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510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第三套筒与第一套筒可以同时满足单翼输液针与双翼输液针的使用,通用互换性高;通过第一套筒的封堵结构,避免穿刺钢针针头暴露在外,提高了防护的可靠性,降低医疗安装隐患;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插接式连接,使用简单方便,便于推广使用,保证连接的紧密性。

A protective sleeve for intravenous infusion nee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病人疾病治疗与抢救常用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静脉输液可以纠正人体因疾病造成的水合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通过输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静脉输液针是静脉输液中的必需医疗用具,使用过的静脉输液针在回收过程中容易刺伤医护人员,针刺伤是临床医护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据研究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万人,其中80%针刺伤发生在医护人员。现有的静脉输液针防感染的措施,主要采用弹性材料或硬质塑料制成的套式结构,但是这种套式结构的保护套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与静脉输液针有效固定,容易松脱,防感染效果较差;二是静脉输液针包括单翼输液针、双翼输液针,现有的保护套普遍只能满足单翼输液针或双翼输液针其中一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单翼输液针、双翼输液针、输液导管;保护套本体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第一套筒内径为R1,外径为R2;第一套筒上端面封堵,第一套筒圆柱面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对称,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套筒中心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槽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一导向槽宽度为L1,第一导向槽长度为L2,第一导向槽高度为H1;第一套筒外圆柱面上设有第一插条、第二插条,第一插条与第一导向槽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插条与第二插条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二套筒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套筒半径为R3,R3>R2;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中心轴线与第二套筒中心轴线重合,圆形凸台半径为R4,R4=R1;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十字凸块,十字凸块分别位于圆形凸台的左右两侧;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主限位条,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主限位条与圆形凸台上端面相连成一体结构;主限位条截面为矩形结构,主限位条宽度为L1,主限位条长度为L2,主限位条高度为H2,H1<H2;主限位条下端面设有十字凹槽;主限位条与第二套筒通过十字凸块与十字凹槽的相互配合实现插接式可拆卸连接;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主限位条的两端,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主限位条相连成一体结构;第一限位块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结构,第一限位块内圆弧面所对半径为R2;第二限位块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结构,第二限位块外圆弧面所对半径为R1;第三套筒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端开口,第三套筒圆柱面上设有第一变向槽、第二变向槽、第三变向槽,第二变向槽与第一变向槽、第三变向槽之间的夹角均为90°;第三套筒内表面设有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三插槽、第四插槽,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三插槽、第四插槽围绕第三套筒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一插槽位于第一变向槽与第二变向槽之间,第一插槽与第一变向槽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之间的夹角为180°;进一步的,双翼输液针包括导管连接头、针柄、穿刺钢针,导管连接头一端与输液导管连通,另一端与穿刺钢针连通,针柄固定在导管连接头两侧;限位件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圆形凸台的左右两侧;第一套筒位于第三套筒内,第一插条与第一插槽相互配合,第二插条与第二插槽相互配合,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分别与第一变向槽、第三变向槽对齐;针柄穿过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限位件与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相互配合,主限位条插入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内,限位件抵紧针柄。进一步的,单翼输液针包括导管连接头、针柄、穿刺钢针,导管连接头一端与输液导管连通,另一端与穿刺钢针连通,针柄固定在导管连接头一侧;限位件数量为一个,位于圆形凸台的左侧或右侧;第一套筒位于第三套筒内,第三插条与第三插槽相互配合,第四插条与第四插槽相互配合,第二导向槽与第二变向槽对齐;针柄穿过第二导向槽限位件与第二导向槽相互配合,主限位条插入第二导向槽内,限位件抵紧针柄。进一步的,保护套本体采用硬质材料。进一步的,第一变向槽、第二变向槽、第三变向槽完全相同,第一变向槽截面尺寸为矩形结构,第一向槽宽度为L3,第一向槽长度为L4,第一向槽高度为H3,L3≥L1,L4≥L2,H3≥H1;本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第三套筒与第一套筒可以同时满足单翼输液针与双翼输液针的使用,通用互换性高;通过第一套筒的封堵结构,避免穿刺钢针针头暴露在外,提高了防护的可靠性,降低医疗安装隐患;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插接式连接,使用简单方便,便于推广使用,保证连接的紧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套筒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限位件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第一套筒与第三套筒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单翼输液针,2-双翼输液针,3-输液导管,4-第一套筒,5-第二套筒,6-第三套筒,7-第一导向槽,8-第二导向槽,9-第一插条,10-第二插条,11-圆形凸台,12-十字凸块,13-十字凹槽,14-限位件,15-主限位条,16-第一限位块,17-第二限位块,18-第一变向槽,19-第二变向槽,20-第三变向槽,21-第一插槽,22-第二插槽,23-第三插槽,24-第四插槽,25-导管连接头,26-针柄,27-穿刺钢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包括保护套本体、双翼输液针2、输液导管3;保护套本体包括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5、第三套筒6,第一套筒4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第一套筒4内径为R1,外径为R2;第一套筒4上端面封堵,第一套筒4圆柱面上设有第一导向槽7、第二导向槽8,第一导向槽7、第二导向槽8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一导向槽7与第二导向槽8对称,第一导向槽7与第一套筒4中心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槽7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一导向槽7宽度为L1,第一导向槽7长度为L2,第一导向槽7高度为H1;第一套筒4外圆柱面上设有第一插条9、第二插条10,第一插条9与第一导向槽7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插条9与第二插条10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二套筒5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套筒5半径为R3,R3>R2;第二套筒5上端面设有圆形凸台11,圆形凸台11中心轴线与第二套筒5中心轴线重合,圆形凸台11半径为R4,R4=R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本体、单翼输液针、双翼输液针、输液导管;/n保护套本体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第一套筒内径为R1,外径为R2;/n第一套筒上端面封堵,第一套筒圆柱面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对称,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套筒中心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槽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一导向槽宽度为L1,第一导向槽长度为L2,第一导向槽高度为H1;/n第一套筒外圆柱面上设有第一插条、第二插条,第一插条与第一导向槽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插条与第二插条之间的夹角为180°;/n第二套筒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套筒半径为R3,R3>R2;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中心轴线与第二套筒中心轴线重合,圆形凸台半径为R4,R4=R1;/n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十字凸块,十字凸块分别位于圆形凸台的左右两侧;/n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主限位条,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主限位条与圆形凸台上端面相连成一体结构;主限位条截面为矩形结构,主限位条宽度为L1,主限位条长度为L2,主限位条高度为H2,H1<H2;主限位条下端面设有十字凹槽;主限位条与第二套筒通过十字凸块与十字凹槽的相互配合实现插接式可拆卸连接;/n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主限位条的两端,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主限位条相连成一体结构;第一限位块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结构,第一限位块内圆弧面所对半径为R2;第二限位块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结构,第二限位块外圆弧面所对半径为R1;/n第三套筒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端开口,第三套筒圆柱面上设有第一变向槽、第二变向槽、第三变向槽,第二变向槽与第一变向槽、第三变向槽之间的夹角均为90°;第三套筒内表面设有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三插槽、第四插槽,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第三插槽、第四插槽围绕第三套筒中心轴线环形阵列;第一插槽位于第一变向槽与第二变向槽之间,第一插槽与第一变向槽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之间的夹角为1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脉输液针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套本体、单翼输液针、双翼输液针、输液导管;
保护套本体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第三套筒,第一套筒为中空圆柱体结构,第一套筒内径为R1,外径为R2;
第一套筒上端面封堵,第一套筒圆柱面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夹角为180°,第一导向槽与第二导向槽对称,第一导向槽与第一套筒中心轴线平行,第一导向槽截面为矩形结构,第一导向槽宽度为L1,第一导向槽长度为L2,第一导向槽高度为H1;
第一套筒外圆柱面上设有第一插条、第二插条,第一插条与第一导向槽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插条与第二插条之间的夹角为180°;
第二套筒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套筒半径为R3,R3>R2;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圆形凸台,圆形凸台中心轴线与第二套筒中心轴线重合,圆形凸台半径为R4,R4=R1;
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十字凸块,十字凸块分别位于圆形凸台的左右两侧;
第二套筒上端面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主限位条,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主限位条与圆形凸台上端面相连成一体结构;主限位条截面为矩形结构,主限位条宽度为L1,主限位条长度为L2,主限位条高度为H2,H1<H2;主限位条下端面设有十字凹槽;主限位条与第二套筒通过十字凸块与十字凹槽的相互配合实现插接式可拆卸连接;
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分别位于主限位条的两端,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与主限位条相连成一体结构;第一限位块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结构,第一限位块内圆弧面所对半径为R2;第二限位块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圆弧结构,第二限位块外圆弧面所对半径为R1;
第三套筒为中空圆柱体结构,两端开口,第三套筒圆柱面上设有第一变向槽、第二变向槽、第三变向槽,第二变向槽与第一变向槽、第三变向槽之间的夹角均为90°;第三套筒内表面设有第一插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艳曹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治宇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