,筒体的底部具有四分之一球面的导流底以及占据一半进水口面积的平底,平底和导流底形成半圆形的排水口,排水口处于竖直平面上,密封板上远离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吸件,导流底的最低端固定有第二磁吸件,主地漏体和副地漏体之间相互旋转以改变两者之间的排水口的相对朝向,达到了防臭、防异味、防虫、双重密封、密封性更好的效果。

Double magnetic absorption odor proof floor dr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
本技术涉及建筑排水配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如今人们一般采用地漏来排放住宅室内所产生的污水,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住宅室内地面的重要部件,当水通入时,地漏自动打开,水流尽后自动闭合且将水管堵闭。传统的大多数地漏都为单层式直通结构,功能性单一,后期清理也较为麻烦。特别在于地漏的启闭控制和排水调节上,由于功能性单一,使用和清理存在死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具有侧向导流排水,排水方向可以变,排水口磁力、重力搭配控制,提高排水、除污效果的优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包括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副地漏体嵌入于主地漏体内并且两者的进水口相互叠套配合,所述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均包括筒体、以及转动连接于筒体的排水口用于启闭排水口的密封板,所述筒体的底部具有四分之一球面的导流底以及占据一半进水口面积的平底,所述平底和导流底形成半圆形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于竖直平面上,所述密封板上远离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导流底的最低端固定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产生互吸的磁力,所述主地漏体和副地漏体之间相互旋转以改变两者之间的排水口的相对朝向。通过上述设置,主地漏体和副地漏体结构相同,大小不同,并且对于进水实现套叠的设置,便于拆卸组装,便于两者之间发生旋转。由于主地漏体的排水口设计为竖直面,对于底部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四份之一的球面,另一个是平面,由此可见水流会通过球面部分进行导流排放,并冲击密封板,使得密封板打开,实现排水。当没有水的时候,则由于密封板上的磁力作用,紧密封闭排水口。臭味不易从下水管道中逃逸出来。在密封板动作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其自身的重力以及磁力作用,在没有磁力的情况下,其本身由于重力自动下摆闭合排水口,通过磁力进一步提高密封力道。另一方面,由于排水口的方向可以朝向筒体的内壁,从而在水流较大的情况下,直接冲击到筒体内壁,对其进行清洁,从而不易残留污物,清洁比较方便。并且导流底不易产生四角,光滑性较好,能够顺利排出污物。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密封板的最低端的背部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紧固连接有盖体。通过上述设置,设置容置槽和盖体是便于第一磁吸件放置和更换。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密封板的转动范围为60度以上。通过上述设置,密封板转动范围大,对于排水方向和排水冲击的阻力较小,并且能够方便水流冲刷内壁。作为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副地漏体于主地漏体内旋转并处于悬挂状态且不触碰到平底以及导流底。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副地漏体在主地漏体内实现360度旋转,以达到排水方向和冲击方向的变化调节需要。所述平底倾斜设置,斜度为0-20度。通过上述设置,平底的设计,便于水流排放和污物的排出,也能够利用重力顺着密封板进行排放。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能够自由组装,简单方便,实现主地漏底和副地漏体旋转过程中改变水流排放方向,能够提高清洁效率,并且不易残留污物,不易使得下水道臭味逃逸出来,结构可靠,非常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一个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中第二个使用状态下的结构剖视。附图标记:1、主地漏体;11、筒体;111、导流底;112、平底;113、排水口;114、第二磁吸件;12、密封板;121、旋转轴;122、第一磁吸件;123、容置槽;124、盖体;2、副地漏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种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参考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地漏体1以及副地漏体2,主地漏体1和副地漏体2结构相同但大小不同,主要在于副地漏体2嵌入于主地漏体1内并且两者的进水口相互叠套配合。以下对主地漏体1的结构具体说明。主地漏体1以及副地漏体2均包括筒体11、以及转动连接于筒体11的排水口113用于启闭排水口113的密封板12。筒体11的底部具有四分之一球面的导流底111以及占据一半进水口面积的平底112,平底112和导流底111形成半圆形的排水口113,排水口113处于竖直平面上,密封板12上远离旋转轴1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22,导流底111的最低端固定有第二磁吸件114,第一磁吸件122和第二磁吸件114产生互吸的磁力,主地漏体1和副地漏体2之间相互旋转以改变两者之间的排水口113的相对朝向。其中,筒体11上的导流底111和平底112均为一体结构。第一磁吸件122为磁铁,第二磁吸件114为磁铁,两者异形相吸。或者,第一磁吸件122或第二磁吸件114中有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铁块。密封板12的最低端的背部设置有容置槽123,容置槽123紧固连接有盖体124。设置容置槽123和盖体124是便于第一磁吸件122放置和更换。参考图3所示,密封板12的转动范围b为60度以上。本实施例中活动范围90度,由于容置槽123的结构凸出,从而密封板12和平底112之间留有空间。密封板12转动范围大,对于排水方向和排水冲击的阻力较小,并且能够方便水流冲刷内壁。结合图2和图3所示,副地漏体2于主地漏体1内旋转并处于悬挂状态且不触碰到平底112以及导流底111。实现副地漏体2在主地漏体1内实现360度旋转,以达到排水方向和冲击方向的变化调节需要。参考图3所示,平底112倾斜设置,斜度为0-20度。本实施例中的斜度a为10度,平底112的设计,便于水流排放和污物的排出,也能够利用重力顺着密封板12进行排放。主地漏体1和副地漏体2结构相同,大小不同,并且对于进水实现套叠的设置,便于拆卸组装,便于两者之间发生旋转。由于主地漏体1的排水口113设计为竖直面,对于底部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四份之一的球面,另一个是平面,由此可见水流会通过球面部分进行导流排放,并冲击密封板12,使得密封板12打开,实现排水。当没有水的时候,则由于密封板12上的磁力作用,紧密封闭排水口113。臭味不易从下水管道中逃逸出来。在密封板12动作的过程中,同时受到其自身的重力以及磁力作用,在没有磁力的情况下,其本身由于重力自动下摆闭合排水口113,通过磁力进一步提高密封力道。另一方面,由于排水口113的方向可以朝向筒体11的内壁,从而在水流较大的情况下,直接冲击到筒体11内壁,对其进行清洁,从而不易残留污物,清洁比较方便。并且导流底111不易产生四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包括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副地漏体嵌入于主地漏体内并且两者的进水口相互叠套配合,所述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均包括筒体、以及转动连接于筒体的排水口用于启闭排水口的密封板,其特征是,所述筒体的底部具有四分之一球面的导流底以及占据一半进水口面积的平底,所述平底和导流底形成半圆形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于竖直平面上,所述密封板上远离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导流底的最低端固定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产生互吸的磁力,所述主地漏体和副地漏体之间相互旋转以改变两者之间的排水口的相对朝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磁吸式防臭地漏,包括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副地漏体嵌入于主地漏体内并且两者的进水口相互叠套配合,所述主地漏体以及副地漏体均包括筒体、以及转动连接于筒体的排水口用于启闭排水口的密封板,其特征是,所述筒体的底部具有四分之一球面的导流底以及占据一半进水口面积的平底,所述平底和导流底形成半圆形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于竖直平面上,所述密封板上远离旋转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导流底的最低端固定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产生互吸的磁力,所述主地漏体和副地漏体之间相互旋转以改变两者之间的排水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慧怡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老村长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