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177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3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氧管,属于临床医学领域。所述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其中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通过转换开关与第一导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换开关位于不同位置,使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或第三导管连通,从而为病人提供不同的吸氧方式,使得为病人在进行吸氧状态切换时,不需要进行器械的重复安装,能够提高病人的就医感受,同时降低更换器械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吸氧管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吸氧方式根据病人的症状不同,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通过体外鼻导管使病人通过鼻腔吸入氧气,另一种则是通过气管插管使病人通过气管吸入氧气。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当病人建立人工气道后,无法使用鼻导管进行吸氧,只能将吸氧管插入气管插管中保证病人的供养,而当病人病情稳定或者全麻清醒,拔除人工气道后,又需要通过鼻导管进行吸氧。由于病人需要在两种吸氧方式中进行转换,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根据病人状态的不同将吸氧相关的医疗器械进行反复安装、调试,这样会给病人带来短暂的吸氧中断,增加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吸氧管,所述新型吸氧管,包括:第一导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管相连的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通过转换开关与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和第三导管的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单孔吸氧口,所述第三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插管连接件。可选的,所述转换开关,包括: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外壳体表面的转换旋钮; 其中,所述转换旋钮通过转轴在所述外壳体表面旋转。可选的,所述转换开关,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体内具有预设长度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所述转换旋钮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转换开关,还包括:位于所述转换开关内的所述第二导管和所述第三导管均设置有预设长度的截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转换开关位于不同位置,使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或第三导管连通,从而为病人提供不同的吸氧方式,使得为病人在进行吸氧状态切换时,不需要进行器械的重复安装,能够提高病人的就医感受,同时降低更换器械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吸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吸氧管的转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吸氧管的转换开关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吸氧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吸氧管,所述新型吸氧管,包括:第一导管1,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管1相连的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 ;所述第一导管1的一端通过转换开关4与所述第二导管2的一端和第三导管3的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导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单孔吸氧口 5,所述第三导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插管连接件6。在实施中,如图1所示,该新型吸氧管包括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其中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通过转换开关4与第一导管相连。并且第二导管的末端设置有单孔吸氧口 5和气管插管连接件6。在具体使用时,当转换开关4的尖端指向第二导管2时,意味着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连通,此时从第一导管1中进入的氧气经过转换开关4流入第二导管2中,最终经单孔吸氧口 5被病人通过鼻腔吸入体内。当转换开关4的尖端指向第三导管3时,意味着第一导管1和第三导管3连通,此时第一导管1中进入的氧气经过转换开关4流入第三导管3中,最终经气管插管连接件6通过气管插管进入病人体内。根据上述描述可知,根据病人的不用状态,通过转换开关4分别连通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能够为病人提供体外和体内两种吸氧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其中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通过转换开关与第一导管连接,通过转换开关位于不同位置,使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或第三导管连通,从而为病人提供不同的吸氧方式,使得为病人在进行吸氧状态切换时,不需要进行器械的重复安装,能够提高病人的就医感受,同时降低更换器械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可选的,所述转换开关4,包括:外壳体41,以及位于所述外壳体4表面的转换旋钮42 ;其中,所述转换旋钮42通过转轴43在所述外壳体4表面旋转。在实施中,转换开关4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的,转换开关分为外壳体41,以及位于外壳体41表面上的转换旋钮42,并且转换旋钮42可以通过位于外壳体41内的转轴43在外壳体4的表面旋转。转换旋钮42具有一个较窄的前端和一个相对较宽的后端,由于转轴42的档位设置,转换旋钮42的前端可以在指向第二导管2或第三导管3的两个位置上旋转。当该前端指向第二导管2时,表明通过转换开关4内部调节,使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连通,同理,当该前端指向第三导管3时,表明通过转换开关4内部调节,使第一导管1和第三导管3连通。可选的,所述转换开关4,还包括:位于所述外壳体41内具有预设长度的连通管44,所述连通管44与所述转换旋钮42固定连接。在实施中,如图3所示,在外壳体41的内部,设置有与转换旋钮42固定连接的连通管44,该连通管44具有预设长度,并且该连通管44的直径与第一导管1、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均相同。由于连通管44与转换旋钮42固定相连,因此当转换旋钮44绕转轴43旋转时,在外壳体41内部,连通管44会跟随转换旋钮42同步的进行转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连通管44位于外壳体41内部,因此在图3中使用虚线来表示连通管,下文同理,不再赘述。可选的,所述转换开关4,还包括:位于所述转换开关4内的所述第二导管2和所述第三导管3均设置有预设长度的截断7。在实施中,如图4所示,在转换开关4内的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上,均设置有预设长度的截断7。参考上文可知,该截断的长度与转换开关4中的连通管44的长度相同,因此结合图4可知,当转换旋钮的前端指向第二导管2时,在转换开关4内部,连通管44恰好位于第二导管2的截断7处,在该情况下,通过连通管44使得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连通,这样意味着第一导管1和第二导管2连通,此时从第一导管1中进入的氧气经过转换开关4流入第二导管2中,最终经单孔吸氧口 5被病人通过鼻腔吸入体内。同理,当转换旋钮的前端指向第三导管3时,在转换开关4内部,连通管44恰好位于第三导管3的截断7处,意味着第一导管1和第三导管3连通,此时第一导管1中进入的氧气经过转换开关4流入第三导管3中,最终经气管插管连接件6通过气管插管进入病人体内。因此可以确定,通过转换开关4,可以起到将第一导管1分别于第二导管2和第三导管3连通的效果。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吸氧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其中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通过转换开关与第一导管连接,通过转换开关位于不同位置,使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或第三导管连通,从而为病人提供不同的吸氧方式,使得为病人在进行吸氧状态切换时,不需要进行器械的重复安装,能够提高病人的就医感受,同时降低更换器械给病人带来的不适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吸氧管进行病人吸氧方式切换的实施例,仅作为该新型吸氧管中在实际应用中的说明,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新型吸氧管在其他应用场景中使用,其具体实现过程类似于上述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序号仅仅为了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吸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吸氧管,包括:第一导管,以及与所述第一导管相连的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通过转换开关与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和第三导管的一端相连;其中,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单孔吸氧口,所述第三导管的另一端设置有气管插管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燕张博赵彬芳田宝娟冯晓云文淑会王平张茹王红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