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建国专利>正文

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348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包括刀头、钢丝、导管、操作柄、电极和手柄,手柄的外表面与操作柄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操作柄的底部与导管的顶部固定连接,电极的外表面与操作柄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的一端贯穿导管的内部并与电极的外表面电性连接,所述导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转动块,且环形转动块的内表面开设有转动槽,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横向折叠式剥离刀,可以将刀头与导管平行放置到切除点,然后再转动至其轴向与导管垂直,进而加快了病灶的切除速度,解决了现有的剥离刀由于刀头较小,不能够对病灶进行快速的切除,所以切除效率较低,同时又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的问题。

A lateral folding stripping kn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
技术介绍
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和计算机化,是多学科、跨领域的现代高技术的结晶,其产品技术含量高,利润高,因而是各科技大国,国际大型公司相互竞争的制高点,介入门槛较高,即使是在行业整体毛利率较低、投入也不高的子行业也会不断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现,并从中孕育出一些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企业,因此行业总体趋势是高投入、高收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在实施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时,一般是先在内镜下用电凝方法在病灶周围进行标记,然后于病灶标记点外侧的黏膜下层注射,使病变基底隆起,应用电切刀(剥离刀)沿标记点的外侧缘切开病变周围部分黏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包括刀头(1)、钢丝(2)、导管(3)、操作柄(4)、电极(5)和手柄(6),所述手柄(6)的外表面与操作柄(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操作柄(4)的底部与导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极(5)的外表面与操作柄(4)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2)的一端贯穿导管(3)的内部并与电极(5)的外表面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转动块(7),且环形转动块(7)的内表面开设有转动槽(8),所述转动槽(8)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架(9),所述钢丝(2)的另一端与转动环架(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刀头(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0),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包括刀头(1)、钢丝(2)、导管(3)、操作柄(4)、电极(5)和手柄(6),所述手柄(6)的外表面与操作柄(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操作柄(4)的底部与导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极(5)的外表面与操作柄(4)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钢丝(2)的一端贯穿导管(3)的内部并与电极(5)的外表面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环形转动块(7),且环形转动块(7)的内表面开设有转动槽(8),所述转动槽(8)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架(9),所述钢丝(2)的另一端与转动环架(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刀头(1)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的内表面与转动环架(9)连接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钢丝(2)外表面的底部且位于导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1),所述限位板(11)的内表面贯穿有拉紧丝(12),所述拉紧丝(12)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拉紧丝(12)的一端分别与转动杆(10)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1)包括圆柱状绝缘体(13)和导丝(14),所述导丝(14)的外表面与圆柱状绝缘体(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且导丝(14)沿着圆柱状绝缘体(13)的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横向折叠式剥离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状绝缘体(13)外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建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