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4404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提取罐中央位置上方开放有注料口用以注入浸提液,底板通过转轴连接旋转电机,注料口上方插入高速超声波振动棒;提取罐内设有上挡板,上挡板下方与提取罐底部留有用以供浸提液通过的空隙,上挡板外侧设有下挡板,上方与上板留有间隙,下挡板顶部低于上挡板顶部,下挡板顶部设有滤网,提取罐侧壁上连通有分离室,分离室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将分离室分隔为第一提取室和第二提取室,第一滤膜的截留分子量大于第二滤膜的截留分子量,本装置采用超声波振动、离心转动结合滤膜的方式,显著提高了提取效率,并可实现不同分子量的多种有效成分的分离截留。

A device for extracting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dru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超声波振动结合离心力以及超纳滤膜的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是中国中医传统医治方式中的有效药物,在现代社会依然得到广泛认可,并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对中药进行疾病治疗的机理有了充分的研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传统的中药服用方法主要采用熬制的方法,对熬制的器具和方式具有较高的要求,且较为繁琐。并且中药的化学成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也包含有毒成分,往往需要多种药物一起熬制以起到辅助和减轻毒素的作用。因此,现在提取中药中其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加以分离、纯化,得到有效单体是中药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的中药提取方法通常采用浸泡或蒸煮、溶剂浸出、超声波、超滤等提取方式,但普遍存在提取时间过长、提取效率不高,或需要加热,药物中有效成分容易被破坏,以及只能实现单一有效成分的提取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超声波振动结合离心力以及超纳滤膜的提取装置。本技术完整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取罐,提取罐为圆柱形,包括上板、底板和侧壁,提取罐中央位置上方开放有注料口用以注入浸提液,底板连接转轴,该转轴连接旋转电机,带动提取罐离心旋转,注料口上方插入高速超声波振动棒,对注入的浸提液进行超声波振动;提取罐内设有上挡板,上挡板上方连接上板,下方与提取罐底部留有用以供浸提液通过的空隙,上挡板外侧设有下挡板,下挡板底部与底板连接,上方与上板留有间隙,用以供浸提液通过,下挡板顶部低于上挡板顶部,下挡板顶部设有滤网,滤网两端分别和下挡板上部以及上挡板的中部连接,提取罐侧壁上连通有分离室,分离室上部高度低于下挡板,底部高于提取罐底板,分离室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将分离室分隔为第一提取室和第二提取室,第一滤膜的截留分子量大于第二滤膜的截留分子量。所述提取罐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下挡板顶部距离上挡板顶部至少保持40cm的距离。分离室底部高于底板至少5cm的高度。第一提取室与第二提取室的容积比为2: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1.采用超声波振动、离心转动结合滤膜的方式,显著提高了效率,超声波振动可以使原料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被浸提液提取,省去了加热的工序,同时可以避免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在加热时被破坏,上下挡板的设计可以使提取液沿着所设计的路径,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出,增加了浸提时间,并可实现浸提液的连续加入,滤网保证了原料能始终停留在上下挡板之间,提高了浸提时间,保证了浸提效率。2.分离室的结构设计保证了良好的挡渣效果,防止经过滤网出来的细小原料渣堵塞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实现了不同分子量有效成分的分离截留,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药物中有效成分提取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药物中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局部图。图中:1-提取罐,2-上板,3-底板,4-侧壁,5-注料口,6-超声波振动棒,7-上挡板,8-下挡板,9-滤网,10-分离室,11-超滤膜,12-纳滤膜,13-第一提取室,14-第二提取室,15-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药物中的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1,该提取罐由不锈钢材料制成,大体为一个圆柱形结构,包括上板2、底板3和侧壁4,提取罐中央位置上方开放有注料口5用以注入浸提液,底板连接转轴15,该转轴连接旋转电机,带动提取罐离心旋转,注料口5上方插入两根高速超声波振动棒6,对注入的浸提液进行超声波振动。提取罐内设有上挡板7,上挡板上方连接上板,下方与提取罐底板2留有空隙,用以供浸提液通过,上挡板外侧设有下挡板8,下挡板底部与底板连接,上方与上板留有间隙,用以供浸提液通过,下挡板顶部距离上挡板顶部至少保持40cm的距离,下挡板顶部设有滤网9,滤网两端分别和下挡板上部以及上挡板的中部连接,用以阻挡药物的提取渣通过,提取罐侧壁上开有分离室10,分离室上部高度低于下挡板,分离室底部高于底板至少5cm的高度,该高度用于挡渣,分离室自内向外依次设有超滤膜11和纳滤膜12,将分离室分隔为第一提取室13和第二提取室14,超滤膜采用PVD管式超滤膜,截流分子量为10000。纳滤膜采用PES平板纳滤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第一提取室与第二提取室的容积比为2:1,以实现最后有效组分的浓缩。下面以黄酮提取为例,对本技术的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首先将含有黄酮化合物的原料,如银杏叶、白杨、鱼腥草等从注料口加入提取罐,随后加入聚乙二醇PEG浸提液,启动电机,使整个提取罐开始旋转,同时启动高速超声波振动棒,黄酮类化合物在在高速振动条件下被浸提液浸出,同时含有黄酮的浸提液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图中箭头方向由上挡板底部流过到其外侧,随着浸提液的逐步加入,上挡板外侧的液面逐步升高,并沿着下挡板顶部流出进入下挡板外侧,滤网对浸提后的原料渣进行阻拦。由于在离心力作用下,液体贴紧外侧下挡板,因此上挡板顶部和下挡板顶部流出的高度差需要确保在上挡板两侧的静压力差能使浸提液超过下挡板顶部流出,因此本实施方式设计使下挡板顶部距离上挡板顶部至少保持40cm的距离。下挡板外侧的浸提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过超滤膜进入分离室,超滤膜对大于分子量10000的杂质进行截留,同时分离室底部与底板的高度差起到进一步挡渣的作用,经过超滤膜的浸提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一步通过纳滤膜进入第二提取室,纳滤膜对大于分子量1000的杂质进行截留,使黄酮化合物分子进入第二提取室,完成黄酮浓缩液的提取。同时,根据本装置多个具有不同截留分子量的滤膜,以及多个提取室的设计,可以用以进行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对于不同分子量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可以选择不同截留分子量的滤膜,使所选定分子量大小的有效成分进行选择提取,将大分子量的成分停留在第一提取室,而小分子量的成分进入第二提取室。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取罐,提取罐为圆柱形,包括上板、底板和侧壁,提取罐中央位置上方开放有注料口用以注入浸提液,底板连接转轴,该转轴连接旋转电机,带动提取罐离心旋转,注料口上方插入高速超声波振动棒,对注入的浸提液进行超声波振动;/n提取罐内设有上挡板,上挡板上方连接上板,下方与提取罐底部留有用以供浸提液通过的空隙,/n上挡板外侧设有下挡板,下挡板底部与底板连接,上方与上板留有间隙,用以供浸提液通过,下挡板顶部低于上挡板顶部,下挡板顶部设有滤网,滤网两端分别和下挡板上部以及上挡板的中部连接,提取罐侧壁上连通有分离室,分离室上部高度低于下挡板,底部高于提取罐底板,分离室自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滤膜和第二滤膜,将分离室分隔为第一提取室和第二提取室,第一滤膜的截留分子量大于第二滤膜的截留分子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物有效成分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取罐,提取罐为圆柱形,包括上板、底板和侧壁,提取罐中央位置上方开放有注料口用以注入浸提液,底板连接转轴,该转轴连接旋转电机,带动提取罐离心旋转,注料口上方插入高速超声波振动棒,对注入的浸提液进行超声波振动;
提取罐内设有上挡板,上挡板上方连接上板,下方与提取罐底部留有用以供浸提液通过的空隙,
上挡板外侧设有下挡板,下挡板底部与底板连接,上方与上板留有间隙,用以供浸提液通过,下挡板顶部低于上挡板顶部,下挡板顶部设有滤网,滤网两端分别和下挡板上部以及上挡板的中部连接,提取罐侧壁上连通有分离室,分离室上部高度低于下挡板,底部高于提取罐底板,分离室自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蕾马扬光施小明孔秀芹刘敏陈京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创医药研发平台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