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890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100),具备:将空调用空气调节为与被空调空间(S)相适合的空气状态并向被空调空间供给的空调机(1);和控制空调机的运行的空调机控制装置(2);空调机具备:新风流通的新风通路(8);回风流通的回风通路(9);使新风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新风侧热交换器(10);使回风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回风侧热交换器(11);将新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2);和使回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3)。空调机控制装置具备使空调用空气不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而使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和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的一方或两方运行以汽化冷却空调用空气的第一汽化冷却部(31)。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在使用空气调节装置的行业中,通常将一年划分为“夏季”、“冬季”及“中间期”。春季和秋季为“中间期”,中间期是指制冷和制热的使用频率较低的时期。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例如有日本特许公开公报第2009-162411号示出的结构。其具备使空调用空气的新风与回风各自热交换的两个热交换器。空气调节装置将新风与回风各自热交换后混合,并向被空调空间供给而制冷。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在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的中间期尤其在秋季等停止热交换器的动作,不让空调用空气热交换而将新风导入至室内并通过显热冷却能量来制冷。由于不让空调用空气热交换,因此有利于节能。在这里,显热(sensibleheat)是指伴有温度变化的热。然而,仅通过新风的显热冷却则制冷能力有限,未必能实现充分的制冷。而且,即便能调节温度但是无法控制湿度,反而存在舒适性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维持节能性能的同时进行舒适的空气调节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的一形态的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将空调用空气调节为与被空调空间相适合的空气状态并向被空调空间供给的空调机;和控制所述空调机的运行的空调机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机具备:新风流通的新风通路;回风流通的回风通路;使热交换介质流通从而使所述新风通路的新风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新风侧热交换器;使热交换介质流通从而使所述回风通路的回风授受所述热交换介质的热的回风侧热交换器;将所述新风通路的新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和将所述回风通路的回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所述空调机控制装置具备第一汽化冷却部,所述第一汽化冷却部在停止新风侧热交换器或回风侧热交换器内的热交换介质的流通,空调用空气不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状态下,以使空调用空气汽化冷却的形式使所述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和所述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的一方或两方运行。根据上述形态的结构,通过空调机,能够使空调用空气不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而是运行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和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中一方或两方来汽化冷却空调用空气。因此,与仅通过新风的显热冷却的情况相比,制冷能力大且节能性优异。按说即便在使空调机制热运行的中间期或冬季期间,也存在因日照或使用发热量大的设备而导致需要使空调机制冷运行的情况,而在此情况下有效。尤其在冬季等,通过温度比新风高的回风使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的水汽化蒸发,以此促进汽化冷却从而改善制冷能力和加湿能力。此外,本技术的另一形态,具备调节新风通路的新风风量和回风通路的回风风量的风量调节装置;所述第一汽化冷却部在使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和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的一方或两方工作从而使空调用空气汽化冷却时,运行所述风量调节装置从而调节所述新风通路的新风风量和所述回风通路的回风风量。根据该结构,通过空调机,使空调用空气不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而是汽化冷却新风和回风的一方或两方,从而调节新风风量和回风风量的混合风量。仅通过该调节,就能够将新风和回风的混合空气的空气状态设定为与被空调空间相适合的空气状态。换言之,仅通过运行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和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中一方或两方及风量调节装置,就能够控制混合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两者。借助于此,能够在维持节能性的同时进行舒适的空气调节。本技术的又一形态具备:贮留热交换介质的蓄热槽;热源机,所述热源机进行热交换介质的温度调节,并且在冷却热交换介质以适配空调机的制冷运行的温度区域、和加热热交换介质以适配空调机的制热运行的温度区域之间进行切换;以及使热交换介质在所述热源机和所述空调机之间循环的循环设备。根据该结构,对蓄热槽的热交换介质进行冷却能够使空调机制冷运行,对热交换介质进行加热能够使空调机制热运行。即,还能用作常规的空气调节装置。本技术的又一形态具备:贮留与所述空调机的制冷用空调运行相适的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的制冷用蓄热槽;贮留与所述空调机的制热用空调运行相适的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的制热用蓄热槽;和使热交换介质在所述制冷用蓄热槽、所述制热用蓄热槽和所述空调机之间循环的循环设备;所述循环设备具备制冷用热交换介质流通的制冷用循环通路、制热用热交换介质流通的制热用循环通路、和以使所述空调机与所述制冷用循环通路或所述制热用循环通路中任一个连通的形式进行切换的切换阀;所述空调机控制装置具备热交换介质切换部,所述热交换介质切换部将被空调空间的实测的空气状态与设定的空气状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使制冷用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或制热用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的哪一个在空调机内流通,并切换切换阀。根据该结构,空气调节装置将被空调空间的实测的空气状态和设定的空气状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使制冷用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或制热用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的哪一个在空调机内流通,并切换切换阀。因此,能够自动地切换至制冷用空调运行和制热用空调运行,无需花费劳力和时间且非常方便。此外,本技术的又一形态,空调机控制装置具备蓄热温度调节部,所述蓄热温度调节部如下动作:在被空调空间的实测的空气状态与设定的空气状态之差相比切换阀切换时的差增加时,若空调机为制冷用空调运行则输出降低制冷用蓄热槽的热交换介质的温度区域的信号,若所述空调机为制热用空调运行则输出提升制热用蓄热槽的热交换介质的温度区域的信号;在被空调空间的实测的空气状态与设定的空气状态之差相比切换阀切换时的差减少时,若所述空调机为制冷用空调运行则输出提升所述制冷用蓄热槽的热交换介质的温度区域的信号,若所述空调机为制热用空调运行则输出降低所述制热用蓄热槽的热交换介质的温度区域的信号。根据该结构,能够根据被空调空间的空调负荷的大小对制冷用蓄热槽或制热用蓄热槽的热交换介质所持有的热交换能量进行增减调节。因此,如果被空调空间的空调负荷大,则能使用较高的热交换能量通过空调机进行空调运行,从而快速高效地成为已设定的空气状态。如果被空调空间的空调负荷小,则使用较低的热交换能量通过空调机进行空调运行。借助于此,能够抑制振荡(hunting;空调运行不稳定的情况)或超调(overshoot;空调温度的过度上升及过度下降等)以及由此引发的能量浪费,同时达到设定的空气状态,从而能够在维持节能性的同时进行舒适的空气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设置有根据本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建筑物的概略图。图2是示出空调机的内部结构的图。图3是示出热交换器的结构的图。图4是通常的空气路线图。图5是示出根据其他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内部结构的图。图6是示出根据其他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内部结构的图。图7是示出根据其他实施形态的空调机的内部结构的图。图8是示出根据其他实施形态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图。图9是示出图8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空调机控制装置的图;符号说明:1空调机;2空调机控制装置;3蓄热槽;4热源机;5循环设备;8新风通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n具备将空调用空气调节为与被空调空间相适合的空气状态并向所述被空调空间(S)供给的空调机(1)、和控制所述空调机(1)的运行的空调机控制装置(2);/n所述空调机(1)具备:/n新风流通的新风通路(8);/n回风流通的回风通路(9);/n使热交换介质流通从而使所述新风通路(8)的新风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新风侧热交换器(10);/n使热交换介质流通从而使所述回风通路(9)的回风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回风侧热交换器(11);/n将所述新风通路(8)的新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2);和/n将所述回风通路(9)的回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3);/n所述空调机控制装置(2)具备第一汽化冷却部(31),所述第一汽化冷却部(31)在停止新风侧热交换器(10)或回风侧热交换器(11)内的热交换介质的流通,空调用空气不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状态下,以使空调用空气汽化冷却的形式使所述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2)和所述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3)的一方或两方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1 JP 2018-016360;20180417 JP 2018-078815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将空调用空气调节为与被空调空间相适合的空气状态并向所述被空调空间(S)供给的空调机(1)、和控制所述空调机(1)的运行的空调机控制装置(2);
所述空调机(1)具备:
新风流通的新风通路(8);
回风流通的回风通路(9);
使热交换介质流通从而使所述新风通路(8)的新风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新风侧热交换器(10);
使热交换介质流通从而使所述回风通路(9)的回风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回风侧热交换器(11);
将所述新风通路(8)的新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2);和
将所述回风通路(9)的回风通过水的汽化蒸发进行加湿的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3);
所述空调机控制装置(2)具备第一汽化冷却部(31),所述第一汽化冷却部(31)在停止新风侧热交换器(10)或回风侧热交换器(11)内的热交换介质的流通,空调用空气不授受热交换介质的热的状态下,以使空调用空气汽化冷却的形式使所述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2)和所述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3)的一方或两方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调节新风通路(8)的新风风量和回风通路(9)的回风风量的风量调节装置(19);
所述第一汽化冷却部(31)在使新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2)和回风侧汽化式加湿器(13)的一方或两方工作从而使空调用空气汽化冷却时,运行所述风量调节装置(19)从而调节所述新风通路(8)的新风风量和所述回风通路(9)的回风风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贮留热交换介质的蓄热槽(3);
热源机(4),所述热源机(4)进行热交换介质的温度调节,并且在冷却热交换介质以适配空调机的制冷运行的温度区域、和加热热交换介质以适配空调机的制热运行的温度区域之间进行切换;以及
使热交换介质在所述热源机(4)和所述空调机(1)之间循环的泵(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贮留与所述空调机(1)的制冷用空调运行相适的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的制冷用蓄热槽(300);贮留与所述空调机(1)的制热用空调运行相适的温度区域的热交换介质的制热用蓄热槽(310);和使热交换介质在所述制冷用蓄热槽(300)、所述制热用蓄热槽(310)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惠一森田满津雄石田贵之后藤和也佐藤英数
申请(专利权)人:木村工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