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承载滑橇的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432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承载滑橇的千斤顶,包括手柄(7)、底座(6)、油缸(1)、油箱(5)、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在底座上安装有手柄、油缸和油箱,底座内部安装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油缸在顶部设置支撑面;支撑面上开设安装孔;千斤顶还包括支撑架(2),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和连接部(23),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连接部固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为上下依次水平放置且左右对称;第一支撑杆两个端部上侧固接限位块(24),限位块间距与滑橇宽度相匹配;第二支撑杆中部下侧固接有轴销(25),轴销套设轴承(26),轴销与安装孔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撑架可旋转并带限位块,卸压杆方便操作回油阀。

Jack for carrying sk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承载滑橇的千斤顶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承载电泳滑橇的千斤顶。
技术介绍
在汽车涂装的生产线上,当摆杆对电泳滑橇进行搭载出现交接错位时,需要使用千斤顶将载有工件的滑撬顶起实施人工搭载。通常,千斤顶包括手柄、底座、油缸、油箱、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油缸、油箱和手柄从前至后依次安装在底座上,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安装在底座内部,按压和提起手柄可以将油箱中的液压油通过输油装置输送到油缸的缸体中,缸体为活塞结构,利用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将缸体顶起,缸体的顶部构成支撑面,支撑面一般为平面,用于支撑重物;当需要下降支撑面的时候,通过操作回油装置将液压油输送回油箱中,使得缸体内部卸压从而支撑面下降,回油装置在底座上设置有回油阀,用于控制回油速度。滑橇结构由两根平行设置、间距为~0.8米的钢管构成,在人工搭载滑橇时需要使用二个相同的千斤顶,二个人同时操作千斤顶来顶起滑橇。一方面,现有的千斤顶的缸体支撑面较小,且没有针对滑橇的限位结构,如果二个人操作千斤顶的步调不一致,会使得载有工件(即车身)的滑橇出现不平衡,则可能导致滑橇滑出支撑面并造成车身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承载滑橇的千斤顶,包括手柄(7)、底座(6)、油缸(1)、油箱(5)、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在底座(6)上安装有手柄(7)、油缸(1)和油箱(5),底座(6)内部安装有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油缸(1)在缸体的顶部设置支撑面;其特征在于:/n所述支撑面上开设安装孔;/n所述千斤顶还包括支撑架(2),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和连接部(23),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通过连接部(23)固接,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为上下依次水平放置且左右对称;/n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两个端部上侧固接限位块(24),限位块(24)的间距与滑橇的宽度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承载滑橇的千斤顶,包括手柄(7)、底座(6)、油缸(1)、油箱(5)、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在底座(6)上安装有手柄(7)、油缸(1)和油箱(5),底座(6)内部安装有输油装置和回油装置,油缸(1)在缸体的顶部设置支撑面;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面上开设安装孔;
所述千斤顶还包括支撑架(2),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和连接部(23),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通过连接部(23)固接,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为上下依次水平放置且左右对称;
所述第一支撑杆(21)的两个端部上侧固接限位块(24),限位块(24)的间距与滑橇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中部下侧固接有轴销(25),轴销(25)上套设轴承(26),轴销(25)与安装孔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承载滑橇的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平侯学智何建兰孙礼松杨峰邓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