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拉罐压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089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拉罐压扁机,把压座固定在机架上,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齿轮箱来实现机械运动进而推动压杆对压腔中的易拉罐进行挤压,这样就很省力,而且在压腔的前下端开有出料孔,让被挤压后的易拉罐自行掉落,在压座旁设置的料架可以防置多个待压扁易拉罐,让操作工不必每此挤压完易拉罐后再手动添加易拉罐,进而在用传动机构连接压座与齿轮箱上右旋转杆,以便在压杆进行挤压易拉罐的通时进行添加易拉罐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提高挤压易拉罐的效率,节省操作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拉罐压扁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拉罐压扁机。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对于回收的易拉罐处理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来踩、敲打、碾压等方式来实现,易拉罐未被压扁占据较大的空间,不方便回收过程中的存储和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拉罐压扁机,解决目前对易拉罐压扁不便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拉罐压扁机,包括压座,所述压座上开设压腔,所述压腔前端形成挡壁,所述压腔内设置有可做前后移动的压杆,所述压杆前端与挡壁之间形成待压扁易拉罐的放置腔。进一步的,所述压座固定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固定设置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两根做同步旋转的左竖轴和右竖轴;两个竖轴上端分别连接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一端与竖轴上端连接,所述旋转杆另一端连接推杆后端,所述推杆前端连接压杆。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所述第一横轴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横轴另一端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左竖轴下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横轴左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横轴右端设置第四锥齿轮,所述右竖轴下端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进一步的,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朝向压座设置,所述压杆后端插入导向筒内。导向筒的设置可以压杆前后的移动的更加稳定,使压杆前端稳定压扁易拉罐。进一步的,所述压腔前端下表面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的设置可以方便压扁后的易拉罐出料,避免人工取出。进一步的,所述压座一侧设置有用于放置易拉罐的料架,所述料架出料口位置形成待出料工位;所述待出料工位设置有用于将待出料工位的易拉罐拨入压座放置腔内的拨架,所述拨架成U型结构,所述拨架上端两端料架转动连接,所述拨架U形口内形成2个用于托持易拉罐的弧形板。进一步的,所述压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拨架做左右摆动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角形传动杆以及第二传动杆,所述角形传动杆的转角部与压座转动连接,所述角形传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与拨架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角形传动杆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另一端与右旋转杆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易拉罐压扁机,实现通过机械对易拉罐进行压扁,提升易拉罐压扁的速度和质量。压扁机中的压杆同时依靠左右两个推杆来带动压杆前后移动,提升压杆移动的稳定性。通过5个锥齿轮同步转动确保了两个竖轴做同步旋转,为压杆稳定的动力输出提供保证。导向筒的设置可以压杆前后的移动的更加稳定,使压杆前端稳定压扁易拉罐。出料孔的设置可以方便压扁后的易拉罐出料,避免人工取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压扁机立体图;图2是压扁机设置在机架上的示意图;图3是压座的示意图;图4是传动机构示意图;其中,1、压座,1A、压腔,1B、出料孔,2、压杆,3、齿轮箱,31、右竖轴,32、旋转杆,4、推杆,5、导向筒,6、机架,7、料架,8、传动机构,81、拨架,82、第一传动杆,83、角形传动杆,84、第二传动杆。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易拉罐压扁机,包括压座1,压座1固定设置在机架6上,所述压座1上开设压腔1A,所述压腔1A前端形成挡壁,所述压腔1A内设置有可做前后移动的压杆2,所述压杆2前端与挡壁之间形成待压扁易拉罐的放置腔。为能使整个压扁机能实现自动化操作,机架6上设置有固定设置有齿轮箱3,所述齿轮箱3内设置有两根做同步旋转的左竖轴和右竖轴31;两个竖轴上端分别连接旋转杆32,所述旋转杆32一端与竖轴上端连接,所述旋转杆32另一端连接推杆4后端,所述推杆4前端连接压杆2,左右两根推杆4在压杆2两侧呈对称设置,依靠两个推杆4的推动使压杆2前后移动的更加稳定。上述左竖轴和右竖轴31在齿轮箱3内做同步旋转的结构为:齿轮箱3内设置有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所述第一横轴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横轴另一端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左竖轴下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横轴左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横轴右端设置第四锥齿轮,所述右竖轴31下端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动力经第一横轴输入,带动5个锥齿轮做同步旋转,从而带动两个竖轴一起转动。为了能够限制住压杆2水平方向的运动,并同时提高稳定性,所以应在齿轮箱3上设置有导向筒5,所述导向筒5朝向压座1设置,所述压杆2后端插入导向筒5内。导向筒5的设置可以压杆2前后的移动的更加稳定,使压杆2前端稳定压扁易拉罐。为了方便于将压腔1A内的扁状易拉罐去除,因此在压腔1A前端下表面开设有出料孔1B。出料孔1B的设置可以方便压扁后的易拉罐自行出料,避免人工取出。为能够实现将易拉罐流水线式的放入放置腔内,所以在压座1一侧设置有料架7,料架7的输送通道中依次排列若干待压扁的易拉罐,输送通道前端为出料口,料架7的出料口位置形成待出料工位;在待出料工位下方设置有拨架81,拨架81用于将待出料工位的易拉罐拨入压座1放置腔内,所述拨架81成U型结构,所述拨架81上端两端与料架7转动连接,所述拨架81U形口内形成2个用于托持易拉罐的弧形板,处于待出料工位的易拉罐停留在拨架81上,当需要向压座1内装入易拉罐时,带动拨架81由下向上转动,将拨架81上的易拉罐拨入放置腔内。为便于带动拨架81.拨料,因此,在压座1上设置有传动机构8,该传动机构8用于带动拨架81做左右摆动,具体的,传动机构8.包括第一传动杆82、角形传动杆83以及第二传动杆84,所述角形传动杆83的转角部与压座1转动连接,所述角形传动杆83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82一端,所述第一传动杆82另一端与拨架81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角形传动杆83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84一端,所述第二传动杆84另一端与右旋转杆32连接。依靠传动机构8,拨架81的转动的动力由右竖轴31提供,右竖轴31转动带动拨架81做往复拨出易拉罐的运动。该技术易拉罐压扁机,把压座1固定在机架6上,通过设置在机架6上的齿轮箱3来实现机械运动进而推动压杆2对压腔1A中的易拉罐进行挤压,这样就很省力,而且在压腔1A的前下端开有出料孔1B,让被挤压后的易拉罐自行掉落,在压座1旁设置的料架7可以防置多个待压扁易拉罐,让操作工不必每此挤压完易拉罐后再手动添加易拉罐,进而在用传动机构8连接压座1与齿轮箱3上右旋转杆32,以便在压杆2进行挤压易拉罐的通时进行添加易拉罐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提高挤压易拉罐的效率,节省操作力度。以上述依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拉罐压扁机,其特征是,包括压座(1),所述压座(1)上开设压腔(1A),所述压腔(1A)前端形成挡壁,所述压腔(1A)内设置有可做前后移动的压杆(2),所述压杆(2)前端与挡壁之间形成待压扁易拉罐的放置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拉罐压扁机,其特征是,包括压座(1),所述压座(1)上开设压腔(1A),所述压腔(1A)前端形成挡壁,所述压腔(1A)内设置有可做前后移动的压杆(2),所述压杆(2)前端与挡壁之间形成待压扁易拉罐的放置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拉罐压扁机,其特征是,所述压座(1)固定设置在机架(6)上,所述机架(6)上设置有固定设置有齿轮箱(3),所述齿轮箱(3)内设置有两根做同步旋转的左竖轴和右竖轴(31);
两个竖轴上端分别连接旋转杆(32),所述旋转杆(32)一端与竖轴上端连接,所述旋转杆(32)另一端连接推杆(4)后端,所述推杆(4)前端连接压杆(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拉罐压扁机,其特征是,所述齿轮箱(3)内设置有第一横轴和第二横轴,所述第一横轴一端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横轴另一端连接第一锥齿轮,所述左竖轴下端设置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横轴左端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横轴右端设置第四锥齿轮,所述右竖轴(31)下端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拉罐压扁机,其特征是,所述齿轮箱(3)上设置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彬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