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7732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该连接构造包括框架以及位于框架内的墙板组,墙板组包括第一墙板单元、第三墙板单元以及第二墙板单元,第一墙板单元的顶面上设有预留槽,第三墙板单元的底面上设有预留槽,第二墙板单元的左、右侧面上设有预留槽,框架包括顶梁、底梁以及左、右框架柱,顶梁的内壁面上设有插入第一墙板单元的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底梁的内壁面上设有插入第三墙板单元的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左、右框架柱的内壁面上均设有插入第二墙板单元的对应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墙板组的各边与框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柔性填充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A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assembled damping wall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可以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同时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式结构。因此框架结构成为建筑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体系之一。为了满足空间功能分隔和外部围护等建筑使用要求,此类结构一般都需要在既定的跨间里砌筑填充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机械化水平高、节能环保等技术优势,但从结构整体而言,带填充墙框架结构往往会受到更大的地震作用,而填充墙的抗剪承载力较低,往往先于主体框架发生严重的破坏,导致功能丧失。其次,当填充墙与框架缺少连接或连接强度不足时,填充墙还可能发生平面外倒塌。不仅如此,由于填充墙约束框架柱变形,容易导致结构形成薄弱层,使框架柱发生剪切破坏和短柱破坏等脆性破坏。现有震害调查表明,填充墙实际上参与了结构体系的地震剪力分配,并与框架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填充墙的抗剪强度又低,填充墙的附加刚度效应和约束作用往往给框架带来抗震不利影响乃至破坏倒塌。因此,学界提出了在框架结构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包括框架以及位于框架内的墙板组,所述墙板组包括第一墙板单元(5)、第三墙板单元(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墙板单元(6),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墙板单元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板单元(5)的顶面上设有预留槽,所述第三墙板单元(7)的底面上设有预留槽,所述第二墙板单元(6)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预留槽,所述框架包括顶梁(1)、底梁(2)以及左、右框架柱,所述顶梁(1)的内壁面上设有插入第一墙板单元(5)的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所述底梁(2)的内壁面上设有插入第三墙板单元(7)的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所述左、右框架柱的内壁面上均设有插入第二墙板单元(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包括框架以及位于框架内的墙板组,所述墙板组包括第一墙板单元(5)、第三墙板单元(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墙板单元(6),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墙板单元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板单元(5)的顶面上设有预留槽,所述第三墙板单元(7)的底面上设有预留槽,所述第二墙板单元(6)的左、右侧面上分别设有预留槽,所述框架包括顶梁(1)、底梁(2)以及左、右框架柱,所述顶梁(1)的内壁面上设有插入第一墙板单元(5)的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所述底梁(2)的内壁面上设有插入第三墙板单元(7)的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所述左、右框架柱的内壁面上均设有插入第二墙板单元(6)的对应预留槽中的预留插接件,所述墙板组的各边与框架之间均具有间隙,各墙板单元之间设有减震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设有柔性填充材料(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减震墙体结构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墙板单元(7)与底梁(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梁志城邓雪松林泽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