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62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包括上本体,下本体和高度调节部,下本体为圆筒形,上本体为圆杯形,上本体的底部与侧壁连接部为圆弧形倒角,底部开设有与下本体的内径大小相同的圆孔,下本体与上本体焊接在一起;上本体上部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若干不贯穿的螺栓孔,螺栓孔内设有若干紧定螺钉;高度调节部为圆筒状;高度调节部的筒壁上与螺栓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沿底部向上的滑槽,滑槽的高度不超过筒壁的顶部,高度调节部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固定片;上方还设有格栅盖板,格栅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片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设置在高度调节部上的滑槽能够方便调节整个漏水口的高度,紧定螺钉能够使高度调节部和上本体牢固结合。

A kind of deck water leak with adjustable h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
本技术涉及船舶的排水口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
技术介绍
船舶用甲板漏水口的跟家庭中使用的地漏原理和结构都非常类似,主要用于甲板面或舱室地面的排水。根据甲板面浸水试验的要求,甲板面工程完成后,漏水口要先安装到甲板上才能进行试验,而出于隔热、降噪、防锈、防滑等需要,同时也为了美观,一般舱室内的甲板面上都要铺设一层甲板敷料;在船舶制造的过程中,钢结构件即使全部按照图纸生产,在每个分段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建造精度、分段预装误差、结构变形等因素,甲板敷料厚度偏差较大,导致甲板漏水口经常凸出或凹陷在流平后的甲板敷料表面,不但影响美观,而且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客运船舶建造的过程中,客舱和公共区域的面积都非常大,甲板敷料很难按照图纸进行施工,而且船东对甲板的美观度和平整度要求都非常高,漏水口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造成返工,不但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很可能会影响交船时间。为了解决漏水口因铺设敷料造成的高低不平的问题,造船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如论文:船舶舱室甲板漏水口的改进(作者:梁莎、裴洋洋,刊名:广船科技,年,卷(期):2015(1))提出了一种分为内外筒的漏水口,先将外筒部分通过外壁与舱室甲板焊接,待舱室甲板敷料敷设完毕后,再安装内筒部分,通过调节内筒部分使内筒部分与敷料表面水平后,再将内筒部分插入到外筒部分内,而后将内筒外壁与外筒焊接为一体;同时还就该产品申请了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船舶舱室的漏水口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4197226U);中国技术专利:一种船舶甲板漏水口(授权公告号:CN203332344U)也采用了内外筒,在位置调整到位后将其焊接为一体的结构,但是这种焊接结构由于操作空间有限,很容易造成焊接不良,且在铺设好的敷料上进行焊接,也容易对敷料造成损坏。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如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可调节漏水口(授权公告号:CN206494070U)所示,包括带外螺纹的上段和带内螺纹的下段,上段和下段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相连接,这种方式能够比焊接的方法更好地解决问题,但是内外螺纹之间的配合不太容易实现,即上段不是太容易拧紧到下段上,难以使用工具夹持。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新的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能够对甲板漏水口的高度进行方便快捷的调整,并能够保证调整到位能够良好固定。为达到上述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包括上本体,下本体和高度调节部,所述下本体为圆筒形,所述上本体为圆杯形,所述上本体的底部与侧壁连接部为圆弧形倒角,底部开设有与所述下本体的内径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下本体与所述上本体焊接在一起;所述上本体上部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若干不贯穿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若干紧定螺钉;所述高度调节部为圆筒状,所述高度调节部与所述上本体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高度调节部可以在所述上本体内上下活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筒壁上与所述螺栓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沿底部向上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筒壁的顶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固定片;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上方还设有格栅盖板,所述格栅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片上。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为直槽或斜槽。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部的底部还设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孔的数量为三个,相应的,所述紧定螺钉的数量为三个。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进一步的,所述格栅盖板为槽型漏水格栅盖板或网状漏水格栅盖板。本技术在使用时,上下本体构成的漏水口主体先焊接到排水系统管路上,位置尽量降低,待甲板敷料铺设完成以后,根据甲板敷料的高度预估高度调节部的安装高度,然后先将高度调节部顶部的格栅盖板取下,将滑槽与螺栓孔位置进行对准,如果采用的是斜槽,可能还需要对斜槽进行一定的旋转,对准后再次确认下高度调节部的高度,使用紧定螺钉将高度调节部和上本体固定在一起,然后再将格栅盖板通过螺丝紧固在高度调节部上,完成甲板漏水口的安装。水流顺着格栅盖板的孔漏入,先进入上本体较大的集水腔内,然后经由下本体较小的集水腔流出,有利于水的快速排出。本技术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在高度调节部上的滑槽能够方便调节整个漏水口的高度,紧定螺钉能够使高度调节部和上本体牢固结合;(2)本技术设计简单,使用方便,制造成本低;(3)组装方便灵活,仅需使用工具松紧紧定螺钉即可,便于工人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整体结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高度调节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上下本体部分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高度调节部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包括上本体1,下本体2和高度调节部3,下本体2为圆筒形,上本体1为圆杯形,上本体1的直径大约是下本体2直径的两倍,上本体1的底部与侧壁连接部为圆弧形倒角,底部开设有与下本体2的内径大小相同的圆孔,下本体2与上本体1焊接在一起,下本体2与上本体1的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上本体1的直径远大于下本体2,可以形成集水腔,当外部进入的水量较大时,部分水先聚集在上本体1内,有利于水的快速排出;上本体1上部的同一圆周上还均布有若干不贯穿的螺栓孔11,螺栓孔11内设有紧定螺钉12,可以如图3所示,均布有三个;高度调节部3为圆筒状,其外径与上本体1的内径接近,略小于上本体1的内径,高度调节部3与上本体1之间为间隙配合,高度调节部3可以在上本体1内上下活动,高度调节部3的筒壁31上与螺栓孔11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沿底部向上的滑槽32,滑槽32不向上贯穿筒壁31,滑槽32的一端从筒壁31的底部开始,另一端不超过筒壁31的顶部,整个滑槽32的高度不超过筒壁31的高度,可以是直槽,也可以如图2所示为斜槽,高度调节部3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固定片33,可以如图2所示为至少三个;高度调节部3的上方还设有格栅盖板4,格栅盖板4通过螺栓41固定在固定片3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高度调节部3的底部设有密封圈。格栅盖板4可以选用槽型漏水格栅盖板或网状漏水格栅盖板。本技术在使用时,下本体2和上本体1组成的部分连接到排水系统管路上,固定焊接在甲板面上,待甲板敷料铺设完成后,装入高度调节部3,装入前先将格栅盖板4取下,将高度调节部3上的滑槽32与上本体1内的螺栓孔11的位置进行对准,直槽可以直接对准,然后调整高度调节部3的高度,位置调整到位后使用工具将紧定螺钉把高度调节部3固定在上本体1的内部;如果采用的是斜槽,可以先将高度调节部3的位置调整到需要的高度,然后稍加旋转后槽与螺栓孔11的位置对准,用紧定螺钉把高度调节部3固定在上本体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下本体和高度调节部,所述下本体为圆筒形,所述上本体为圆杯形,所述上本体的底部与侧壁连接部为圆弧形倒角,底部开设有与所述下本体的内径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下本体与所述上本体焊接在一起;所述上本体上部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若干不贯穿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若干紧定螺钉;所述高度调节部为圆筒状,所述高度调节部与所述上本体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高度调节部可以在所述上本体内上下活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筒壁上与所述螺栓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沿底部向上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筒壁的顶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固定片;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上方还设有格栅盖板,所述格栅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片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甲板漏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本体,下本体和高度调节部,所述下本体为圆筒形,所述上本体为圆杯形,所述上本体的底部与侧壁连接部为圆弧形倒角,底部开设有与所述下本体的内径大小相同的圆孔,所述下本体与所述上本体焊接在一起;所述上本体上部的同一圆周上均布有若干不贯穿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内设有若干紧定螺钉;所述高度调节部为圆筒状,所述高度调节部与所述上本体之间为间隙配合,所述高度调节部可以在所述上本体内上下活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筒壁上与所述螺栓孔位置对应处开设有沿底部向上的滑槽,所述滑槽的高度不超过所述筒壁的顶部,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上部设有若干个固定片;所述高度调节部的上方还设有格栅盖板,所述格栅盖板通过螺栓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卫兴李曙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骥鑫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