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21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仿真车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其包括前避震机构、后避震机构和车体,前避震机构和后避震机构均装设于车体;后避震机构包括后避震架、两个后轮连接块、两个后轮、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避震组件;车体设有与若干块卡块分别卡扣配合的若干个卡槽,车体还设有两个导滑槽;本申请的仿真车设有前避震机构和后避震机构,在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仿真车也能行驶平顺。而且仿真车的后避震机构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
本技术涉及仿真车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
技术介绍
在玩具市场上,仿真车底部的车轮组件多数没有设置避震结构,仿真车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仿真车就会上下颠簸,行驶不平顺。而设置有避震结构的仿真车的避震结构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该仿真车设有前避震机构和后避震机构,在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仿真车也能行驶平顺。而且仿真车的后避震机构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其包括前避震机构、后避震机构和车体,前避震机构和后避震机构均装设于车体,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后避震架、两个后轮连接块、两个后轮、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避震组件;若干块卡块设置于后避震架的同一侧,车体设有与若干块卡块分别卡扣配合的若干个卡槽,卡块与卡槽一一对应设置,卡块用于突伸入卡槽并抵接车体;两个后轮连接块设置于后避震架的相对两侧,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避震组件均位于两个后轮连接块之间,后轮连接块与后轮一一对应设置,后轮与后轮连接块转动连接;两个后避震组件均设置于后避震架远离若干块卡块的一侧,车体还设有两个导滑槽,两个导滑槽均贯穿车体,后避震组件与导滑槽一一对应设置;后避震组件包括后固定轴和后避震弹簧,后固定轴的一端设置于后避震架,后固定轴滑动设置于导滑槽,后避震弹簧套设于后固定轴,后避震弹簧的一端抵触后避震架,后避震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车体。进一步地,所述后避震机构还包括后轮转轴,后轮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后轮以使两个后轮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卡块包括第一块和连接于第一块的第二块,第一块和第二块连接后呈Z型状,第二块设置于后避震架,第一块用于突伸入卡槽并抵接车体。进一步地,所述前避震机构包括前避震架、两个前轮连接块、两个前轮、两个前固定轴和两个前避震弹簧;所述前轮连接块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前轮连接块;两个前固定轴分别设置于前避震架的相对两侧,每个前固定轴依次穿过一个前轮连接块的通孔和一个前避震弹簧并与车体连接,前轮连接块转动设置于前固定轴,前轮连接块和前避震弹簧位于前避震架和车体之间,前避震弹簧的一端抵触前轮连接块,前避震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车体;前轮连接块和前轮一一对应设置,前轮与前轮连接块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避震机构还包括前轮转轴,前轮转轴的两端分别设有铰接柱;两个前轮连接块均设有铰接块,两个前轮连接块的铰接块分别铰接于前轮转轴的两端的铰接柱。进一步地,所述前避震架设有多块定位块,车体还设有多个定位槽,定位块与定位槽一一对应设置,定位槽用于容设定位块。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四块,四块定位块分别设于前避震架的四个拐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仿真车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两个后轮就会受到颠簸的冲击力,受到颠簸的冲击力的两个后轮经由两个后轮连接块带动后避震架往上移动,往上移动的后避震架带动固定轴沿着导滑槽往上滑动,同时往上移动的后避震架挤压后避震弹簧,后避震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并吸收颠簸产生的冲击力,使仿真车能快速地回复到平稳的状态,让仿真车在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也能行驶平顺。而且本申请的仿真车的后避震机构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卡块与卡槽卡扣配合后,后避震架的一端被固定在车体,优选的,也可以通过螺丝将卡块固定于车体。优选的,后避震架、两个后轮连接块、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固定轴是一体成型制成的。本申请的仿真车设有前避震机构和后避震机构,在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仿真车也能行驶平顺。而且仿真车的后避震机构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车体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避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前避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前避震机构1,前避震架11,定位块111,前轮连接块12,通孔121,铰接块122,前轮13,前固定轴14,前避震弹簧15,前轮转轴16,铰接柱161,后避震机构2,后避震架21,后轮连接块22,后轮23,卡块24,第一块241,第二块242,后避震组件25,后固定轴251,后避震弹簧252,后轮转轴26,车体3,卡槽31,导滑槽32,定位槽3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其包括前避震机构1、后避震机构2和车体3,前避震机构1和后避震机构2均装设于车体3,所述后避震机构2包括后避震架21、两个后轮连接块22、两个后轮23、若干块卡块24和两个后避震组件25;若干块卡块24设置于后避震架21的同一侧,车体3设有与若干块卡块24分别卡扣配合的若干个卡槽31,卡块24与卡槽31一一对应设置,卡块24用于突伸入卡槽31并抵接车体3;两个后轮连接块22设置于后避震架21的相对两侧,若干块卡块24和两个后避震组件25均位于两个后轮连接块22之间,后轮连接块22与后轮23一一对应设置,后轮23与后轮连接块22转动连接;两个后避震组件25均设置于后避震架21远离若干块卡块24的一侧,车体3还设有两个导滑槽32,两个导滑槽32均贯穿车体3,后避震组件25与导滑槽32一一对应设置;后避震组件25包括后固定轴251和后避震弹簧252,后固定轴251的一端设置于后避震架21,后固定轴251滑动设置于导滑槽32,后避震弹簧252套设于后固定轴251,后避震弹簧252的一端抵触后避震架21,后避震弹簧252的另一端抵触车体3。当仿真车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两个后轮23就会受到颠簸的冲击力,受到颠簸的冲击力的两个后轮23经由两个后轮连接块22带动后避震架21往上移动,往上移动的后避震架21带动固定轴251沿着导滑槽32往上滑动,同时往上移动的后避震架21挤压后避震弹簧252,后避震弹簧252发生弹性形变并吸收颠簸产生的冲击力,使仿真车能快速地回复到平稳的状态,让仿真车在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也能行驶平顺。而且本申请的仿真车的后避震机构2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卡块24与卡槽31卡扣配合后,后避震架21的一端被固定在车体3,优选的,也可以通过螺丝将卡块24固定于车体3。优选的,后避震架21、两个后轮连接块22、若干块卡块24和两个后固定轴251是一体成型制成的。本申请的仿真车设有前避震机构1和后避震机构2,在行驶到不平整的路面时仿真车也能行驶平顺。而且仿真车的后避震机构2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避震机构2还包括后轮转轴26,后轮转轴2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后轮23以使两个后轮23同步转动。通过后轮转轴26将两个后轮23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使两个后轮23能同步转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块24包括第一块241和连接于第一块241的第二块242,第一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包括前避震机构、后避震机构和车体,前避震机构和后避震机构均装设于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后避震架、两个后轮连接块、两个后轮、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避震组件;若干块卡块设置于后避震架的同一侧,车体设有与若干块卡块分别卡扣配合的若干个卡槽,卡块与卡槽一一对应设置,卡块用于突伸入卡槽并抵接车体;两个后轮连接块设置于后避震架的相对两侧,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避震组件均位于两个后轮连接块之间,后轮连接块与后轮一一对应设置,后轮与后轮连接块转动连接;两个后避震组件均设置于后避震架远离若干块卡块的一侧,车体还设有两个导滑槽,两个导滑槽均贯穿车体,后避震组件与导滑槽一一对应设置;后避震组件包括后固定轴和后避震弹簧,后固定轴的一端设置于后避震架,后固定轴滑动设置于导滑槽,后避震弹簧套设于后固定轴,后避震弹簧的一端抵触后避震架,后避震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车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包括前避震机构、后避震机构和车体,前避震机构和后避震机构均装设于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避震机构包括后避震架、两个后轮连接块、两个后轮、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避震组件;若干块卡块设置于后避震架的同一侧,车体设有与若干块卡块分别卡扣配合的若干个卡槽,卡块与卡槽一一对应设置,卡块用于突伸入卡槽并抵接车体;两个后轮连接块设置于后避震架的相对两侧,若干块卡块和两个后避震组件均位于两个后轮连接块之间,后轮连接块与后轮一一对应设置,后轮与后轮连接块转动连接;两个后避震组件均设置于后避震架远离若干块卡块的一侧,车体还设有两个导滑槽,两个导滑槽均贯穿车体,后避震组件与导滑槽一一对应设置;后避震组件包括后固定轴和后避震弹簧,后固定轴的一端设置于后避震架,后固定轴滑动设置于导滑槽,后避震弹簧套设于后固定轴,后避震弹簧的一端抵触后避震架,后避震弹簧的另一端抵触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避震机构还包括后轮转轴,后轮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后轮以使两个后轮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避震功能的仿真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包括第一块和连接于第一块的第二块,第一块和第二块连接后呈Z型状,第二块设置于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江
申请(专利权)人:增城市运豪五金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