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索检测机器人用检测架开口开闭控制结构
本技术涉及缆索质量检测领域,具体是缆索检测机器人用检测架开口开闭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如说明书附图图5和图6所示,之前的技术专利技术申请(申请号201920571517.4)中对于检测架的技术结构我是采用的残圆形架、充气囊棒和微型气泵的方式,当待通过缆索接口时,充气囊棒通过微型气泵放气后,充气囊棒变瘪而自然下垂预留出通口,从而便于检测架通过缆索接口,通过缆索接口后,充气囊棒再次通过微型气泵充气后,即可再与残圆形架一起构成圆形,充气囊棒上的检测摄像头能够再次进行对应处的检测。我们最近在检测架结构可行性测验时,由于充气囊棒质量很轻,整个检测架构件在斜拉索上运行时,需要保持充气囊棒在下方才能保证较稳定的提速检测,如果充气囊棒在上方时,由于较重的残圆形架在下方,会造成下方的重量远大于上方,这就会在提速检测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有脱缆的危险,所以我就将整个检测架开口开闭结构作出进一步的细化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缆索检测机器人用检测架开口开闭控制结构,他解决了
技术介绍
...
【技术保护点】
1.缆索检测机器人用检测架开口开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270度残圆形架(1)、90度残圆形架(2)和开合控制机构;/n所述270度残圆形架(1)一端与90度残圆形架(2)一端通过固定轴(3)铰接,所述270度残圆形架(1)的铰接端设有与铰接端同心的弧形轨道(4),所述90度残圆形的铰接端设有拨杆(5),所述拨杆(5)顶端从弧形轨道(4)穿出;/n所述开合控制机构包括伺服电机(6)和连接螺栓(7),所述伺服电机(6)通过机架(8)设置在270度残圆形架(1)顶部,且伺服电机(6)的输出轴轴心与270度残圆形架(1)、90度残圆形架(2)的铰接处同心,所述伺服电机(6)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缆索检测机器人用检测架开口开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270度残圆形架(1)、90度残圆形架(2)和开合控制机构;
所述270度残圆形架(1)一端与90度残圆形架(2)一端通过固定轴(3)铰接,所述270度残圆形架(1)的铰接端设有与铰接端同心的弧形轨道(4),所述90度残圆形的铰接端设有拨杆(5),所述拨杆(5)顶端从弧形轨道(4)穿出;
所述开合控制机构包括伺服电机(6)和连接螺栓(7),所述伺服电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淑娟,周北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