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664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涉及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用于治理存有一定积水的管道,管道与自然水体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池,存储池与管道连通,存储池用于收集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第一开关件或第一水泵,第一开关或第一水泵设于存储池与管道之间,用于导通或截止存储池和管道,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存储池内;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设置于管道与自然水体之间,用于将导通或截止管道和自然水体,管道内的中后期雨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自然水体;第三水泵,第一水泵设于存储池内,用于将存储池内的污水抽排至污水管或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

Treatment system of pipeline connected with natural wat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给排水
,具体是涉及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地表径流污染危害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仍主要采用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排水系统。合流制的部分管路和分流制的雨水管都是直接与自然水体相连。但是国内一些城市如上海、深圳、武汉等临江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城市的河道水位也较高,河道水进入上述管道中,使得管道中持续保持有一定量的水。现有技术中这部分的水一般处理方式有两种,如下:一、通过泵站持续的将管道内的水强排,抽出排入河道,但是由于地下水位也较高,即使有泵站抽走,还是会地下水持续渗入管道中,使得管道内还是会有一定量的水,而且持续泵站抽水不仅成本较高造成资源浪费,也会造成城市地下水位下降;二、管道内的水一直放置在管道,当下雨时,管道内的水会与雨水混合后流入自然水体。但是,如果管道内的水一直放置在管道内,则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当管道为直接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时。具体的问题如下:第一,平时管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由于生活污水错节进入管道后,该管道内积存的水就会变为污水,一旦降雨,由于管道与自然水体连通,这些管道里面的污水就会直接排入到自然水体内,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第二、由于管道内长期存满水,水又不流动,管道底部就会积累大量的沉积物,对于常年没有处理的管道底部更会沉积大量淤泥,当降暴雨时,管道底部的沉积物和淤泥就会混合雨水形成污水,排到自然水体(如河道),进一步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因此,在地下水位和河道水位较高的城市,管道内积存的水如何处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本技术能够防止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内的积存水直接进入自然水体,从而避免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同时降低污水厂处理压力。本技术提供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用于治理存有一定积水的管道,所述管道与自然水体连通,包括:存储池,所述存储池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存储池用于收集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第一开关件或第一水泵,所述第一开关或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存储池与所述管道之间,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存储池和所述管道,所述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所述存储池内;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管道与自然水体之间,用于将导通或截止所述管道和自然水体,所述管道内的中后期雨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自然水体;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存储池内,用于将存储池内的污水抽排至污水管或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存储池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连通,所述第一开关件设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一出水口与存储池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开关件设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路上。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分流装置为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存储池的容积为V,所述管道内晴天积存的水量为V1,所述管道输送的初雨量为V2,其中V≥V1+V2;和/或,所述存储池内设有智能喷射器,所述智能喷射器用于曝气冲洗所述存储池。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若干所述管道连接一所述存储池,且每一分管路与存储池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开关件或第一水泵。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存储池的容积为V,所有所述管道晴天积存的水量总和为V3,所有管道输送的初雨量总和为V4,其中V≥V3+V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雨量计、液位计、控制器,所述雨量计、液位计、第一开关件或第一水泵、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第三水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其中,所述雨量计用于监测降雨量;所述液位计用于监测所述存储池内的液位高度;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降雨量和/或所述液位高度控制所述第一开关件或第一水泵动作,导通或截止所述管道与所述存储池,控制所述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动作,导通或截止所述管道与所述自然水体,控制所述第三水泵动作,排空所述存储池。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管道的末端设置有泵室,所述管道与所述泵室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泵室内;或,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泵室内,所述泵室与所述自然水体相连通,且所述泵室与所述自然水体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所述第二开关件;或,所述第二水泵设于所述泵室内,所述泵室与所述存储池连通,且所述泵室与所述存储池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所述第一开关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在降雨时,将雨水与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和干净的雨水进行分流,存储池收集雨水与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防止污水进入自然水体,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同时将干净的雨水排到自然水体。而且,通过存储池方式存储污水,错开了雨水洪峰,然后再排至污水处理厂,降低污水厂处理压力。(2)本技术设有控制系统,通过监测降雨量和存储池的液位高度,可以实现本技术系统自动控制分流,当降雨量达到雨量阈值时,液位计监测到存储池内的液位高度低于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雨水与管道内的积水混合后的污水排入存储池,当降雨量达到雨量阈值和液位阈值时,控制器控制自然水体与分流装置导通,干净的雨水排入自然水体。本技术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本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降低了人员维护成本。(3)本技术能够对已有合流管和雨水管的改造,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城市,解决了已有管道由于常年存有的积水发酵发臭或者混入生活污水管道内存有一定量的污水,在下雨天时,随着雨水一起排入自然水体的问题,改造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管道,2-存储池,20-第三水泵,3-第二水泵,30-第二开关件,4-第一开关件,40-第一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用于治理存有一定积水的管道1,管道1的末端与自然水体连通,包括:存储池2,存储池2与管道1的连通,存储池2用于收集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第一开关件4,第一开关间设于存储池2与管道之间,用于导通或截止存储池2和管道,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重力流入存储池2内;第二开关件30,第二开关件30设置于管道与自然水体之间,用于将导通或截止管道和自然水体,管道内的中后期雨水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用于治理存有一定积水的管道,所述管道与自然水体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n存储池,所述存储池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存储池用于收集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n第一开关件或第一水泵,所述第一开关或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存储池与所述管道之间,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存储池和所述管道,所述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所述存储池内;/n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管道与自然水体之间,用于将导通或截止所述管道和自然水体,所述管道内的中后期雨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自然水体;/n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存储池内,用于将存储池内的污水抽排至污水管或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28 CN 20181084796671.一种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用于治理存有一定积水的管道,所述管道与自然水体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池,所述存储池与所述管道连通,所述存储池用于收集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
第一开关件或第一水泵,所述第一开关或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存储池与所述管道之间,用于导通或截止所述存储池和所述管道,所述管道内的积水和初期雨水混合后污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所述存储池内;
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所述第二开关件或第二水泵设置于所述管道与自然水体之间,用于将导通或截止所述管道和自然水体,所述管道内的中后期雨水通过泵排或重力流入自然水体;
第三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存储池内,用于将存储池内的污水抽排至污水管或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设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管道的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存储池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可与自然水体连通,所述第一开关件设于所述第一出水口或第一出水口与存储池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二开关件设于所述第二出水口或第二出水口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为分流井、截流井或弃流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池的容积为V,所述管道内晴天积存的水量为V1,所述管道输送的初雨量为V2,其中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李习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