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597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真空泵油气分离相关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罐体和真空泵,所述罐体的底部导气口处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在远离罐体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排气端口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进气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罐体的顶部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快开法兰,所述快开法兰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罐体的内侧壁通过定位架固定连接有吸附棉支撑管,吸附棉支撑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吸附棉,罐体的右侧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压力表,罐体的内侧壁下方固定安装有积油斗,积油斗的环形侧壁开设有透气孔。该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更换、维护吸附棉方便,便于油污集中在积油斗的内侧,有利于油液的收集。

A vacuum pump oil gas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油气分离相关
,具体为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真空泵机头的排油孔排出的油雾,需要经油气分离器将油雾中的油滴截留而排出气体,实现油气分离,实现油液回收再利用,排出的气体不含油液,还避免大气污染,但现有的真空泵油气分离装置一般只是能将油气进行分离,但并不能有效的将分离的油进行收集回收,同时油气分离装置中的吸附棉在长时间使用之后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更换,大大降低了装置使用的过滤效率,因此需要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了现有的真空泵油气分离装置不能将吸附的油污进行有效收集回收的问题。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罐体和真空泵,所述罐体的底部导气口处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在远离罐体的一端与真空泵的排气端口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泵的进气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罐体的顶部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快开法兰,所述快开法兰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罐体的内侧壁通过定位架固定连接有吸附棉支撑管,所述吸附棉支撑管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吸附棉,所述罐体的右侧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压力表,所述罐体的内侧壁下方固定安装有积油斗,所述积油斗的环形侧壁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积油斗的内侧底部开设有下陷槽,所述积油斗的底部开设有上突槽,所述积油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片,所述下陷槽的内侧底部和上突槽的内侧顶部之间开设有排油孔,所述罐体的底部右侧排油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油管,所述排油孔和排油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油管,所述排油管上固定安装有排油阀,所述罐体的内侧底部开设有环形流通槽,排油口位于环形流通槽的环形内侧。优选的,所述积油斗位于吸附棉支撑管的正下方,所述环形流通槽位于环形限位片的正下方,便于沿着环形限位片流落的油液滴落在环形流通槽内,避免油污直接滴落在连通管内。优选的,所述积油斗、环形限位片、吸附棉支撑管和罐体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所述吸附棉支撑管位于排气管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罐体采用AISI304不锈钢罐体,罐体的材料壁厚δ=5毫米,所述吸附棉支撑管的侧面及底部均为网格状设置,吸附棉支撑管的孔径为6毫米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吸附棉将吸附棉支撑管的内侧壁完全覆盖,所述吸附棉厚度为20毫米。优选的,所述透气孔环形等距分布在积油斗的侧面顶部,所述积油斗可采用耐腐蚀防粘不锈钢斗,对导入的油气进行分流,保障吸附棉对导入的油气进行均匀过滤。与现有技术相比:(1)、该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罐体、真空泵、快开法兰、吸附棉支撑管、吸附棉、压力表和排油阀相互配合,在设备使用时,快开法兰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对吸附棉的拆卸更换,而压力表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罐体内部的供气气压,防止吸附棉吸附过多油污造成滤孔堵塞,影响设备油气分离效果,结构简单,更换、维护吸附棉方便、快捷,效率高,具有改善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的优点。(2)、该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通过设置积油斗、通油管、环形限位片和环形流通槽相互配合,在设备使用时,真空泵通过连通管向罐体内导气,气流在积油斗的阻挡下,沿着积油斗的侧壁进行分流,通过透气孔导向罐体的内腔上方,然后在吸附棉的过滤下进行油气分离,分离之后的油液落在积油斗上进行收集,下陷槽的设置便于油污集中在积油斗的内侧,而上突槽的设置,使得导入罐体内的油污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上突槽的内侧壁下落,避免油液落在连通管内,而环形流通槽和环形限位片的设计,是为了散落粘附在积油斗侧壁的油污进行有效收集滴落在环形流通槽的内侧,有利于油污的收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积油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示意图。图中:1罐体、2连通管、3真空泵、4进气管、5快开法兰、6排气管、7定位架、8吸附棉支撑管、9吸附棉、10压力表、11积油斗、12透气孔、13下陷槽、14上突槽、15环形限位片、16排油孔、17通油管、18排油管、19排油阀、20环形流通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罐体1和真空泵3,罐体1的底部导气口处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连通管2在远离罐体1的一端与真空泵3的排气端口固定连接,真空泵3的进气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4,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快开法兰5,快开法兰5可采用与罐体1顶部相适配的型号,保障机构之间配合的稳定性,快开法兰5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6,罐体1的内侧壁通过定位架7固定连接有吸附棉支撑管8,吸附棉支撑管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吸附棉9,罐体1采用AISI304不锈钢罐体,罐体1的材料壁厚δ=5毫米,吸附棉支撑管8的侧面及底部均为网格状设置,吸附棉支撑管8的孔径为6毫米均匀分布,吸附棉9将吸附棉支撑管8的内侧壁完全覆盖,吸附棉9厚度为20毫米,罐体1的右侧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压力表10,压力表10的设置对罐体1内腔的气压压强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障导入油气的气压流进行稳定过滤,能够对吸附棉9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换,罐体1的内侧壁下方固定安装有积油斗11,积油斗11位于吸附棉支撑管8的正下方,环形流通槽20位于环形限位片15的正下方,积油斗11、环形限位片15、吸附棉支撑管8和罐体1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吸附棉支撑管8位于排气管6的正下方,积油斗11的环形侧壁开设有透气孔12,透气孔12环形等距分布在积油斗11的侧面顶部,积油斗11可采用耐腐蚀防粘不锈钢斗,积油斗11的内侧底部开设有下陷槽13,积油斗11的底部开设有上突槽14,积油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片15,下陷槽13的内侧底部和上突槽14的内侧顶部之间开设有排油孔16,罐体1的底部右侧排油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油管18,排油孔16和排油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油管17,排油管18上固定安装有排油阀19,排油发19为开关阀体,罐体1的内侧底部开设有环形流通槽20,排油口位于环形流通槽20的环形内侧。在设备使用时,快开法兰5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对吸附棉9的拆卸更换,而压力表10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观察罐体1内部的供气气压,防止吸附棉9吸附过多油污造成滤孔堵塞,影响设备油气分离效果,真空泵3通过连通管2向罐体1内导气,气流在积油斗11的阻挡下,沿着积油斗11的侧壁进行分流,通过透气孔12导向罐体1的内腔上方,然后在吸附棉9的过滤下进行油气分离,分离之后的油液落在积油斗11上进行收集,下陷槽13的设置便于油污集中在积油斗11的内侧,而上突槽14的设置,使得导入罐体1内的油污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上突槽14的内侧壁下落,避免油液落在连通管2内,而环形流通槽20和环形限位片15的设计,是为了散落粘附在积油斗11侧壁的油污进行有效收集滴落在环形流通槽20的内侧,有利于油污的收集,在压力表10显示的压力过大时,对快开法兰5进行拆卸,对吸附棉9进行更换,通过打开排油阀19将积油斗11内积累的油液通过排油管18进行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罐体(1)和真空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导气口处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所述连通管(2)在远离罐体(1)的一端与真空泵(3)的排气端口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泵(3)的进气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4),所述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快开法兰(5),所述快开法兰(5)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6),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通过定位架(7)固定连接有吸附棉支撑管(8),所述吸附棉支撑管(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吸附棉(9),所述罐体(1)的右侧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压力表(10),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下方固定安装有积油斗(11),所述积油斗(11)的环形侧壁开设有透气孔(12),所述积油斗(11)的内侧底部开设有下陷槽(13),所述积油斗(11)的底部开设有上突槽(14),所述积油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片(15),所述下陷槽(13)的内侧底部和上突槽(14)的内侧顶部之间开设有排油孔(16),所述罐体(1)的底部右侧排油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油管(18),所述排油孔(16)和排油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油管(17),所述排油管(18)上固定安装有排油阀(19),所述罐体(1)的内侧底部开设有环形流通槽(20),排油口位于环形流通槽(20)的环形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油气分离回收装置,包括罐体(1)和真空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导气口处固定连接有连通管(2),所述连通管(2)在远离罐体(1)的一端与真空泵(3)的排气端口固定连接,所述真空泵(3)的进气端口固定连接有进气管(4),所述罐体(1)的顶部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快开法兰(5),所述快开法兰(5)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气管(6),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通过定位架(7)固定连接有吸附棉支撑管(8),所述吸附棉支撑管(8)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吸附棉(9),所述罐体(1)的右侧面通孔处固定连接有压力表(10),所述罐体(1)的内侧壁下方固定安装有积油斗(11),所述积油斗(11)的环形侧壁开设有透气孔(12),所述积油斗(11)的内侧底部开设有下陷槽(13),所述积油斗(11)的底部开设有上突槽(14),所述积油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限位片(15),所述下陷槽(13)的内侧底部和上突槽(14)的内侧顶部之间开设有排油孔(16),所述罐体(1)的底部右侧排油口处固定连接有排油管(18),所述排油孔(16)和排油口之间固定连接有通油管(17),所述排油管(18)上固定安装有排油阀(19),所述罐体(1)的内侧底部开设有环形流通槽(20),排油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辉田志远郭丰周刘建设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红星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