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811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矿用救援器械领域,尤其是矿用救援装置,包括一柔性担架,在柔性担架的两侧长边上分别对称安装有一连接架,在所述柔性担架的上方设有一抱索器,所述抱索器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吊椅,各所述连接架分别紧固连接在所述吊椅的底部两侧,在柔性担架的两长边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固定耳板,各连接架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杆、螺母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耳板相连,所述抱索器与牵引钢丝绳。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减轻轨道运输对伤员的颠簸冲击造成的再次伤害,减轻伤员痛苦,减少事故救援时间。

Mine rescu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用救援装置
本技术涉及矿用救援器械领域,尤其是矿用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煤矿井下生产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发生工伤事故,尤其是骨折最为多见,工伤发生后大都是通过矿车将伤员升井进行救护,运输时间长,路途颠簸,矿车运输容易使骨折伤员伤情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矿用救援装置,包括一柔性担架,在柔性担架的两侧长边上分别对称安装有一连接架,在所述柔性担架的上方设有一抱索器,所述抱索器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吊椅,各所述连接架分别紧固连接在所述吊椅的底部两侧,在柔性担架的两长边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固定耳板,各连接架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杆、螺母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耳板相连,所述抱索器与牵引钢丝绳。本装置采用柔性担架运载伤员,能够有效地缓解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造成的伤员伤患部位加重的情况的发生,本装置通过其两侧的连接架实现支撑,能够实现在运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支撑。优选地,所述连接架由两连接杆组成的倒V型,两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两侧连接架与柔性支架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支撑的稳定性。优选地,在两连接杆的相邻端部之间设有一T型柱,所述T型柱的竖直段活动插装在其对应位置处的吊椅下端水平杆上的通孔且穿出通孔,所述T型柱两端的连接杆之间均与所述T型柱的水平段的两端部活动铆接。采用两侧T型柱直插式的结构,组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伤患躺在柔性担架上两连接件的整体承重支撑能力。优选地,所述T型柱的竖直段的底部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在外螺纹上旋合设有一限位螺母。直插结构后,在设置限位螺母能够更有效的防止因颠簸晃动使得T型柱向上跳起,防止滑脱现象的发生。优选地,所述柔性担架包括两开口相对设置的U型钢筋框,两U型钢筋框的连接端采用铆接方式活动连接,在两U型钢筋框围成的空间内设有一加厚帆布层,所述加厚帆布层的两侧分别缝合固连在对应位置处的两U型钢筋框的直边上。采用两U型钢筋框的结构可以在不使用时便于收纳,操作简单快捷,加厚设置的加厚帆布层能够更好地承托病患的身体。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采用φ12mm钢筋加工而成。结构强度高。优选地,在两U型钢筋框铆接部位两侧的U型钢筋框直边上分别对称设有一插装孔,两插装孔之间通过一U型插件连接。通过设置插装孔、U型插件,能够使得在使用时将两U型钢筋框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整体U型钢筋框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减轻轨道运输对伤员的颠簸冲击造成的再次伤害,减轻伤员痛苦,减少事故救援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去除牵引钢丝绳和T型柱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去除加厚帆布层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柔性担架;101、U型钢筋框;102、加厚帆布层;103、U型插件;2、连接架;3、抱索器;4、吊椅;5、固定耳板;6、牵引钢丝绳;7、连接杆;8、T型柱;9、限位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3中所示,矿用救援装置,包括一柔性担架1,在柔性担架1的两侧长边上分别对称安装有一连接架2,在所述柔性担架1的上方设有一抱索器3,所述抱索器3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吊椅4,各所述连接架2分别紧固连接在所述吊椅4的底部两侧,在柔性担架1的两长边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固定耳板5,各连接架2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杆、螺母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耳板5相连,所述抱索器3与牵引钢丝绳6。本装置采用柔性担架1运载伤员,能够有效地缓解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造成的伤员伤患部位加重的情况的发生,本装置通过其两侧的连接架2实现支撑,能够实现在运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支撑。优选地,所述连接架2由两连接杆7组成的倒V型,两连接杆7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两侧连接架2与柔性支架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保证支撑的稳定性。优选地,在两连接杆7的相邻端部之间设有一T型柱8,所述T型柱8的竖直段活动插装在其对应位置处的吊椅4下端水平杆上的通孔且穿出通孔,所述T型柱8两端的连接杆7之间均与所述T型柱8的水平段的两端部活动铆接。采用两侧T型柱8直插式的结构,组装方便,同时能够保证伤患躺在柔性担架1上两连接件的整体承重支撑能力。优选地,所述T型柱8的竖直段的底部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在外螺纹上旋合设有一限位螺母9。直插结构后,在设置限位螺母9能够更有效的防止因颠簸晃动使得T型柱8向上跳起,防止滑脱现象的发生。优选地,所述柔性担架1包括两开口相对设置的U型钢筋框101,两U型钢筋框101的连接端采用铆接方式活动连接,在两U型钢筋框101围成的空间内设有一加厚帆布层102,所述加厚帆布层102的两侧分别缝合固连在对应位置处的两U型钢筋框101的直边上。采用两U型钢筋框101的结构可以在不使用时便于收纳,操作简单快捷,加厚设置的加厚帆布层102能够更好地承托病患的身体。优选地,所述连接杆7采用φ12mm钢筋加工而成。结构强度高。优选地,在两U型钢筋框101铆接部位两侧的U型钢筋框101直边上分别对称设有一插装孔,两插装孔之间通过一U型插件103连接。通过设置插装孔、U型插件103,能够使得在使用时将两U型钢筋框101之间形成一个整体,保证整体U型钢筋框101的稳定性。安装本装置后,将伤患病人放置在柔性担架1上,通过矿内索道带动牵引钢丝绳6,从而带到抱索器3以及其上的部件和伤患实现伤患的救援运输。本装置采用柔性担架1运载伤员,能够有效地缓解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造成的伤员伤患部位加重的情况的发生,本装置通过其两侧的连接架2实现支撑,能够实现在运动的过程中的稳定支撑。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详述之处,均为本
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矿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柔性担架,在柔性担架的两侧长边上分别对称安装有一连接架,在所述柔性担架的上方设有一抱索器,所述抱索器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吊椅,各所述连接架分别紧固连接在所述吊椅的底部两侧,在柔性担架的两长边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固定耳板,各连接架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杆、螺母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耳板相连,所述抱索器与牵引钢丝绳。/n

【技术特征摘要】
1.矿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柔性担架,在柔性担架的两侧长边上分别对称安装有一连接架,在所述柔性担架的上方设有一抱索器,所述抱索器底部固定连接有一吊椅,各所述连接架分别紧固连接在所述吊椅的底部两侧,在柔性担架的两长边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固定耳板,各连接架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紧固螺杆、螺母与对应位置处的固定耳板相连,所述抱索器与牵引钢丝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由两连接杆组成的倒V型,两连接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矿用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两连接杆的相邻端部之间设有一T型柱,所述T型柱的竖直段活动插装在其对应位置处的吊椅下端水平杆上的通孔且穿出通孔,所述T型柱两端的连接杆之间均与所述T型柱的水平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徐得方赵厚玲尹成鑫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东山古城煤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