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灯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83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嵌灯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盒体基座,该盒体基座一侧面,是设置有一开孔,并于开孔外延伸有一灯座,并于另外二侧面设置有二扣合部,可分别让第一扣具组及第二扣具组的延伸脚嵌入固定;    一反光板,是利用固定件固定于盒体基座内,该反光板二侧是分别设置有导孔;    一盖体,是可容置一灯罩,并利用固定件将结合有第一扣具组及第二扣具组的二顶持片,固定于盖体内框的内侧,通过由顶持片的固定可使灯罩顶固于盖体上;    一第一扣具组,其一端是固定于顶持片上并与盖体相连结,而另一端的八形延伸脚上则具有二抵止部,该八形延伸脚是可穿入反光板的导孔中,并利用抵止部抵持于扣合部的开槽中,致使该盖体与盒体基座得以相结合;    一第二扣具组,其一端是固定于顶持片上并与盖体相连结,而另一端的菱形延伸脚尾端是则呈锥状,如此将可轻易穿入反光板的导孔中,并顺利的嵌入扣合部内,使盖体与盒体基座固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灯改良结构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嵌灯改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通过由盒体基座内的二扣合部,搭配性质不同的二扣具组使用,让使用者可轻易达到更换灯管的目的的嵌灯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a)及图1(b),所示的是习用嵌灯结构的实施剖面视图,由图中可知,该习用嵌灯结构1在结合时,是利用弹性扣具11嵌入于扣合部12中,使得盖体13得以稳固的与盒体基座14相结合;当使用者欲打开盖体13更换内部的灯管时,则需先施力让弹性扣具11向上,使盖体13与盒体基座14分离,由于该弹性扣具11底端具有二抵止部111、112,该二抵止部111、112会抵持于扣合部12的二开孔121、122中,因此欲将盖体13与盒体基座14分离时,使用者需通过由手指将弹性扣具11内压,以使抵止部111、112得以由开孔121、122中分离,致使盖体13与盒体基座14可顺利分离。但是上述的习用嵌灯结构,因弹性扣具与扣合部设计不当,因此让使用者于盖体开启时,需要繁琐的步骤,由于需要使用者用手指按压弹性扣具,因此常出现使用者手指受伤的情况。由此可见,上述嵌灯结构仍有诸多缺陷,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习用嵌灯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提供一种嵌灯改良结构,其是通过由第一扣具组及第二扣具组的延伸脚,搭配盒体基座内的二扣合部使用,让使用者可轻易的以旋掀方式,将第二扣具组与扣合部分离,进而达到轻松更换灯管的目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对于所提供的嵌灯改良结构,是将一反光板固定于盒体基座内,该反光板二侧分别设置有导孔,致使该第一扣具组可突露于导-->孔并与盖体相结合,而该第二扣具组则可通过由另一导孔,顺利的嵌入扣合部内,使盖体与盒体基座得以固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对于所提供的嵌灯改良结构,其中该第一扣具组及第二扣具组,皆结合于一顶持片上,并将该顶持片以螺丝锁固于盖体内框的内侧,通过由顶持片的固定可使灯罩顶固于盖体上。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所通过的嵌灯改良结构,是由盒体基座、反光板、盖体、第一扣具组、第二扣具组所组成;该反光板是固定于盒体基座内,该盒体基座一侧面,是设置有一开孔,并于开孔外延伸有一灯座,而该盒体基座的另外二侧面,是设置有二扣合部,该二扣合部是可供第一扣具组及第二扣具组的延伸脚嵌入固定,致使盖体与盒体基座可结合固定。下面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嵌灯改良结构,使得对其有更加清楚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a)为习用嵌灯结构的实施剖面视图;图1(b)为习用嵌灯结构的实施剖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嵌灯改良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a)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实施剖面视图;图4(b)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实施剖面视图;图5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另一实施剖面视图;图6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嵌灯结构;11弹性扣具;111抵止部;112抵止部;12扣合部;121开孔;122开孔;13盖体;14盒体基座;2嵌灯结构;21盒体基座;211开孔;212灯座;213扣合部;2131开槽;214扣合部;2141开槽;22第一扣具组;221延伸脚;2211抵止部;23第二扣具组;231延伸脚;24反光板;241导孔;242导孔;25盖体;251灯罩;252内框;26顶持片;27顶持片;28固定件;29固定件;3盒体;31上方开口;32左方开口;33右方开口;4天花板;5灯管。-->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2及图3,其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嵌灯改良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结合示意图,由图中可知,本技术嵌灯结构2包括:一盒体基座21,该盒体基座21一侧面,是设置有一开孔211,并于开孔211外延伸有一灯座212,并于另外二侧面设置有二扣合部213、214,可分别让第一扣具组22及第二扣具组23的延伸脚221、231嵌入固定;一反光板24,是利用固定件29固定于盒体基座21内,该反光板24二侧是分别设置有导孔241、242;一盖体25,是可容置一灯罩251,并利用固定件28将结合有第一扣具组22及第二扣具组23的二顶持片26、27,固定于盖体25内框252的内侧,通过由顶持片26、27的固定可使灯罩251顶固于盖体25上;一第一扣具组22,其一端是固定于顶持片26上并与盖体25相连结,而另一端的八形延伸脚221上则具有二抵止部2211,该八形延伸脚221是可穿入反光板24的导孔241中,并利用抵止部2211抵持于扣合部213的开槽2131中,致使该盖体25与盒体基座21得以相结合;一第二扣具组23,其一端是固定于顶持片27上并与盖体25相连结,而另一端的菱形延伸脚231尾端是则呈锥状,如此将可轻易穿入反光板24的导孔242中,并顺利的嵌入扣合部214内,使盖体25与盒体基座21得以固定。请参阅图3、图4(a)及图4(b),其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立体结合示意图及实施剖面视图,由图中可知,本技术嵌灯结构2,其中该第一扣具组,是用来作为盖体25与盒体基座21的活动栓,而该第二扣具组23,则用来作为盖体25与盒体基座21的开关;当使用者欲打开盖体25更换内部的灯管时,只需从第二扣具组23的一侧向上旋掀,即可使盖体25与盒体基座21分离,由于该第二扣具组23的延伸脚231是采菱形设计,因此使用者只需向上轻松施力,则第二扣具组23的二延伸脚231则会顺着扣合部214的开槽2141内缩,使盖体25与盒体基座21分离;反的,欲将盖体25重新盖上时,该二延伸脚231会先滑入反光板24的导孔242中,进而嵌入盒体基座21的扣合部214内,使盖体25与盒体基座21重新固定。请参阅图5,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另一实施剖面视图,由图中可知,上述设置于盒体基座21内的扣合部,亦可设置成一盒体3,该盒体3是具有上、左、-->右三方开口31、32、33,其上方开口31是可供第二扣具组23嵌入,而左、右方开口32、33,则供第二扣具组23的二延伸脚231向外突露抵持固定的用。请参阅图6,为该嵌灯改良结构的实施例示意图,由图中可知,本技术嵌灯结构2是可设置于天花板4上,当使用者欲开启盖体25来更换盒体基座21内的灯管5时,只需施力将盖体25由第二扣具组23一侧旋掀开启,即可轻易达到更换灯管5的目的。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申请的专利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灯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盒体基座,该盒体基座一侧面,是设置有一开孔,并于开孔外延伸有一灯座,并于另外二侧面设置有二扣合部,可分别让第一扣具组及第二扣具组的延伸脚嵌入固定;一反光板,是利用固定件固定于盒体基座内,该反光板二侧是分别设置有导孔;一盖体,是可容置一灯罩,并利用固定件将结合有第一扣具组及第二扣具组的二顶持片,固定于盖体内框的内侧,通过由顶持片的固定可使灯罩顶固于盖体上;一第一扣具组,其一端是固定于顶持片上并与盖体相连结,而另一端的八形延伸脚上则具有二抵止部,该八形延伸脚是可穿入反光板的导孔中,并利用抵止部抵持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士权
申请(专利权)人:汤石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