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式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38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式持针器,该改良式持针器包括套筒,套筒的顶端设有采血针连接座,采血针连接座的外表面设有手持耳座,采血针连接座开设有卡针孔,套筒的外侧壁设有压板、固定腔和连杆,固定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杆通过口,连杆一端通过第一连杆通过口伸入固定腔,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滑块,压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杆通过口,第二连杆通过口连通有第一滑槽,连杆连接有水平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开设有凹槽,凹槽由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挡块、卡块和第一支杆,固定腔前后两侧壁均设有支杆通过口和卡块通过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持针器能够调节套筒与压板之间的倾角,穿刺成功后可以压板支撑在患者的皮肤上,保持相对稳定。

An improved needle hol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式持针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改良式持针器。
技术介绍
通过验血来分析判断人等受检对象的健康情况或病因,是一种普遍的医疗实践,为此,首先需要通过采血装置来采集受检对象的血液,典型的采血装置包括采血针、持针器和真空采血管,采血时,先通过接头将采血针固定到持针器的接头座上,然后对受检对象进行静脉穿刺,然后将针孔采血管安装到持针器中,静脉血在真空采血管内真空的作用下自动流入真空采血管内,现有的持针器使用时需要持续保持用手抬着套筒以保持进针角度直至采血结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式持针器。本技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式持针器,该改良式持针器包括套筒,套筒的顶端设有采血针连接座,底端设有开口,采血针连接座的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垂直设有对称的手持耳座,采血针连接座左侧开设有卡针孔,套筒的外侧壁设有角度调节器,角度调节器包括与套筒外侧壁的顶端通过水平的转轴转动连接的压板、固定连接于套筒外侧壁的固定腔和设置于压板和固定腔之间的连杆,固定腔远离套筒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杆通过口,连杆一端通过第一连杆通过口伸入固定腔,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压板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连杆上下运动的第二连杆通过口,第二连杆通过口向内连通有与第一滑块配合的第一滑槽,卡针孔和压板位于两个手持耳座的同一侧,连杆伸入固定腔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凹槽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挡块、卡块和第一支杆,固定腔前后两个侧壁均设有供第一支杆上下运动的支杆通过口和若干个与支杆通过口相连通的卡块通过口,挡块的长度大于卡块通过口的长度。进一步的改进,卡针孔包括相互连通的卡针通孔35和弹出开口,弹出开口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通过卡针通孔35的孔心,第二弹簧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通过第二支杆固定连接有卡紧块,第二弹簧舒张时卡紧块与卡针通孔35对应的采血针连接座的侧壁相接触,采血针连接座的侧壁设有与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滑槽,卡针通孔和卡紧块之间形成用于固定采血针的卡孔。进一步的改进,采血针连接座的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垂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架,两个支架的末端均开设有螺孔,两个螺孔内均螺纹连接有螺杆,两个螺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放大镜固定套,放大镜固定套内固定有放大镜。进一步的改进,两个手持耳座的外侧壁均开设有手持凹槽,手持凹槽内设有粗糙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改良式持针器调节套筒与压板之间的倾角,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将压板调整至适合自己的角度,穿刺成功后可以压板支撑在患者的皮肤上,使其保持相对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改良式持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改良式持针器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实施例2的采血针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采血针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的采血针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改良式持针器,如图1和图2所示,该改良式持针器包括套筒1,套筒1的顶端设有采血针连接座2,底端设有开口3,采血针连接座2的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垂直设有对称的手持耳座4,采血针连接座2左侧开设有卡针孔5,套筒1的外侧壁设有角度调节器,角度调节器包括与套筒1外侧壁的顶端通过水平的转轴转动连接的压板6、固定连接于套筒1外侧壁的固定腔7和设置于压板6和固定腔7之间的连杆8,固定腔7远离套筒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杆通过口9,连杆8一端通过第一连杆通过口9伸入固定腔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0,压板6的侧壁上开设有供连杆8上下运动的第二连杆通过口11,第二连杆通过口11向内连通有与第一滑块10配合的第一滑槽12,卡针孔5和压板6位于两个手持耳座4的同一侧,连杆8伸入固定腔7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挡块16、卡块17和第一支杆18,固定腔7前后两个侧壁均设有供第一支杆18上下运动的支杆通过口19和若干个与支杆通过口19相连通的卡块通过口20,挡块16的长度大于卡块通过口20的长度;其中,套筒与采血针连接座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和粘接,开口端用于连接真空采血管,根据需要可设置成与真空采血管配合连接的结构;手持耳座和采血针连接座的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和粘接,卡针孔可采用任一能够夹持采血针的形式,如螺纹连接、卡接等,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固定腔与套筒的外侧壁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优选为球形,连杆和固定杆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第一弹簧、挡块、卡块和第一卡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第一弹簧压缩的长度、挡块的厚度与卡块的厚度之和小于凹槽的底面到套筒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这里挡块和卡块的厚度指的是挡块和卡块沿第一弹簧伸缩方向的长度,卡块组足够大而不会通过支杆通过口,第一弹簧具有足够的弹性系数以舒张时将挡板压制固定腔的内侧壁;本技术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在进针前调节医务人员的进针角度,无需每次进针都调节一次角度,且进针后只需一手扶着套筒即可保持进针角度,使用时,一手握住套筒外侧壁,一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别捏住两个第一支杆,并相对用力至两个卡块脱离卡块通过口,此时可以调整固定杆至合适的位置,松开两个手指,使两个卡块卡入相应的卡块通过口内,第一弹簧的舒张力将挡块压在固定腔的内侧壁,卡块牢固的卡固在卡块通过口内,此时可以安装采血针,对患者的血管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压板继续贴在患者的皮肤上,医务人员只需一手扶着套筒即可。实施例2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改良式持针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卡针孔5包括相互连通的卡针通孔35和弹出开口21,弹出开口2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2,第二弹簧22的伸缩方向通过卡针通孔35的孔心,第二弹簧2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滑块23,第二滑块23通过第二支杆24固定连接有卡紧块25,第二弹簧22舒张时卡紧块25与卡针通孔35对应的采血针连接座2的侧壁相接触,采血针连接座2的侧壁设有与第二滑块23相配合的第二滑槽26,卡针通孔和卡紧块25之间形成用于固定采血针的卡孔;其中,弹出开口远离卡针孔一端对应的采血针连接座的侧壁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有足够的弹性系数将卡紧块压在卡针通孔处,且第二弹簧的弹性系数足够大至卡紧块与卡针通孔形成的卡孔能够将采血针牢固的卡住,不会因穿刺而松动;本使用新型通过以上设置,使医务人员能够单手取下采血后的采血针,使用前一手将第二滑块向远离卡针孔方向滑动,此时第二弹簧压缩,卡紧块与卡针孔对应的采血针连接座的侧壁相分离,将采血针伸入,松手,即可将采血针卡固,当采血完毕,医务人员将针孔采血管取下后,单手将第二滑块向远离卡针孔方向滑动,将套筒翻转至开口朝上,即可使采血针自由落体掉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式持针器,所述改良式持针器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的顶端设有采血针连接座(2),底端设有开口(3),所述采血针连接座(2)的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垂直设有对称的手持耳座(4),所述采血针连接座(2)左侧开设有卡针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外侧壁设有角度调节器,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与所述套筒(1)外侧壁的顶端通过水平的转轴转动连接的压板(6)、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1)外侧壁的固定腔(7)和设置于所述压板(6)和所述固定腔(7)之间的连杆(8),所述固定腔(7)远离所述套筒(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杆通过口(9),所述连杆(8)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通过口(9)伸入所述固定腔(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0),所述压板(6)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杆(8)上下运动的第二连杆通过口(11),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口(11)向内连通有与所述第一滑块(10)配合的第一滑槽(12),所述卡针孔(5)和所述压板(6)位于两个所述手持耳座(4)的同一侧,所述连杆(8)伸入所述固定腔(7)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挡块(16)、卡块(17)和第一支杆(18),所述固定腔(7)前后两个侧壁均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杆(18)上下运动的支杆通过口(19)和若干个与所述支杆通过口(19)相连通的卡块通过口(20),所述挡块(16)的长度大于所述卡块通过口(20)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式持针器,所述改良式持针器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的顶端设有采血针连接座(2),底端设有开口(3),所述采血针连接座(2)的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垂直设有对称的手持耳座(4),所述采血针连接座(2)左侧开设有卡针孔(5),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的外侧壁设有角度调节器,所述角度调节器包括与所述套筒(1)外侧壁的顶端通过水平的转轴转动连接的压板(6)、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1)外侧壁的固定腔(7)和设置于所述压板(6)和所述固定腔(7)之间的连杆(8),所述固定腔(7)远离所述套筒(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连杆通过口(9),所述连杆(8)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杆通过口(9)伸入所述固定腔(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0),所述压板(6)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杆(8)上下运动的第二连杆通过口(11),所述第二连杆通过口(11)向内连通有与所述第一滑块(10)配合的第一滑槽(12),所述卡针孔(5)和所述压板(6)位于两个所述手持耳座(4)的同一侧,所述连杆(8)伸入所述固定腔(7)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凹槽(14),所述凹槽(14)由内向外依次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挡块(16)、卡块(17)和第一支杆(18),所述固定腔(7)前后两个侧壁均设有供所述第一支杆(18)上下运动的支杆通过口(19)和若干个与所述支杆通过口(19)相连通的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坤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