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38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至少包括可调节的基座和通过基座支撑的床板,基座包括基础框架,其中,基础框架包括侧框架构件和横向框架构件,侧横向框架构件和侧框架构件以能够限定基础框架的外形形状的方式通过角支架连接,其中,每个角支架连接有能够独立地改变基础框架和床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可调支撑腿。通过可调支撑腿能够以手动或自动的方式调节所述诊断床的高度。

A medical diagnostic bed for ultrasou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
技术介绍
B超检查是现代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疾病诊断技术,其具有无创伤、检查范围广、费用低等优点。超声科有专门的医生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医生的专业性强,工作量极大,需要医生始终坐在诊断床旁边,手握B超探头对躺在诊断床病人进行检查,床体的需要设置合适的高度以方便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并且,由于针对不同部位的检查可能需要病人保持不同的体位和姿态。例如,公开号为CN203852429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诊断床,包括床板框架,床板框架中设有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床板框架的边框与第二床板的底部之间设有支撑杆,第一床板上设有第一床垫,第二床板上设有第二床垫,床板框架底部的四个角上均设有三角板,三角板的底面上设有床腿,沿床板框架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之间焊接有储物容器,沿床板框架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个床腿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本技术根据病人的诊断部位,调整第二床板的位置,适合病人的诊断姿势,方便医务人员进行诊断;病人可将随身物品放入储物容器中,便于病人的诊断;同时增加了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安全性,增加了人机结合设计,提高了舒适性但是,该医用诊断床无法调节床体的高度。并且两部分的床板结构无法满足病人更多的姿态切换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至少包括可调节的基座和通过所述基座支撑的床板,所述基座包括基础框架,其中,所述基础框架包括侧框架构件和横向框架构件,所述侧横向框架构件和所述侧框架构件以能够限定所述基础框架的外形形状的方式通过角支架连接,其中,每个所述角支架连接有能够独立地改变所述基础框架和床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可调支撑腿。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调支撑腿至少包括固到所述角支架的外管状构件、与所述外管状构件可滑动连接的内管状构件和连接销,其中,所述外管状构件包括多个线性布置且间隔开的所述外管孔,所述内管状构件包括至少一个能够通过连接销与所述外管孔连接的内管孔,从而所述外管状构件能够在所述连接销依次插入所述外管孔和所述内管孔的情况下与所述内管状构件固定连接;或所述外管状构件能够在所述连接销解除插入所述外管孔和所述内管孔的情况下以调节所述基础框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方式与所述内管状构件滑动连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调支撑腿包括固定到所述角支架的固定外管,以及与所述固定外管连接的电动推杆,其中,所述电动推杆包括电动机和连接到所述电动机并延伸穿过固定内管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能够基于所述电动机的作用以延伸出或缩回至所述固定内管的方式改变所述基础框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床板包括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其中,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通过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部通过第二铰链与所述第二部活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部和所述第三部构成通过伸缩组件以独立地实现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三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倾斜或平行的结构。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部包括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其中,所述第二面板为上面板,所述第三面板为下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第三面板构造成当所述第一部和/或所述第三部倾斜时能够产生相对滑动以增加或减少所述第二部的长度的结构。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管状构件设置有至少三个线性排列并且彼此间隔的外管孔,所述内管状构件设置有至少两个线性排列和彼此间隔的内管孔,其中所述内管孔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的所述内管孔的之间的距离。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内管的近地端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包括能够使得所述延伸杆延伸穿过所述端盖的端盖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角支架包括相对于所述侧框架构件和所述横向框架构件成约度角的外侧部和内侧部。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角支架包括泡沫块,所述泡沫块与所述外侧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泡沫块具有从所述角部支架突出的弧形外部。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可调节支撑腿下端设置有脚轮。本技术提供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至少具有如下优势:(1)医用诊断床能够通过可调节支座以手动或者自动的放根据需要调节至所需的高度;(2)医用诊断床的第一部、第二部和第三部构成通过伸缩组件以独立地实现第一部和第三部能够相对于第二部倾斜或平行的结构,从而调整床板的姿态以适应超声检测过程中病人的不同体位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处于倾斜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的基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的泡沫块和角支座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的可手动调节的支撑腿的分解透视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的可自动调节的支撑腿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的缩回位置的可自动调节的支撑腿的透视图;和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的伸展位置的可自动调节的支撑腿的透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0:基座12:第一部14:第二部16:第三部18:基础框架20:第一面板22:第二面板24:第三面板26:第四面板28:第五面板30:第一铰链32:第二铰链34:第三铰链40:上部侧框架构件42:下部侧框架构件44:上部横向框架构件46:下部横向框架构件48:角支座52:外侧部54:内侧部56:泡沫块60:支撑腿62:外管状构件64:内管状构件66:外管孔68:内管孔70:连接销72:外罩80:固定外管82:固定内管84:电动推杆86:端盖87:端盖孔90:套管91:电动机92:延伸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8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内侧”、“内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至少包括可调节的基座(10)和通过所述基座(10)支撑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基础框架(18),/n其中,所述基础框架(18)包括侧框架构件和横向框架构件,所述横向框架构件和所述侧框架构件以能够限定所述基础框架(18)的外形形状的方式通过角支架(48)连接,/n其中,每个所述角支架(48)连接有能够独立地改变所述基础框架(18)和床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可调支撑腿(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至少包括可调节的基座(10)和通过所述基座(10)支撑的床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包括基础框架(18),
其中,所述基础框架(18)包括侧框架构件和横向框架构件,所述横向框架构件和所述侧框架构件以能够限定所述基础框架(18)的外形形状的方式通过角支架(48)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角支架(48)连接有能够独立地改变所述基础框架(18)和床板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可调支撑腿(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科医用诊断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腿(60)至少包括固到所述角支架(48)的外管状构件(62)、与所述外管状构件(62)可滑动连接的内管状构件(64)和连接销(70),
其中,所述外管状构件(62)包括多个线性布置且间隔开的外管孔(66),所述内管状构件(64)包括至少一个能够通过连接销(70)与所述外管孔(66)连接的内管孔(68),从而所述外管状构件(62)能够在所述连接销(70)依次插入所述外管孔(66)和所述内管孔(68)的情况下与所述内管状构件(64)固定连接;或所述外管状构件(62)能够在所述连接销(70)解除插入所述外管孔(66)和所述内管孔(68)的情况下以调节所述基础框架(18)相对于地面的高度的方式与所述内管状构件(64)滑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医用诊断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腿(60)包括固定到所述角支架(48)的固定外管(80),以及与所述固定外管(80)连接的电动推杆(84),
其中,所述电动推杆(84)包括电动机(91)和连接到所述电动机(91)并延伸穿过固定内管(82)的延伸杆(92),所述延伸杆(92)能够基于所述电动机(91)的作用以延伸出或缩回至所述固定内管(82)的方式改变所述基础框架(18)相对于地面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诊断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包括第一部(12)、第二部(14)和第三部(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庆荣刘峰魏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