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609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回收装置。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包括废气进气管,废气进气管连接炭床的废气进气口,炭床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炭床上还设有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氮气罐;炭床上还设有废气出气口,废气出气管的一端连接废气出气口,废气出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进气口;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冷凝器的冷凝水口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储罐;炭床包括壳体,壳体内中部设有活性炭架。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及其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车间废气的回收,回收效率高,不会发生燃烧及爆炸风险。

Condensing waste gas recovery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废气回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废气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成过程中,车间会产生大量的车间废气,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若直接释放到大气环境中,势必对环境带来危害。对于高浓度、大风量的车间废气,在工艺上往往采用燃烧法,存储能量的同时通过高温分解车间废气。但对于低浓度、大风量的车间废气,没有一种较好的废气回收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包括废气进气管,所述废气进气管连接一炭床的废气进气口,所述炭床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所述炭床上还设有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氮气进气口,所述氮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氮气罐;所述炭床上还设有废气出气口,废气出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废气出气口,所述废气出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口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储罐;所述炭床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中部设有活性炭架,所述活性炭架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废气进气口、氮气进气口,所述活性炭架的对侧设有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废气出气口。本技术使用时,将活性炭设置于活性炭架中,在废气进气口通入车间废气,此时氮气进气口和废气出气口关闭,车间废气中的有机物由活性炭吸附,清洁的空气通过排气口、排气管后,由排放烟囱排出。在车间废气排放一定时间后,关闭废气进气口和排气口,打开氮气进气口和废气出气口,氮气罐中的高温氮气,如150摄氏度氮气,通过氮气进气管、氮气进气口通入炭床,对活性炭进行有机物脱附,使得脱附的有机物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却后通过储罐进行回收。利用高温氮气对有机物进行脱附,不会燃烧和爆炸、不会增加有机物残留,能大大提高活性炭吸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所述废气进气管、所述排气管、所述氮气进气管和所述废气出气管上分别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优选采用电磁阀。以便于通过电动的方式对阀门的开合进行控制。所述炭床优选采用两个,所述废气进气管、所述排气管、所述氮气进气管和所述废气出气管也采用两组,一个所述废气进气管连接对应的所述炭床,每组所述排气管均连接所述排放烟囱,每组所述氮气进气管均连接所述氮气罐,每组所述废气出气管均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冷凝器优选采用两个,分别为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废气出气管,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所述第一冷凝器和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冷凝水口分别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储罐。每个所述冷凝器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管体的上方,每个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管体的下方;所述冷凝器还包括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所述冷却水进水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管体的底部,所述冷却水出水口位于所述冷凝器管体的顶部。还包括一制氮机组,所述制氮机组的氮气出气口通过氮气出气管连接所述氮气罐。所述炭床的壳体包括两侧的四棱台结构、中部的矩形结构,两侧的所述四棱台结构沿中部逐渐变宽,形成两侧窄中部宽的结构;所述活性炭架位于所述矩形结构中,所述废气进气口和所述氮气进气口位于一侧的所述四棱台结构上,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废气出气口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四棱台结构上。由于采用上述结构,矩形结构中的活性炭可以充分的吸附一侧四棱台结构输送的废气中的有机物,而高温氮气也可以重复的脱附活性炭中的有机物。在另一侧的四棱台结构形成了一种文丘里结构,清洁的空气可以形成急速气流快速通过排气管排放到大气中去,或者通过废气出气口快速进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凝。所述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风机,以便于加快清洁空气的排放;所述废气出气管上设置有脱附风机,以便于加快废气进入冷凝器。所述活性炭架包括矩形支架、在矩形支架上固定的支撑网,矩形支架的顶部敞开,位于矩形支架上方的壳体开设有壳门,所述壳门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支撑网可以支撑置于活性炭架上的活性炭,打开壳门,可以更换活性炭。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及其适用于低浓度、大风量车间废气的回收,回收效率高,不会发生燃烧及爆炸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整体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炭床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包括废气进气管1,废气进气管1连接炭床2的废气进气口,炭床2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31连接排放烟囱3。排气管31上设有排气风机,以便于加快清洁空气的排放。炭床2上还设有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管41的一端连接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管41的另一端连接氮气罐4,还包括制氮机组42,制氮机组42的氮气出气口通过氮气出气管连接氮气罐4。炭床2上还设有废气出气口,废气出气管51的一端连接废气出气口,废气出气管51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5的进气口。废气出气管51上设置有脱附风机,以便于加快废气进入冷凝器5。冷凝器5的出气口通过另一排气管52连接排放烟囱3,冷凝器5的冷凝水口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储罐6。废气进气管1、排气管31、氮气进气管41和废气出气管51上分别设有阀门,阀门优选采用电磁阀。以便于通过电动的方式对阀门的开合进行控制。炭床2优选采用两个,废气进气管1、排气管31、氮气进气管41和废气出气管51也采用两组,一个废气进气管1连接对应的炭床2,每组排气管31均连接排放烟囱3,每组氮气进气管41均连接氮气罐4,每组废气出气管51均连接冷凝器5。冷凝器5优选采用两个,分别为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废气出气管51,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进气口,第二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31连接排放烟囱3。第一冷凝器5和第二冷凝器5的冷凝水口分别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储罐6。本技术的冷凝器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一般常用的冷凝器。每个冷凝器5的进气口位于冷凝器5管体的上方,每个冷凝器5的出气口位于冷凝器5管体的下方。冷凝器5还包括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冷却水进水口位于冷凝器5管体的底部,冷却水出水口位于冷凝器5管体的顶部。参照图2,炭床2包括壳体,壳体内中部设有活性炭架25,活性炭架25的一侧开设有废气进气口21、氮气进气口22,活性炭架的对侧设有排气口23和废气出气口24。炭床2上的废气进气口21、氮气进气口22、排气口23和废气出气口24处均可以设置卡箍接头,炭床2通过卡箍接头与各种管路联通。炭床2的壳体包括两侧的四棱台结构、中部的矩形结构,两侧的四棱台结构沿中部逐渐变宽,形成两侧窄中部宽的结构。活性炭架位于矩形结构中,废气进气口和氮气进气口位于一侧的四棱台结构上,排气口和废气出气口位于另一侧的四棱台结构上。活性炭架包括矩形支架、在矩形支架上固定的支撑网。矩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包括废气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气管连接一炭床的废气进气口,所述炭床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n所述炭床上还设有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氮气进气口,所述氮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氮气罐;/n所述炭床上还设有废气出气口,废气出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废气出气口,所述废气出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进气口;/n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口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储罐;/n所述炭床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中部设有活性炭架,所述活性炭架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废气进气口、氮气进气口,所述活性炭架的对侧设有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废气出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包括废气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气管连接一炭床的废气进气口,所述炭床的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
所述炭床上还设有氮气进气口,氮气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氮气进气口,所述氮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氮气罐;
所述炭床上还设有废气出气口,废气出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废气出气口,所述废气出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进气口;
所述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放烟囱,所述冷凝器的冷凝水口通过冷凝水管连接储罐;
所述炭床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中部设有活性炭架,所述活性炭架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废气进气口、氮气进气口,所述活性炭架的对侧设有所述排气口和所述废气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气管、所述排气管、所述氮气进气管和所述废气出气管上分别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炭床采用两个,所述废气进气管、所述排气管、所述氮气进气管和所述废气出气管也采用两组,一个所述废气进气管连接对应的所述炭床,每组所述排气管均连接所述排放烟囱,每组所述氮气进气管均连接所述氮气罐,每组所述废气出气管均连接所述冷凝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冷凝法废气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采用两个,分别为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一冷凝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废气出气管,所述第一冷凝器的出气口连接第二冷凝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气口通过排气管连接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富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旭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