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51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氧管,包括连接管、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两端的输氧管及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的鼻塞管,所述鼻塞管包括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柱体管段及与所述柱体管段另一端连接的锥体管段;所述锥体管段的上端密封,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出氧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吸氧管,通过设置侧部开孔的鼻塞管进行输氧,能极大降低氧气对鼻孔造成的气体冲击,降低氧气直接冲击鼻孔内壁黏膜而造成的不适感,同时也能保护黏膜,避免其因长时间被氧气直接冲击而损伤;通过设置固定装置能使吸氧管很好的固定在鼻孔内,防止在输氧过程中脱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临床使用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Oxygen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吸氧管。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吸氧管先将吸氧管套在欲吸氧者的耳朵上,然后将吸氧管上的鼻塞管插入吸氧者的鼻孔内进行吸氧,鼻塞管前端开口,将氧气导入患者鼻孔内。由于氧气直接向鼻孔内流入,会对鼻孔内的黏膜造成很大的冲击力,给患者造成很强的不适感,且长时间吸氧还容易损伤鼻孔内的黏膜,不利于临床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吸氧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氧管,包括连接管、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两端的输氧管及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的鼻塞管,所述鼻塞管包括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柱体管段及与所述柱体管段另一端连接的锥体管段;所述锥体管段的上端密封,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出氧孔。优选的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鼻塞管上的固定装置。优选的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可上下活动套设在所述柱体管段上的弹性套环及连接于所述弹性套环外侧边缘的鼻翼固定夹。优选的是,所述鼻翼固定夹包括与所述弹性套环外侧边缘连接的弧形弹片及与所述弧形弹片连接的夹持板。优选的是,所述夹持板的靠近所述鼻塞管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软垫层。优选的是,所述柱体管段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优选的是,所述鼻塞管内还设置有底端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连接的导流柱,所述导流柱的顶端与所述鼻塞管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优选的是,所述出氧孔在锥体管段的同一横截面上呈螺旋状布置。优选的是,所述鼻塞管包括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的两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吸氧管,通过设置侧部开孔的鼻塞管进行输氧,能极大降低氧气对鼻孔造成的气体冲击,降低氧气直接冲击鼻孔内壁黏膜而造成的不适感,同时也能保护黏膜,避免其因长时间被氧气直接冲击而损伤;通过在鼻塞管前端设置锥体管段,使输入到鼻孔内的氧气在越往鼻孔内部,冲击力越小,从而能对保护鼻孔内部深处较敏感的内壁黏膜形成更好的保护;通过设置导流柱和螺旋状布置的出氧孔,能降低氧气排出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患者在吸氧过程中的不适感;通过设置固定装置能使吸氧管很好的固定在鼻孔内,防止在输氧过程中脱落;还能便于调节鼻塞管插入患者鼻孔的深度,防止插入过深而损伤患者鼻孔内壁黏膜,且能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本技术结构简单,临床使用效果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鼻塞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弹性套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锥体管段的经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管;2—输氧管;3—鼻塞管;4—柱体管段;5—锥体管段;30—导流柱;40—环形凹槽;50—出氧孔;6—固定装置;60—弹性套环;61—鼻翼固定夹;62—弧形弹片;63—夹持板;64—软垫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吸氧管,包括连接管1、连通设置在连接管1两端的输氧管2及连通设置在连接管1上的鼻塞管3,鼻塞管3包括与连接管1连接的柱体管段4及与柱体管段4另一端连接的锥体管段5;锥体管段5的上端密封,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多个与连接管1连通的出氧孔50。优选的实施例为,鼻塞管3包括对称设置在连接管1上的两根,以同时对两鼻孔进行输氧。使用时,鼻塞管3插入患者的鼻孔中,氧气经两侧的输氧管2输入,由连接管1进入鼻塞管3,再由鼻塞管3的锥体管段5的侧壁上的出氧孔50排出,以进入患者鼻孔,为其供氧。锥体管段5顶端密封,氧气不从其顶端排出,而是由侧部排出进入鼻孔,能极大降低氧气对鼻孔造成的气体冲击,降低氧气直接冲击鼻孔内壁黏膜而造成的不适感,同时也能保护黏膜,避免其因长时间被氧气直接冲击而损伤。鼻孔内壁黏膜越往内部越脆弱越敏感,锥体管段5越往内部直径越小,锥体管段5离鼻孔内壁黏膜的距离越大,排出的氧气对鼻孔内壁黏膜的冲击力越小,从而能进一步降低吸氧造成的不适感。在一种实施例中,吸氧管还包括设置在鼻塞管3上的固定装置6。固定装置6包括可上下活动套设在柱体管段4上的弹性套环60及连接于弹性套环60外侧边缘的鼻翼固定夹61,弹性套环60大小可伸缩,以套在柱体管段4上并保持固定。鼻翼固定夹61包括与弹性套环60外侧边缘连接的弧形弹片62及与弧形弹片62连接的夹持板63,鼻翼固定夹61夹持在患者的鼻翼上,以帮助吸氧管保持固定,防止其脱离和插入过深。夹持板63的靠近鼻塞管3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软垫层64,软垫层64能保护患者的鼻翼,防止夹持板63紧贴鼻翼而造成皮肤压伤。柱体管段4的外壁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形凹槽40,弹性套环60卡设在环形凹槽40,从而能提高套设的牢度度。使用时,鼻塞管3插入患者鼻孔内,夹持板63处于鼻翼外侧,弧形弹片62提供弹力,从而夹持在鼻翼处;通过上下移动弹性套环60套设在合适位置的环形凹槽40内,以调节鼻塞管3插入患者鼻孔的深度,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通过固定装置6能使吸氧管很好的固定在鼻孔内,防止在输氧过程中脱落;还能便于调节鼻塞管3插入患者鼻孔的深度,防止插入过深而损伤患者鼻孔内壁黏膜,且能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在一种实施例中,鼻塞管3内还设置有底端与连接管1的内壁连接的导流柱30,导流柱30的顶端与鼻塞管3的顶端之间留有间隙。出氧孔50在锥体管段5的同一横截面上呈螺旋状布置。氧气由输氧管2流入后,冲击到导流柱30上,导流柱30能引导气体向鼻塞管3内流动,同时降低气体流速,以减小氧气的冲击力。出氧孔50在锥体管段5的同一横截面上呈螺旋状布置,使氧气进入出氧孔50后,不会垂直流向鼻孔的内壁,而是螺旋形的流出(如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氧气流出方向与鼻孔内壁呈小锐角甚至是平行,从而能降低氧气对鼻孔内壁的冲击作用。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两端的输氧管及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的鼻塞管,/n所述鼻塞管包括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柱体管段及与所述柱体管段另一端连接的锥体管段;/n所述锥体管段的上端密封,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出氧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两端的输氧管及连通设置在所述连接管上的鼻塞管,
所述鼻塞管包括与所述连接管连接的柱体管段及与所述柱体管段另一端连接的锥体管段;
所述锥体管段的上端密封,其侧壁上贯通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管连通的出氧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鼻塞管上的固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可上下活动套设在所述柱体管段上的弹性套环及连接于所述弹性套环外侧边缘的鼻翼固定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翼固定夹包括与所述弹性套环外侧边缘连接的弧形弹片及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慧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技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