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28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属于温室喷雾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7)、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曲柄摇臂系统和喷头角度调节系统。该施药机构能够提高施药作业效率,根据温室大棚内不同作物的行间距不同,实现了“V”字形双喷头角度的无级调节,使装置可满足各类作物的施药需要。该施药机构能够提高农药喷施的喷雾均匀性和对靶性,减少药液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该施药机构能够根据不同温室大棚的行宽和高度通过计算得到所需曲柄长度,适当调节后可实现摇臂摆角的改变,从而实现了对作物的均匀喷雾。

A rocker type \V\ double sprayer mechanism with adjustable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属于温室喷雾机械

技术介绍
温室大棚内不同作物的种植行宽、行间距和生长高度都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温室大棚作物之间相差更大,而目前国内针对这种差异的喷雾施药机构普遍缺乏。因此,目前我国温室大棚施药存在技术落后、喷雾均匀性差、作业效率低、农药利用率低和适用范围小等突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该机构高效可靠、喷雾均匀、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需要。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包括:机架7,机架7为箱体结构,箱体结构的一侧为传动侧,所述施药机构还包括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曲柄摇臂系统和喷头角度调节系统。机架7内部设有动力系统以及药箱6;所述机架7的传动侧侧壁上设有与药箱6连通的孔。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风机电机14、减速涡轮15、减速蜗轮16和动力输入轴17;其中,所述风机电机14固定于机架7内部,风机电机14的输出轴与减速蜗杆15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蜗杆15的另一端为螺纹端,设有螺纹;所述减速涡轮16安装于动力输入轴17上;动力输入轴17设置于减速蜗杆15的螺纹端下方,两者在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减速涡轮16与减速蜗杆15的螺纹端啮合;所述动力输入轴17在水平方向通过轴承支承在箱体7的传动侧侧壁。减速蜗杆15将风机电机14的动力传递给减速涡轮16,经减速涡轮16再传递给动力输出轴17。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工”字形滑动导轨1、卡扣2、双排滑轮3、悬挂架4、信号接收器5、伺服电机13以及电控箱18;其中,信号接收器5和伺服电机13设置于机架7的上部,电控箱18设置于机架7的内部;电控箱18与信号接收器5、伺服电机13和风机电机14电连接。所述“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顶端固定于大棚顶的横梁上;所述“工”字形滑动导轨1在机架7的上方由机架7的传动侧向另一侧延伸,并与机架7垂直;“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前侧和后侧设有滑轮槽,双排滑轮3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轮槽内;所述双排滑轮3通过悬挂架4固定于机架7的上部;“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两端设有卡扣2。所述曲柄摇臂系统设置于机架7的传动侧外部;曲柄摇臂系统包括动力曲柄12、第一伸缩曲柄11、第二伸缩曲柄10以及摇臂9;其中,摇臂9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7的侧壁上;摇臂9的上部为连接部,下部为凹槽部,所述凹槽部设有凹槽;动力曲柄12的第一端与动力输入轴17连接,从而使得动力曲柄12围绕与动力输入轴17的连接点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曲柄11为管状结构,第一伸缩曲柄11的第一端与动力曲柄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伸缩曲柄11的第二端套接于第二伸缩曲柄10的第一端的外部,两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可调节地固定,第二伸缩曲柄10的第二端与摇臂9的连接部连接。所述喷头角度调节系统包括摇摆臂19、移动臂20、紧定螺栓21、喷管22、喷头23和软管8;两个摇摆臂19的上端铰接于摇臂9的连接部上靠近凹槽部的一端,两个摇摆臂19互成角度地呈倒“V”字形对称分布于摇臂9的两侧;两个摇摆臂19的下端分别设有喷管22,喷管22的下端部连接喷头23;两个移动臂20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摇摆臂19对称铰接,两个移动臂20的下端铰接于一点,并通过紧定螺栓21可滑动地连接在摇臂9的凹槽内。所述软管8包括连接段和分支段,其中,软管8的连接段通过机架7传动侧侧壁的孔与药箱6连通,软管8的分支段分别沿两个摇臂9固定;分支段的末端固定于摇臂9的下端,并与喷管22连通。所述第一伸缩曲柄11的第一端与第二伸缩曲柄10的第二端之间的距离为曲柄长度,所述曲柄长度为0.8-1.7m。摇臂9摇摆时的摇臂摆角为的角度范围为70°~140°。所述摇臂9与第二伸缩曲柄10的铰接点在左右两端极限位置时分别与动力曲柄12与动力输入轴17的连接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为极位夹角θ,θ的角度范围为5°-20°。第二伸缩曲柄10与摇臂9的夹角为β,β的角度范围为40°-110°。两个摇臂9之间的夹角为20°-120°。所述软管8内部包括风管24和药管25。所述软管8的分支段夹角能够随两个摇臂9夹角的变化而变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能够提高施药作业效率,根据温室大棚内不同作物的行间距不同,实现了“V”字形双喷头角度的无级调节,使装置可满足各类作物的施药需要。2、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能够提高农药喷施的喷雾均匀性和对靶性,减少药液流失,保护生态环境。3、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能够根据不同温室大棚的行宽和高度通过计算得到所需曲柄长度,适当调节后可实现摇臂摆角的改变,从而实现了对作物的均匀喷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的摇臂摆角极位夹角θ以及第二伸缩曲柄10与摇臂9的夹角β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的机架内部去除药箱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的喷头角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的软管8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工”字形滑动导轨2、卡扣3、双排滑轮4、悬挂架5、信号接收器6、药箱7、机架8、软管9、摇臂10、第二伸缩曲柄11、第一伸缩曲柄12、动力曲柄13、伺服电机14、风机电机15、减速蜗杆16、减速涡轮17、动力输入轴18、电控箱19、摇摆臂20、移动臂21、紧定螺栓22、喷管23、喷头24、风管25、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包括机架7、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曲柄摇臂系统和喷头角度调节系统。机架7为箱体结构,箱体结构的一侧为传动侧,内部设有动力系统以及药箱6。所述机架7的传动侧侧壁上设有与药箱6连通的孔。如图3所示,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风机电机14、减速涡轮15、减速蜗轮16和动力输入轴17。其中,所述风机电机14固定于机架7内部的上方,风机电机14的输出轴与减速蜗杆15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蜗杆15的另一端为螺纹端,设有螺纹。所述减速涡轮16安装于动力输入轴17上。动力输入轴17设置于减速蜗杆15的螺纹端下方,两者在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减速涡轮16与减速蜗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包括:机架(7),机架(7)为箱体结构,箱体结构的一侧为传动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机构还包括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曲柄摇臂系统和喷头角度调节系统;/n机架(7)内部设有动力系统以及药箱(6);所述机架(7)的传动侧侧壁上设有与药箱(6)连通的孔;/n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风机电机(14)、减速蜗杆(15)、减速涡轮(16)和动力输入轴(17);其中,所述风机电机(14)固定于机架(7)内部,风机电机(14)的输出轴与减速蜗杆(15)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蜗杆(15)的另一端为螺纹端,设有螺纹;所述减速涡轮(16)安装于动力输入轴(17)上;动力输入轴(17)设置于减速蜗杆(15)的螺纹端下方,两者在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减速涡轮(16)与减速蜗杆(15)的螺纹端啮合;所述动力输入轴(17)在水平方向通过轴承支承在机架(7)的传动侧侧壁;/n减速蜗杆(15)将风机电机(14)的动力传递给减速涡轮(16),经减速涡轮(16)再传递给动力输入轴(17);/n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工”字形滑动导轨(1)、卡扣(2)、双排滑轮(3)、悬挂架(4)、信号接收器(5)、伺服电机(13)以及电控箱(18);其中,信号接收器(5)和伺服电机(13)设置于机架(7)的上部,电控箱(18)设置于机架(7)的内部;电控箱(18)与信号接收器(5)、伺服电机(13)和风机电机(14)电连接;/n所述“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顶端固定于大棚顶的横梁上;所述“工”字形滑动导轨(1)在机架(7)的上方由机架(7)的传动侧向另一侧延伸,并与机架(7)垂直;“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前侧和后侧设有滑轮槽,双排滑轮(3)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轮槽内;所述双排滑轮(3)通过悬挂架(4)固定于机架(7)的上部;“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两端设有卡扣(2);/n所述曲柄摇臂系统设置于机架(7)的传动侧外部;曲柄摇臂系统包括动力曲柄(12)、第一伸缩曲柄(11)、第二伸缩曲柄(10)以及摇臂(9);其中,摇臂(9)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7)的侧壁上;摇臂(9)的上部为连接部,下部为凹槽部,所述凹槽部设有凹槽;动力曲柄(12)的第一端与动力输入轴(17)连接,从而使得动力曲柄(12)围绕与动力输入轴(17)的连接点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曲柄(11)为管状结构,第一伸缩曲柄(11)的第一端与动力曲柄(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伸缩曲柄(11)的第二端套接于第二伸缩曲柄(10)的第一端的外部,两者位于同一直线上,并可调节地固定,第二伸缩曲柄(10)的第二端与摇臂(9)的连接部连接;/n所述喷头角度调节系统包括摇摆臂(19)、移动臂(20)、紧定螺栓(21)、喷管(22)、喷头(23)和软管(8);两个摇摆臂(19)的上端铰接于摇臂(9)的连接部上靠近凹槽部的一端,两个摇摆臂(19)互成角度地呈倒“V”字形对称分布于摇臂(9)的两侧;两个摇摆臂(19)的下端分别设有喷管(22),喷管(22)的下端部连接喷头(23);两个移动臂(20)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摇摆臂(19)对称铰接,两个移动臂(20)的下端铰接于一点,并通过紧定螺栓(21)可滑动地连接在摇臂(9)的凹槽内;/n所述软管(8)包括连接段和分支段,其中,软管(8)的连接段通过机架(7)传动侧侧壁的孔与药箱(6)连通,软管(8)的分支段分别沿两个摇臂(9)固定;分支段的末端固定于摇臂(9)的下端,并与喷管(22)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节的摇臂式“V”字形双喷头施药机构,包括:机架(7),机架(7)为箱体结构,箱体结构的一侧为传动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机构还包括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曲柄摇臂系统和喷头角度调节系统;
机架(7)内部设有动力系统以及药箱(6);所述机架(7)的传动侧侧壁上设有与药箱(6)连通的孔;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风机电机(14)、减速蜗杆(15)、减速涡轮(16)和动力输入轴(17);其中,所述风机电机(14)固定于机架(7)内部,风机电机(14)的输出轴与减速蜗杆(15)的一端连接,所述减速蜗杆(15)的另一端为螺纹端,设有螺纹;所述减速涡轮(16)安装于动力输入轴(17)上;动力输入轴(17)设置于减速蜗杆(15)的螺纹端下方,两者在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减速涡轮(16)与减速蜗杆(15)的螺纹端啮合;所述动力输入轴(17)在水平方向通过轴承支承在机架(7)的传动侧侧壁;
减速蜗杆(15)将风机电机(14)的动力传递给减速涡轮(16),经减速涡轮(16)再传递给动力输入轴(17);
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工”字形滑动导轨(1)、卡扣(2)、双排滑轮(3)、悬挂架(4)、信号接收器(5)、伺服电机(13)以及电控箱(18);其中,信号接收器(5)和伺服电机(13)设置于机架(7)的上部,电控箱(18)设置于机架(7)的内部;电控箱(18)与信号接收器(5)、伺服电机(13)和风机电机(14)电连接;
所述“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顶端固定于大棚顶的横梁上;所述“工”字形滑动导轨(1)在机架(7)的上方由机架(7)的传动侧向另一侧延伸,并与机架(7)垂直;“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前侧和后侧设有滑轮槽,双排滑轮(3)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滑轮槽内;所述双排滑轮(3)通过悬挂架(4)固定于机架(7)的上部;“工”字形滑动导轨(1)的两端设有卡扣(2);
所述曲柄摇臂系统设置于机架(7)的传动侧外部;曲柄摇臂系统包括动力曲柄(12)、第一伸缩曲柄(11)、第二伸缩曲柄(10)以及摇臂(9);其中,摇臂(9)的上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机架(7)的侧壁上;摇臂(9)的上部为连接部,下部为凹槽部,所述凹槽部设有凹槽;动力曲柄(12)的第一端与动力输入轴(17)连接,从而使得动力曲柄(12)围绕与动力输入轴(17)的连接点转动;所述第一伸缩曲柄(11)为管状结构,第一伸缩曲柄(11)的第一端与动力曲柄(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伸缩曲柄(11)的第二端套接于第二伸缩曲柄(10)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力钧肖雨杨泽鹏吴亚垒张豪杨知伦刘婠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