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960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属于电容器检测技术领域,其包括壳体和盖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盖板,壳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右侧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有总控制开关、漏电检测电路板和接地装置,所述盖板的左侧设置有检测面板,检测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入电容器正负极引线的插槽,每个所述的插槽内均设置有左右两个用于连接待测电容器正负极引线的引线座,所述检测面板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总控制按钮、若干个控制按钮以及若干个信号灯,与常见的漏电检测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便于待测电容器的插入检测,且充电效率更高、检测速度更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A leakage detection device for capaci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容器,由两块金属电极之间夹一层绝缘电介质构成,是一种用于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具有充放电特性和阻止直流电流通过,允许交流电流通过的能力。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大都架构复杂,操作繁琐,且价格较为昂贵,不适宜推广应用;另一方面,常见的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在进行待测电容器的检测时,往往只能对电容器进行一对一的充放电实验,测量速度较慢,影响检测的效率。因此,现在提出一种检测速度更快,检测效率更高的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检测效率更高的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壳体、盖板和支垫,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盖板,且壳体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垫,所述壳体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直流电源,且直流电源的一侧设置有相配套的充电端口,所述直流电源的右侧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有总控制开关、漏电检测电路板和接地装置,所述盖板的左侧设置有检测面板,检测面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槽,每个所述的插槽内均设置有左右两个引线座,所述检测面板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总控制按钮、若干个控制按钮以及若干个信号灯。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板的前侧设置为倾斜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面板的前侧设置有若干个灯座,且每个所述的灯座内均安装有警示灯泡。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的插槽均分别与一个灯座和一个控制按钮相互对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面板3。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中,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生产成本低,通过插槽和引线座的作用,便于待测电容器的插入检测,且通过多个插槽能够同时对多个待测电容进行统一充电并通过控制开关的作用进行单个待测电容器的漏电检测,节省了时间,充电效率更高、检测速度更快,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的内部示意图。图中:1-壳体、2-盖板、3-散热面板、4-支垫、5-电压表、6-电流表、7-灯座、8-警示灯泡、9-检测面板、10-插槽、11-引线座、12-控制面板、13-信号灯、14-总控制按钮、15-控制按钮、16-直流电源、17-充电端口、18-总控制开关、19-漏电检测电路板、20-接地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盖板2和支垫4,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盖板2,且壳体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垫4,所述壳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直流电源16,且直流电源16的一侧设置有相配套的充电端口17,所述直流电源16的右侧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有总控制开关18、漏电检测电路板19和接地装置20,所述盖板2的左侧设置有检测面板9,检测面板9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插入电容器正负极引线的插槽10,每个所述的插槽10内均设置有左右两个用于连接待测电容器正负极引线的引线座11,所述检测面板9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上设置有总控制按钮14、若干个控制按钮15以及若干个信号灯13。进一步的,所述盖板2的前侧设置为倾斜状,这里,倾斜状的盖板2便于观察电压表5和电流表6的示数,避免因观察角度的不同而造成的度数误差,影响待测电容器检测结果。再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面板9的前侧还设置有若干个灯座7,且每个所述的灯座7内均安装有警示灯泡8。再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的插槽10均分别与一个灯座7和一个控制按钮15相互对应。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实际使用时,将需要进行检测的待测电容器按照正负极指示插入至插槽10内部,待测电容器的正负极引线分别与两个引线座11相连,然后通过与插槽10相对应的控制按钮15闭合电路,再通过总控制按钮14闭合总控制开关18。此时,直流电源16开始对待测电容器进行充电,待充电结束后,通过总控制按钮14打开总控制开关18,此时通过观察电压表5、电流表6以及指示灯泡8的变化情况,判断待测电容器是否存在漏电的现象。和常见的漏电检测装置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生产成本低,通过插槽10和引线座11的作用,便于待测电容器的插入检测,且通过多个插槽10能够同时对多个待测电容进行统一充电并通过控制开关15的作用进行单个待测电容器的漏电检测,节省了时间,充电效率更高、检测速度更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实施例2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主要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升级,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散热面板3,这里,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散热面板3,能够对壳体1内部进行散热,避免整个检测装置因持续工作而造成内部温度过高,保证了整个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壳体1、盖板2和支垫4均为现有技术的应用,而散热面板3、指示灯泡8、插槽10和引线座11的具体安装、应用、结构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和常见的漏电检测装置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散热面板3的作用,便于壳体1内部散热,避免整个检测装置因持续工作而造成内部温度过高,保证了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通过指示灯泡8的作用,便于观察待测电容器是否存在漏电;通过插槽10和引线座11的作用,便于待测电容器的插入检测,且能够同时对多个待测电容进行统一充电并通过控制开关15的作用进行单个待测电容器的漏电检测,节省了时间,充电效率更高、检测速度更快,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盖板(2)和支垫(4),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盖板(2),且壳体(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垫(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直流电源(16),且直流电源(16)的一侧设置有相配套的充电端口(17),所述直流电源(16)的右侧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有总控制开关(18)、漏电检测电路板(19)和接地装置(20),所述盖板(2)的左侧设置有检测面板(9),检测面板(9)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槽(10),每个所述的插槽(10)内均设置有左右两个引线座(11),所述检测面板(9)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上设置有总控制按钮(14)、若干个控制按钮(15)以及若干个信号灯(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壳体(1)、盖板(2)和支垫(4),所述壳体(1)的顶部安装有盖板(2),且壳体(1)的底部四角均安装有支垫(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一侧设置有直流电源(16),且直流电源(16)的一侧设置有相配套的充电端口(17),所述直流电源(16)的右侧通过导线依次电性连接有总控制开关(18)、漏电检测电路板(19)和接地装置(20),所述盖板(2)的左侧设置有检测面板(9),检测面板(9)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槽(10),每个所述的插槽(10)内均设置有左右两个引线座(11),所述检测面板(9)的右侧设置有控制面板(12),控制面板(12)上设置有总控制按钮(14)、若干个控制按钮(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呙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兴富鑫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