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黎明专利>正文

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35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了根据骨盆扫描数据设计形状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通孔(2),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外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导管(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是对传统置钉技术的改良,可以达到实施精确、有效、操作简便、微创的治疗的目的;可显著提高外固定钉置入精确度及有效钉道长度,使患者术后迅速获得骨盆力学稳定性、降低钉道相关并发症风险,并为处理其他部位创伤处理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A guide plate for deep nail placement through iliac c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骨盆骨折治疗的置钉导板,尤其涉及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骨盆骨折治疗的目标是稳定血液循环,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控制并发症发生。骨折块不稳定是骨盆骨折患者早期大量失血的重要原因,因为出血难以自行停止,所以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进行复位固定,减少骨盆容积。统计发现79.5%的骨盆骨折病人会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特别是经髂嵴置钉外固定支架,尤其适用于软组织条件差、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的病人。但临床随访结果显示经髂嵴置钉外固定患者容易出现钉道感染和无菌性松动,发生率高达50%,大大降低了外固定架固定疗效。传统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外固定患者容易出现钉道感染和无菌性松动,许多学者为此做了深入研究,如:通过皮下置入接骨板技术重建骨盆前环,起到很好固定效果的同时降低钉道感染风险;通过髂嵴双面置钉加强固定,可有效降低钉道感染、松动的发生;改变相邻外固定钉的钉道分布可影响外固定支架的力学特性,研究发现钉道间的正交分布较平行分布具有更好的力学优势。另一方面,很多学者认为髋臼上方有厚实的骨性结构,置钉深度较长,研究证实经髂前下棘髋臼上方置钉可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但经髂前下棘髋臼上方置钉技术仍有诸多不足:(1)髂前下棘不易触及,且骨折断段存在分离移位,因而在其上方置钉不易定位及方向控制:(2)置钉过程需要劈开缝匠肌和髂肌,毗邻解剖结构复杂,特别是伤及股外侧皮神经风险较高;(3)经髂前下棘髋臼上方置钉可直至骶骨后方,置钉深度虽较长,但置钉路径多为松质骨,且固定有效区域较宽,影响该固定技术的力学特性;(4)髋臼上方置钉外固定架容易激惹肌肉软组织,引起疼痛不适,不利于早期下肢主被动运动。目前研究认为:外固定钉的位置及分布与外固定架稳定性及并发症密切相关,传统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容易出现钉道感染及松动,与置钉的方向及深度密切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对传统经髂嵴骨盆置钉技术的改良,术中可在导板辅助下,精确、深部置入外固定钉,提高术后外固定架的力学稳定性,降低钉道相关并发症。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包括了根据骨盆扫描数据设计形状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通孔,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外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导管。所述定位导管为圆柱体,内径为5-7mm,高度为25-35mm。所述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厚度为2-4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是对传统置钉技术的改良,可以达到实施精确、有效、操作简便、微创的治疗的目的;可显著提高外固定钉置入精确度及有效钉道长度,使患者术后迅速获得骨盆力学稳定性、降低钉道相关并发症风险,并为处理其他部位创伤处理赢得时间、创造条件。(1)个体化设计:依据患者术前三维CT图像,采集骨盆髂嵴内侧骨板、髂嵴对应骨性表面解剖数据,设计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术中在导板辅助下实现个体化、精确置入骨盆外固定钉。(2)经髂嵴置钉:本技术的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是对传统置钉技术的改良,仍保留传统路径创伤小、操作简便等特点,且置钉后可直接行骨盆复位。因此,该路径是目前最常用的固定方法。(3)深部置钉:传统的经髂嵴置钉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很难控制外固定钉在髂骨内方向,容易出现钉尖穿透髂骨内外侧骨板,通常置钉的深度约3~4cm,术后2~3周钉道常会出现感染和松动,极大地影响了外固定架的力学稳定性。本技术的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可加深、精确置钉,到达髋臼臼顶上方金字塔区,深度可达70mm~80mm,使患者术后迅速获得骨盆力学稳定性、降低钉道相关并发症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包括了根据骨盆扫描数据设计形状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厚度为2-4mm。如图2所示,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通孔2,如图3所示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外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导管3,定位导管3为圆柱体,内径为5-7mm,高度为25-35mm。本技术的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的制作过程是:术前使用CT,采用骨盆扫描数据;将采集的CT数据导入计算机,生成3D重建的骨盆模型,在骨盆模型的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坐标内,确定最佳的置钉路径,通过软件分析冠状面、矢状面及横断面钉道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确定钉道安全通道及安全深度,确定定位导管3与置钉路径匹配。提取髂嵴内侧骨板、髂嵴对应骨性表面解剖数据,将其做反向增厚处理,建立与之形态一致的反向基板——即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同时导入导管数据,将两者结合重建成带有两个定位导管3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模型,完成导板整体的设计。虽然在这里通过某个或某些特殊配置描述和阐明本技术,然而其目的并不在于限制所述细节,因为可能在专利要求范围内有各种修改和结构变更,并不偏离专利技术精神。本技术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根据骨盆扫描数据设计形状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通孔(2),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外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导管(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了根据骨盆扫描数据设计形状的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通孔(2),经髂嵴深部置钉导板本体(1)外侧设置有两个定位导管(3)。


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唐成梁斌姚庆强
申请(专利权)人:王黎明唐成梁斌姚庆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