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69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包括除尘器主体和与除尘器主体相连的集尘管道,所述集尘管道连接有圆柱状的集尘盒,所述集尘盒的内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可转动设置有圆形转台,所述圆形转台上设置有两个圆形的集尘槽,两个所述的集尘槽关于圆形转台的圆心中心对称,所述集尘槽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圆柱状的集尘桶,所述集尘管道的下端伸入集尘盒内,且集尘管道的下端位于其中一个集尘桶的正上方,所述集尘盒的内壁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电机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不影响除尘能力的情况下,提升装置的续航能力,从而加强装置集尘能力。

A dust collecting device for dust rem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具体为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除尘器,是把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叫除尘器或除尘设备。除尘器的性能用可处理的气体量、气体通过除尘器时的阻力损失和除尘效率来表达。同时,除尘器的价格、运行和维护费用、使用寿命长短和操作管理的难易也是考虑其性能的重要因素。除尘器是锅炉及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设施。直径0.1~1μm大小粒子在用一般机械式除尘器的情况下除尘方法是受惯性力支配的,因粒子太小无法达到除尘目的,和洗涤塔一样主要用扩散力的方法的情况下也会因粒子太小无法满足除尘目的,总之使用普通的除尘设备不可能实现高效率的除尘。但是静电力对直径0.1~1μm大小的粒子来说作用相对较大,用于处理1μm以下的微细粒子非常适合。尤其是,可视光线的波长为0.38~0.78μm,0.1~1μm大小的粒子被排出大气时可视光线的过度散射出现白烟现象,成为人们抱怨的一大原因。利用这种静电力除尘的装置就是静电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根据去除集尘极灰尘的方式不同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静电除尘器是设置振打装置将附着在集尘极上灰尘去掉,而湿式静电除尘器则是通过喷洒水的方式去除灰尘。但是,除尘装置中集尘结构所能够储存的尘埃有限,在除尘装置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集尘装置进行清除,使得集尘结构重新具有集尘能力。现有除尘器的集尘装置在进行尘埃清除时,需要除尘装置停止除尘,在除尘装置停机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这样会影响除尘装置的除尘效果,影响除尘装置的除尘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在不影响除尘能力的情况下,提升装置的续航能力,从而加强装置集尘能力的除尘器用集尘装置,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包括除尘器主体和与除尘器主体相连的集尘管道,所述集尘管道连接有圆柱状的集尘盒,所述集尘盒的内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承载台,所述承载台上可转动设置有圆形转台,所述圆形转台上设置有两个圆形的集尘槽,两个所述的集尘槽关于圆形转台的圆心中心对称;所述集尘槽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圆柱状的集尘桶,所述集尘管道的下端伸入集尘盒内,且集尘管道的下端位于其中一个集尘桶的正上方,所述集尘盒的内壁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电机齿轮。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盒的侧壁上设置有取出口,所述取出口铰接有取出盖板,所述取出口靠近非集尘管道下方的集尘桶。进一步地,所述集尘槽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所述电机控制器与转动电机相连。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盒上设置有警报灯,所述警报灯与压力传感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集尘桶,其中一个集尘桶线承接尘埃,另一个集尘桶处于空闲状态,可以将该空闲集尘桶从集尘盒中取出,将集尘桶中储存的尘埃清除掉后在将该集尘桶重新放入集尘盒中,使得该集尘桶再次具备储存尘埃的能力。通过上述设置,在无人处理集尘桶中尘埃的情况下,可以加倍提升集尘盒收集尘埃的能力,而在有人处理集尘桶中尘埃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影响集尘盒收集尘埃的条件下清除掉集尘桶中的尘埃,使得集尘装置能够长时间不停机工作,提升集尘装置的续航能力,从而加强集尘装置的集尘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集尘盒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标号:1-除尘器主体;2-集尘管道;3-集尘盒;4-承载台;5-圆形转台;6-圆形转台;7-集尘桶;8-驱动齿轮;9-转动电机;10-电机齿轮;11-取出口;12-取出盖板;13-压力传感器;14-电机控制器;15-警报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包括除尘器主体1和与除尘器主体1相连的集尘管道2,集尘管道2连接有圆柱状的集尘盒3,集尘盒3的内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承载台4,承载台4上可转动设置有圆形转台5,圆形转台5上设置有两个圆形的集尘槽6,两个的集尘槽6关于圆形转台5的圆心中心对称,集尘槽6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圆柱状的集尘桶7,集尘管道2的下端伸入集尘盒3内,且集尘管道2的下端位于其中一个集尘桶7的正上方,集尘盒3的内壁上设置有驱动齿轮8,承载台4上设置有转动电机9,转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8啮合的电机齿轮10。在本技术中,除尘器主体1收集的尘埃通过集尘管道2进入集尘盒3内,准确地说是进入位于集尘管道2下方的集尘桶7中。当集尘桶7中储存的尘埃过多,转动电机9就会工作,使设置在其输出轴上的电机齿轮10转动,由于电机齿轮10与驱动齿轮8啮合,而驱动齿轮8固定在集尘盒3的内壁上,所以当电机齿轮10转动时就会使圆形转台5在承载台4上转动。当承载台4转动180°后转动电机9停止工作。由于集尘盒3内设置有两个集尘桶7,且这两个集尘桶7关于圆形转台5的圆心中心对称,当承载台4转动180°后,两个集尘桶7的位置交换,原先装满尘埃的集尘桶7就会转动至原先未装载尘埃集尘桶7所处位置,而原先未装载尘埃集尘桶7所处位置就会转动至原先装满尘埃的集尘桶7所处位置。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两个集尘桶7,其中一个集尘桶7线承接尘埃,另一个集尘桶7处于空闲状态,可以将该空闲集尘桶7从集尘盒3中取出,将集尘桶7中储存的尘埃清除掉后在将该集尘桶7重新放入集尘盒3中,使得该集尘桶7再次具备储存尘埃的能力。通过上述设置,在无人处理集尘桶7中尘埃的情况下,可以提升集尘盒3收集尘埃的能力,而在有人处理集尘桶7中尘埃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影响集尘盒3收集尘埃的情况下清除掉集尘桶7中的尘埃,使得集尘装置能够长时间不停机工作,提升集尘装置的续航能力,从而加强集尘装置的集尘能力。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中,集尘盒3的侧壁上设置有取出口11,取出口11铰接有取出盖板12,取出口11靠近非集尘管道2下方的集尘桶7,集尘槽6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承载台4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器14,压力传感器13与电机控制器14相连,电机控制器14与转动电机9相连,集尘盒3上设置有警报灯15,警报灯15与压力传感器13相连。在本技术中,两个集尘桶7位置互换的过程是自动进行的。集尘槽6的底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3,当集尘桶7坐落在集尘槽6内时会压在压力传感器13,从而对压力传感器13施加压力,而随着尘埃落入集尘桶7内,集尘桶7的整体重力会不断增加,从而使压力传感器13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为了便于集中控制和协调各个部件之间的运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器主体(1)和与除尘器主体(1)相连的集尘管道(2),所述集尘管道(2)连接有圆柱状的集尘盒(3),所述集尘盒(3)的内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承载台(4),所述承载台(4)上可转动设置有圆形转台(5),所述圆形转台(5)上设置有两个圆形的集尘槽(6),两个所述的集尘槽(6)关于圆形转台(5)的圆心中心对称;/n所述集尘槽(6)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圆柱状的集尘桶(7),所述集尘管道(2)的下端伸入集尘盒(3)内,且集尘管道(2)的下端位于其中一个集尘桶(7)的正上方,所述集尘盒(3)的内壁上设置有驱动齿轮(8),所述承载台(4)上设置有转动电机(9),所述转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8)啮合的电机齿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尘器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器主体(1)和与除尘器主体(1)相连的集尘管道(2),所述集尘管道(2)连接有圆柱状的集尘盒(3),所述集尘盒(3)的内底部设置有圆形的承载台(4),所述承载台(4)上可转动设置有圆形转台(5),所述圆形转台(5)上设置有两个圆形的集尘槽(6),两个所述的集尘槽(6)关于圆形转台(5)的圆心中心对称;
所述集尘槽(6)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圆柱状的集尘桶(7),所述集尘管道(2)的下端伸入集尘盒(3)内,且集尘管道(2)的下端位于其中一个集尘桶(7)的正上方,所述集尘盒(3)的内壁上设置有驱动齿轮(8),所述承载台(4)上设置有转动电机(9),所述转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驱动齿轮(8)啮合的电机齿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玉春孟祥吉王建东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津华除尘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