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067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涉及采血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管体,管体周侧面设有刻度线;管体内周侧面固定有一转杆;转杆周侧面转动连接有一转筒;转筒周侧面圆周阵列有缓冲板;管体内周侧面开设有螺纹孔;管体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一表面固定有一橡胶塞;第一盖板一表面开设有一密封槽;第一盖板另一表面固定有一圆筒;圆筒周侧面固定有一旋转把手;圆筒周侧面开设有一滑槽;滑槽一表面滑动配合有第二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采血管进行一体的设计,该采血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减小溶血现象,有利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A kind of blood vessel for clinical ex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
本专利技术属于采血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
技术介绍
真空采血管,一种真空负压的采血管,自动化仪器的大量使用及血液的保存对血样原始性状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真空采血技术突破了仅仅只为安全的要求,其准确性、标本的原始性状、维持时间及管机配合、试管强度等性能指标都可以作为评价真空采血管品质的依据。现有的检验科用采血管,在操作过程中通常是使用止血带束缚肢体和嘱咐被采血者握紧拳头来使血管充盈以达到顺利采血的目的,这样就使得局部压力过高,再加上真空采血管内预留的负压,二者相互作用,血液通过细小的针头在压力的作用下迅速的喷射至管内,与采血管壁发生碰撞,大大增加了血细胞破裂的概率,产生溶血;且现有的采血管上并没有刻度线,导致在采血操作时只能凭感觉采集,而采血管内预留的抗凝剂量是一定的,所以也会出现采血量的过多或过少的问题,不能充分的与抗凝剂混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通过对采血管、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采血管在采血过程中易产生溶血现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周侧面设有刻度线;所述管体内周侧面固定有一转杆;所述转杆周侧面转动连接有一转筒;所述转筒周侧面圆周阵列有缓冲板;所述管体内周侧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管体通过螺纹孔螺纹连接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一表面固定有一橡胶塞;所述第一盖板一表面开设有一密封槽;所述第一盖板另一表面固定有一圆筒;所述圆筒周侧面固定有一旋转把手;所述圆筒周侧面开设有一滑槽;所述滑槽一表面滑动配合有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一表面固定有一滑条;所述滑条一表面与滑槽一表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盖板一表面开有第二贯穿孔。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管体一端面固定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板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缓冲板的半径与管体的半径一致;所述缓冲板为橡胶材质。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塞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橡胶塞的直径与管体的内径一致;所述橡胶塞周侧面固定有螺纹;所述螺纹与螺纹孔螺纹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密封槽一表面与密封条一表面配合。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把手为六角台柱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圆筒一表面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结构一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周侧面圆周阵列有防滑条。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板的内径与圆筒的外径一致。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采血管进行一体的设计,该采血管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减小溶血现象,有利于提高检验的准确性。2、本专利技术通过刻度线的作用,有利于根据采血管内的抗凝剂量的多少来进行采血,使所采集的血清与抗凝剂充分的进行混合,。3、本专利技术通过转杆、转筒和缓冲板的作用,有利于减小血液与采血管壁发生碰撞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血细胞破裂的概率,减小溶血现象,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率。4、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管体与盖体之间的密封性,同时避免在完成采血工作后,有其他锋利的物件通过橡胶塞插入盛装所采集血液的管体中。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管体、转筒和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管体与转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A处的剖视图;图7为图5俯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转筒与缓冲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管体,2-第一盖板,3-第二盖板,4-转筒,101-刻度线,102-转杆,103-螺纹孔,104-密封条,201-橡胶塞,202-螺纹,203-密封槽,204-圆筒,205-旋转把手,206-滑槽,207-第一贯穿孔,301-防滑条,302-滑条,303-第二贯穿孔,401-缓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包括管体1,管体1周侧面设有刻度线101;管体1内周侧面注塑固定有一转杆102;转杆102周侧面转动连接有一转筒4;转筒4周侧面圆周阵列有缓冲板401;管体1内周侧面开设有螺纹孔103;管体1通过螺纹孔103螺纹连接有第一盖板2;第一盖板2一表面注塑固定有一橡胶塞201;第一盖板2一表面开设有一密封槽203;第一盖板2另一表面注塑固定有一圆筒204;圆筒204周侧面固定有一旋转把手205;圆筒204周侧面开设有一滑槽206;滑槽206一表面滑动配合有第二盖板3;第二盖板3一表面注塑固定有一滑条302;滑条302一表面与滑槽206一表面滑动配合;第二盖板3一表面开有第二贯穿孔303。其中如图4所示,管体1为圆柱形结构;管体1一端面注塑固定有密封条104;密封条10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其中如图9所示,缓冲板401为半圆形结构;缓冲板401的半径与管体1的半径一致;缓冲板401为橡胶材质;有利于减小抽血时血清进入管体时与管体1内壁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血细胞破裂的概率。其中如图1和图5所示,橡胶塞201为圆柱形结构;橡胶塞201的直径与管体1的内径一致;橡胶塞201周侧面固定有螺纹202;螺纹202与螺纹孔103螺纹配合。其中如图6所示,密封槽203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密封槽203一表面与密封条104一表面配合;有利于采血管的密封效果更加。其中如图7所示,旋转把手205为六角台柱结构;便于第一盖板2与管体1之间的关闭与打开。其中如图7所示,圆筒204一表面开设有第一贯穿孔207;第一贯穿孔207与第二贯穿孔303结构一致。其中如图8所示,第二盖板3周侧面圆周阵列有防滑条301;便于在使用时旋转第二盖板3;使第一贯穿孔207与第二贯穿孔303对齐。其中如图1所示,第二盖板3的内径与圆筒204的外径一致。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时,将第一盖板2与管体1之间螺纹连接,再将第二盖板3与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周侧面设有刻度线(101);所述管体(1)内周侧面固定有一转杆(102);所述转杆(102)周侧面转动连接有一转筒(4);所述转筒(4)周侧面圆周阵列有缓冲板(4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周侧面设有刻度线(101);所述管体(1)内周侧面固定有一转杆(102);所述转杆(102)周侧面转动连接有一转筒(4);所述转筒(4)周侧面圆周阵列有缓冲板(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学临床检验的采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为圆柱形结构;所述管体(1)一端面固定有密封条(104);所述密封条(104)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所述管体(1)内周侧面开设有螺纹孔(103);所述管体(1)通过螺纹孔(103)螺纹连接有第一盖板(2);所述第一盖板(2)一表面固定有一橡胶塞(201);所述第一盖板(2)一表面开设有一密封槽(203);所述第一盖板(2)另一表面固定有一圆筒(204);所述圆筒(204)周侧面固定有一旋转把手(205);所述圆筒(204)周侧面开设有一滑槽(206);所述滑槽(206)一表面滑动配合有第二盖板(3);所述第二盖板(3)一表面固定有一滑条(302);所述滑条(302)一表面与滑槽(206)一表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盖板(3)一表面开有第二贯穿孔(303),所述缓冲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嫄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