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350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工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包括定位套筒和导板,所述导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定位套筒,该定位套筒的内腔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分布有若干个固定柱,所述定位套筒的内环内壁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固定柱槽,所述固定柱靠近定位套筒外环外壁一体成型有固定柱底座,所述定位套筒外环外壁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底座槽。该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通过导板、定位套筒、定位孔等结构,使在通过仪器确定置入位置后可以直接固定并定位该位置,解决了固定、定位的问题。

A 3D printed dentate screw placement gu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
本技术涉及医学工具
,具体为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
技术介绍
目的探讨前路齿状突螺钉偏向置入治疗合并寰椎后脱位的齿状突骨折的疗效。均为新鲜齿状突骨折,骨折按照分型:Ⅱ型12例,Ⅲ型6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3例,D级10例,E级5例;术前颅骨牵引均不同程度复位,术中为维持寰椎复位及齿状突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将头部固定在前屈靠近胸部位置,由于前屈位时下颌骨阻挡齿状突导针置入,所有患者均偏向置入前路齿状突螺钉。结果小组患者手术时间一点零~一点五小时,术中出血量五十~一百毫升,平均七十五毫升。术后随访十二~十八个月(平均十五个月),术后三~四个月齿状突骨折均愈合,未见断钉、退钉等情况发生;术后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评估:有一例患者由C级恢复至E级,一例患者由C级恢复至D级,九例患符由D级恢复至E级,其他患者无明显改变。手术前、后寰椎移位距离[(5.33±1.75)mmvs.(1.83±0.9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7,P=0.00)。结论在合并寰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包括定位套筒(2)和导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3),所述定位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定位套筒(2),所述定位套筒(2)的内部开设有定位通道(9),该定位套筒(2)的内腔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分布有若干个固定柱(8),所述定位套筒(2)的内环内壁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固定柱槽(11),所述固定柱(8)靠近定位套筒(2)内环内壁的一侧为半球体柱头(6),所述固定柱(8)靠近定位套筒(2)外环外壁一体成型有固定柱底座(7),所述定位套筒(2)外环外壁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底座槽(10),所述定位套筒(2)的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包括定位套筒(2)和导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3),所述定位孔(3)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定位套筒(2),所述定位套筒(2)的内部开设有定位通道(9),该定位套筒(2)的内腔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分布有若干个固定柱(8),所述定位套筒(2)的内环内壁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固定柱槽(11),所述固定柱(8)靠近定位套筒(2)内环内壁的一侧为半球体柱头(6),所述固定柱(8)靠近定位套筒(2)外环外壁一体成型有固定柱底座(7),所述定位套筒(2)外环外壁沿垂直方向绕圆周等距离开设有底座槽(10),所述定位套筒(2)的外壁包裹有橡胶膜(5),该橡胶膜(5)覆盖整个定位套筒(2)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的齿状突螺钉置入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8)、固定柱底座(7)和半球体柱头(6)为一体成型且为金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宣煌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